APP下载

浅谈当代体育课程教改目标及实现策略

2015-12-05唐晶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教研体育教师

唐晶

(湖南理工学院公共体育艺术教学部 湖南岳阳 414006)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在其教育领域当中愈显重要和突出。为适应当前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国家教育总体发展大纲为前提,进行实施改革,积极推进体育教育改革结构的产业链发展,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目标,以构建高效体育教学课堂为主线,深入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并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为主要发展目标,行之有效的进行高校体育课程的整体改革。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应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为培养高校体育运动健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改发展实践状况

1.1 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大学体育教育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枢纽。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始终坚持以“健康第一”为主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运动技术战略型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终身体育教育意识的培养,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重要改革方向,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全面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进健康、增进体质为教学指导思想基础,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百折不挠、毫不动摇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目标,并在实践教学效果中取得了可喜地教学效果。

1.2 体育课程教改目标的实效性日益剧增,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兴趣盎然

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都是以学生的视角主体下进行施教的,而进行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以教学实效性为重要参考和依据。伴随着我国各普通高校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高校体院领导人以教学内容为主要切入口,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将体育终身教育视为教学改革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出发点,统筹兼顾的实施教学改革战略。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初级阶段,我们往往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球类、体操以及田径运动等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革,由于一开始在教材选择上就出现屏障,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收入甚微。据此,积极地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及时扩充和开发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各高校体院应根据自身实际出发,从不同程度上对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实施改革,积极增进和开始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健美操、网球运动、游泳、体育舞蹈、瑜伽、棋牌等现代化体育课程的开设,通过增进不同体育课程项目的开发与利用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在兴趣、爱好、特长及体质方面的不同素求,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自觉醒悟的完成体育课程目标,以此不断提高教学实际效果的不断完成。

2 影响制约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的几大因素

2.1 体育教学模式落后,体育场地器材利用率低下

现阶段,尽管我国各高校正在积极地为体育教学模块实施改革,但仍然有部分的高校体育在教学方针策略上处于实践摸索阶段,大多院校仍然沿袭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施教,甚至有的院校为应付国家的教改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往往按照教材模块进行编制,为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好奇心和趣味性,教学模式一涌而至,并未真正地凸显出教学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在体育课程设置上搭配不合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和体育实践活动中也未真正地满足学生学习和完成各项体育项目活动的练习,体育场地利用率低下是导致学生学习体育项目不健全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实践体育课程活动当中,由于体育教师往往只单单重视学生生理运动是否已达标,而在心理健康的指导方面非常欠缺,因此导致学生往往带着逆反心理和负面情绪进行体育练习,这不仅完全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而且对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方面以及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

2.2 体育校本教研氛围不浓厚,课程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

校本教研是推进和实施体育教改新课程的有力途径,是提高教学工作者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然而在体育校本教研管理机制中,各高校体院在教研管理体系方面仍然有失,校本教导监督不严、教研组管理部协调不合理、各体育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校本教研管理体系不健全、在例行的体育校本教研氛围不浓厚等等都导致在实践的体育教改方面面临着“碰壁”的情况,种种问题层出不穷,致使在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系方面也出现了或重或轻的问题。

3 实施和突破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瓶颈的重要策略

我国在体育教育改革领域内仍然缺乏相应的积累经验,要解决上述问题,唯有开放,即学习和参照发达国家相关的经验和做法可能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综合体系的构建应建设在教改目标、标准体系等基础之上,除教育质量监测之外,主要涉及到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以及标准化考试三个领域,在学生体育学业的理论、方法和体育技术等方面展开工作和进行突破。

3.1 积极建立体育教改评价机制,保障体育教学目标的有序开展

首先,在理论上要有机整合国际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建立多元、多维的评价技术模型,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上可以诊断和甄别有据可依;其次,在教学分析上,体育教师要通过思维认定等教学方式,积极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设计和创建新的体育教学多元化机制,为学生诊断和甄别提供丰富的体育信息资源,也为不同学科之间的等值教学体系和目标转换提供重要的参考;最后,在实践教学应用当中上,教师应学习和借鉴国际大型标准化测试的报告系统,不仅能提供数据多元、多维、多重比较结果,保障体育教学目标的有序开展,为不同的数据报告提供依据参考,从而为体育教学改革方针提供可靠、可信及有效的科学理论工具,也能为教研、教学、教管等提供可靠有效的科学平台,开展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实践操作平台。

3.2 加强体育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改革看上去很美,实则困难重重。而影响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就是与我国的国情有关。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更是处于一种极端缺乏的状态。至此,在教学课堂实施上我们在分层次备课的基础之上,还要为每一个学生备课,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这骤然就要投入很大的心力与精力。据此,体育教师应积极地完善和加强教学素质,及时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建立理论学习制度,让教师进一步树立学习意识,更新教学理念,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有效业务水平。

4 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挑战,但大学体育改革中最重要的核心人物依然以学生为发展中心,以学生学习所需达到的教学大纲为主要教学目标。至于采用何种模式,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自愿选择和心声。教育的公平并不是意味都教一样的东西,而是应该因材施教,让学生各自发展成最好的自己。其实不管体育改革的形式如何变化,改革的初衷是不变的,就为了更符合教育规律,更立足于人格的养成和创新思维的锻造。

[1]陈学玲.突破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瓶颈的几点思考——以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3-15.

[2]范春来.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时空,2008(8):38.

[3]邓九林.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培养新型人才[J].中国人才,2011(14):58-59.

[4]陈文山,骆秉全.再论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健康教育[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12-16.

[5]谢冬兴,江锡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失衡现象的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3):86-87.

[6]高菲菲.“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1(4):96-98.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教研体育教师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