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之我见①

2015-12-05刘璐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2期
关键词:术科课程内容应用型

刘璐(宜春学院 江西宜春 336000)

对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进行革新与优化,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赋予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但是,就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来,不少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应用性较低的情况比较突出。因此,需要加强对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以推动大学体育教育不断革新升级。

1 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1.1 专业必修课设置

专业必修课是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重点课程,但是在不同的高校中,这些课程的设置并非一样,存在明显的区别。虽然在课程上区别明显,还是可以看出一定的设置特点,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以人体科学、体育教育、体育方法工具等基础课程为主。第二个方面,竞技运动是体育教育课程术科设置的主要对象。第三个方面,课程设置存在显著的高校特点,即体现了地方特色。

1.2 术科与学科的比例

术科与学科课程比例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在各大高校中表现突出,其主要表现在学时和学分两个方面。就学时方面讲,术科所占用的学时通常是高于学科的,在部分院校两者学时持平。但是,当前有不少学者都提出了大学体育教育课程应当以学科为主,主张增加学科学时的观点。教育理论的提出,对传统的课程设置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反映了教育理念的变化。在学分方面,术科学分比重高于学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选择倾向,注重术科学习,忽略了学科,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并非好事。

1.3 专业选修课设置

专业选修课是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开设具有很强的高校特色,是根据高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创设的。所以,从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上,可以看高校的地域特色、师资状况和办学条件。不少高校认为,体育教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尤其是对于地方院校而言,毕业生主要流向教育岗位,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强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设置。

2 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 应用型缺失

应用型在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和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偏差,导致培养的体育人才不符合社会的发展。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经济项目和基础理论成为了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但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讲,其和基础教育的要求是存在一定偏差的,即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基础教育内容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衔接,导致课程体系相对于基础教育的改革而言较慢。

2.2 教育类课程门类偏少

教育类课程偏少是当前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导致广大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教育类课程设置偏少,体育理论和竞技体育项目设置过多,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理论和技能掌握十分扎实,但在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却非常缺乏。鉴于大学体育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基本会流向体育教师队伍,教育理论缺乏,会导致其教学能力低下。因此,需课程设置上加强教育类的课程的设置,适当削减体育理论和竞技项目课程。

2.3 术科过于注重运动技能

体育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术科方面的课程设置上,其内容对运动技能过分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体育运动本身产生认识误区。具体说来。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体育,对体育精神是十分看重的,体育精神是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体育精神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体育发展前景,这是运动技能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一个具有高尚体育精神的运动员,即便没有取得万众瞩目的成就,其也可以受到众人的尊敬。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术科课程对运动技能过分注重,忽略了体育精神,是不利于大学体育教育进步的。

3 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策略办法

3.1 以社会需求设置课程

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具有实用性的人才。基于此,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是一个十分良好的办法。具体而言,在课程改革和“阳光体育”等教育理念、方法不断深化的情况下,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了很大变化,对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更加看重,而并非单纯注重体育技能。所以,在确保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设置体育教育课程。比如,社会对运动安全和运动数据分析越来越注重,相对应地就可以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设置运动安全和数据分析相关的课程,以此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以促进实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3.2 综合设置术科与学科

针对当前术科为主的课程设置现状,应该综合均衡术科与学科的占比,在学时和学分上做到合理分配。就学时方面而言,术科与学科的学时比例最好维持在1∶1左右是最好的,尤其是对于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而言,技能和理念均衡发展才是培养优质体育人才的关键。比如,《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教育》等比较偏理论的课程,就可以和田径、球类等按照1∶1的学时比列进行设置,同时对其间隔设置,即理论和实践形成交叉,强化教育效果。

在学分设置上,应该对学科的学分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加强学生对学科课程的重视,避免其一心注重术科学习。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科和术科结合起来,理论指导实践,加强教学效果。比如,对《体育概述》《体育教学论》这类偏教育方面的学科适当提升学分,对球类、田径等竞技项目适当减少学分,加强学生对学科的重视,避免其将全部精力花费在术科的学习上。

3.3 优选课程内容

当前许多高校的大学体育教育课程内容较为陈旧,不符合实用型的要求。因此,应该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尤其是在学科课程方面,需要结合当前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实际需求以及中小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更加贴合的课程内容。

首先,在设置课程之前应该对社会实际需求以及体育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明确体育教育的未来变化趋势,以此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

其次,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对教育内容应当进行剖析,不能只管课程是否符合要求,而不管内容是否符合要求。体育教育的内容是在不断革新进步的,在课程设置时也应对体育教育内容的演变形成认识,不断剔除陈旧的内容,引入新的内容。

最后,合理搭配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所包含的重点较多,但是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搭配,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使课程内容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出显著的教育效果。

3.4 对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速度快慢,因此,在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当中,应当对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全面考量,并设置相关的课程。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术科和学科两个方面进行,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表现为适当调整专业必修课,多元化专业选修课,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其自己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术科的课程设置上,应当增加运动技能的系统性学习内容,以及运动精神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体育精神的引导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其学习能力。

在学科的课程设置上,更需融入学习技巧、教学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与设计创新》这些学科课程中,更需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通过学科和术科这两方面课程的调整,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提升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3.5 构建课程体系

所谓课程体系,就是所有课程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展开构建,彼此之间按照严密的逻辑关系进行衔接。对于实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而言,其共同目标就是实用型,即所有课程的设置都应该以实用型作为目标展开构建。具体地说,在学科和术科这两个方面,以往的课程设置使这两个部分相对独立,相互联系并不是很高。在实用型的要求下,可以加强学科和术科的整合,甚至可以在课程之间形成深层次的对应。比如,可以将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整合起来,构建一个体育与健康的小系统,以此加强体育健康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整合起来,构建一个体育运动原理的小系统,以此加强体育原理方面的内容。通过构建多个小系统,再将这些小系统有机连接起来,皆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4 结语

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已经成为高校的重点研究工作之一,基于当前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应该从社会需求、综合术科与学科、优化内容和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课程设置,以便推进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深入发展。

[1]张向群,薛留成,杨亚红.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95-97.

[2]丁宝震.关于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5):102-103.

[3]李运成.浅析体育教育课程在应用型大学中存在的问题[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8):93.

[4]许环烔.对应用型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5(5):202.

猜你喜欢

术科课程内容应用型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民族地区准体育教师术科能力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体育院系术科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统考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