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对策研究①

2015-12-05隋晓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2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教师教学活动

隋晓伟

(大连交通大学体育工作部 辽宁大连 116028)

1 体质弱势群体简介

所谓体质弱势群体,是指身体在体质发育方面处在不利地位的群体,尤其是从事以身体为主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相对处在不利地位的群体。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身体患有残疾而不适宜参加正常体育活动的大学生;第二类是身体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及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大学生;第三类是身体偏肥、偏瘦,或者基本运动素质极差,或者有其他极特殊情形的大学生。

2 当前我国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现状

2.1 教学思想偏激

教学思想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应遵循的最本质和最核心的要求。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对待“体质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教学活动问题上,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例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质弱势群体”面前以“绝对的主导者”自居,不从该类群体的身体条件与心理特点出发,随意地给他们安排不可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有的体育教师只注重对“体质弱势群体”的纯理论知识讲授,认为“‘体质弱势群体’很难参与体育实践”干脆不如“‘体质弱势群体’不必参与体育实践”;还有的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无法按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体质弱势群体”进行挖苦、讽刺、训斥甚至体罚;有的体育教师对“体质弱势群体”搞“无为而治”,对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所说所做放任不顾。

2.2 教学内容过旧

与体质正常的大学生相比,处于体质弱势群体中的大学生本身在身体条件上就有很大的缺陷与不足,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像健康体质的同学一样,能够自由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是,现实就是如此冷酷无情,他们的美好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他们极易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如自卑、胆怯、紧张等,而这些心理问题又直接抹杀了他们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当然,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体育教学内容上也对“体质弱势群体”安排了一些节奏缓慢、柔和的太极拳、太极剑等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但是,这些教学内容在授课方式、组织形式、教学评价上依然与普通体育课模式一样,没有充分考虑“体质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

2.3 教学模式太单一

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中,体育教师往往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以及课下实践这两种教学模式。固然,课堂教学能够有效传达体育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而课下实践也有利于将教材理论转化为实践。但是,体育教师需要了解的是,“体质弱势群体”虽然能够在课堂上学习一系列的体育理论知识,但是他们无法及时、有效地将其转化为实践。

2.4 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体育考核评价都是采用体育考试机制。这种考核评价机制带有鼓励鼓励、表扬的性质。值得肯定的是,通过鼓励、激励的作用,体育考试机制的确能够极大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何对“体质弱势群体”进行体育考核评价,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科学、规范的机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质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3 我国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教学的基本对策

3.1 更新教学理念,遵循“以人为本”“和谐”与“全面发展”三个重要理念

遵循“以人为本”理念,是指体育教师在对“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体育服务和体育管理中,始终以该群体的切身实际为核心,把促进该群体的综合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承认并尊重该群体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发展、维持、确保他们的自觉性、自主性和能动性。

遵循“和谐”理念。在具体工作中,体育教师要做到5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做到教师自身的和谐。主要体现为自我态度的和谐、自我健康的和谐、自我知识的和谐、自我能力的和谐等;二是“体质弱势群体”的和谐。主要体现为“体质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心理的和谐、体质状况的和谐;三是做到师生之间的和谐。体育教师与“体质弱势群体”之间必须建立完全信任的关系,必须默契配合,做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四是做到师师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与高校领导之间的和谐、体育教师与非高校领导之间的和谐;五是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包括人与体育场地设施的和谐、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

遵循“全面发展”理念,是指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体质弱势群体”的身体发展与运动技能掌握,还要关注“体质弱势群体”的心理发展与完善,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3.2 完善教学内容,选择、制订与体质弱势群体身体状况、心理特征最为匹配的教材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基础性、实效性、趣味性、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基础性是让“体质弱势群体”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与健康知识;实效性是指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体质弱势群体”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实际从事体育运动的能力;趣味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充分考虑“体质弱势群体”的实际能力与兴趣需求,使他们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体育带来的快乐;差异性是指教材内容要符合不同“体质弱势群体”的身体发展特点。

在教学内容的制订上,考虑到“体质弱势群体”的身体特点,体育教师应利用多种方法制订教学内容:一是可以对已有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对篮球运动教学进行改造,保留篮球运动的基本打法,但不再强调篮球运动的力量、耐力与跳跃力,而是改为强调投篮的准确度;二是从“体质弱势群体”的兴趣和他们平时的活动中寻找教学内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开动脑筋,从“体质弱势群体”的兴趣入手,观察他们平时最爱的体育活动,并科学整理成教材。

3.3 创新教学方法,科学利用当代最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实施教学工作

为了更好地满足“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运动需要,体育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但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要求:一是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二是应当保证师生双方的协调活动;三是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与综合运用;四是注意学生的外部与内部活动统一。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体育教师要抓住网络信息技术这个有力工具,通过校园网、BBS论坛以及各类网络聊天软件,如QQ、微信等,与“体质弱势群体”构建一个网络化平台,在课上、课下与他们交流心得,及时解决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疑难困惑。

[1]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宋卫东.康复运动处方在高校健康弱势群体中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6):76-78.

[3]潘跃林,时传霞.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综合式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6):84-88.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教师教学活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