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百年:“新常态”时代的实业梦想
2015-12-05文丨袁仁国
文丨袁仁国
茅台百年:“新常态”时代的实业梦想
文丨袁仁国
面对“新常态”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国酒茅台将在新的起点上转型升级发展,真正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级企业,实现更大的实业梦想。
一百年前的1915年,茅台酒第一次走出国门,在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精彩亮相,由此拉开一个中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序幕。
回望百年历程,国酒茅台该如何应对未来新的挑战?在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核心的“新常态”时代,国酒茅台该如何适应新的环境,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如何在“创新”与“改革”上发力,为赢得下一个百年辉煌打好基础?2015年对于茅台而言,意义重大。
回望百年激发昂扬生命力
在茅台的企业史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是一个被特别标注的起点。
1915年,茅台酒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装在深褐色陶罐内的茅台酒,既土气又不起眼,无法吸引评委们的重视。急中生智的中国代表,将一瓶茅台酒掷于地下,顿时酒香四溢。茅台酒因此一鸣惊人,夺得金质奖章,开启一段中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百年传奇。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茅台酒作为中国白酒的代表,成为白酒行业高级赞助商和世博会唯一指定白酒,成为上海世博会招待海内外宾朋的“友谊使者”,演绎了百年前世博成就茅台,百年后茅台回报世博的佳话。
作为一家特大型企业,贵州茅台早已告别小作坊时代,在经过工业化改造、现代企业转型以及高强度的市场竞争洗礼后,成长为中国第一高价股、中国白酒领军企业以及世界知名品牌。
茅台酒始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盛于当代。今天,虽然科技进步给人类生产带来很多变化和便利,但茅台始终坚持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分型贮存,勾兑存放五年后包装出厂的传统工艺。对传统工艺的坚持是茅台百年来能够始终保持品质,赢得消费者交口称赞的根本原因。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的成功亮相,给发端于贵州四大盐运码头的茅台酒注入了一种凝聚自信、包容与勇气,重视传承、勇于创新、乐于拥抱世界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一直伴随着我们从小作坊变成国营工厂,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竞争,从传统管理模式走向中国股价最高的上市企业。这种文化孕育的特殊基因,与茅台人对传统工艺和质量标准的坚守相伴相生,使得贵州茅台能随着国家强盛,民众富裕,而实现企业兴旺。
今天的茅台酒,既是世博酒、民族酒,更是红色酒。从为万里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疗伤解乏,到1949年成为开国宴酒;从“两台”辉映日内瓦,到融化中美、中日外交坚冰;从粉碎“四人帮”的欢庆酒,到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前线将士的壮行酒;从中英谈判时邓小平、撒切尔夫人的碰杯酒,到香港、澳门回归时的祝贺酒……就茅台而言,以巩固和提升“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地位为核心,塑造真正有全球影响力的常青藤企业,是数万员工心中的长远目标。可以这样认为,茅台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走过来的兴盛之路,正是中国企业在过去百年的成长典型,也是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路的缩影。“巴拿马金奖百年”给茅台留下的,不仅是那块沉甸甸的奖章、奖牌,更从企业治理的精神深处,为激发茅台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注入了特殊的文化基因。
直面风云勇于跨越新起点
2014年,是中国白酒行业调整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里,中国白酒企业经历了过去十余年来最为艰难的时刻。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国经济已从排浪式增长阶段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调整期。
在外需不稳、内需偏弱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白酒行业遭遇了周期性瓶颈、渠道变革、互联网冲击、消费转型等系列问题,行业继续深度调整,全国白酒产销量继续下滑,利润增速变为负增长。
然而,在一片寒潮中,贵州茅台却亮点纷呈。过去一年中,贵州茅台集团主导产品的销售量、利税总额、利润、税金、人均创利税、人均上交税金、股票总市值、品牌价值等,均高居中国白酒行业榜首。茅台酒及系列酒的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不断提高,确保了茅台酒中国白酒第一品牌地位不动摇,确保了茅台酒中国高端白酒市场占有率第一。
过去半个多世纪来,贵州茅台从年产量不足百吨的作坊式酿酒企业开始发展,成长为国内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创下堪称中华民族工业骄傲的发展奇迹:2003年,茅台酒产量“梦圆万吨”,实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多年的夙愿;2008年,茅台酒产量突破两万吨,销售收入实现百亿元目标。1998年至2013年,茅台集团步入跨越式发展时期,茅台酒产量从5072吨发展到38452吨;销售收入从9.45亿元增长到402.14亿元;上交税金从2.9亿元增加到141.1亿元。同时,公司总资产从当初的19.21亿元发展到如今的778亿元。
在经济总量与品牌影响力方面,贵州茅台与国际酒业巨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净销售额上,帝亚吉欧是贵州茅台的3.27倍,保乐力加是贵州茅台的2倍;净利润上,帝亚吉欧是贵州茅台的1.42倍。但是,2014年上半年,贵州茅台营业收入的增幅以及利润的变化趋势,远远好于帝亚吉欧和保乐力加。
这种令人可喜的对比,是贵州茅台坚定信心、直面挑战、抢抓机遇的一个有力印证。
走向新百年实现新的实业梦想
今天的贵州茅台,不仅已步入世界最知名酒类品牌阵营,位居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列,并已发展为以酒类生产经营为主、涉足多产业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亦是全国白酒行业中,创下唯一获得国家一级企业、国家企业管理最高奖“金马奖”和两次荣获全国质量奖的企业。
2015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和“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此,贵州茅台高密度推出一系列针对顶层设计的改革措施:
深化发展思路改革。坚持“一品为主,系列开发,确保做好酒的文章;做精主业,上下延伸,理性拓展酒外天地”的战略总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方针,以差异化竞争,集约化管理,多元化发展为战略主线,以战略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散化为策略,努力做强股份公司,迅速做大集团公司。
深化所有制改革。大力发展混合制经济,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茅台股份公司推动再融资,在其他子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茅台集团控股、外来资本参股、员工入股的多元股权模式。未来3~5年内,力推习酒、保健酒、葡萄酒、茅台循环经济、茅台文化旅游公司等子公司上市。
深化营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八个营销”的执行力度,建立茅台酒销售模式新体制;大力探索新的销售模式,积极拓展与酒店、商超、卖场、电商、社区及货物产权交易等渠道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培养运作国际市场专业人才,成立茅台酒海外事业部;根据重构渠道策略设计新的价格体系,实现茅台酒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各渠道环节的价格管理;建立茅台酒与系列酒销售独立核算机制;销售队伍从贸易式职能向现代化市场营销职能转变。
继续深化集团管控模式改革。建立以“战略管控为主,财务管控为辅”的集团管控模式,以战略管理和财务管理为核心,以价值创造为目标,把集团打造成为价值创造型总部,负责制定战略,决定资金投放重点,对子公司实现以管事、管人的操控型转变为以管战略、管资产的战略控制型模式。成立投资基金和融资租赁公司,充分发挥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既独立分工又互相合作的功能,构建茅台集团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打造“茅台投资”品牌。
与此同时,为强化品牌竞争,贵州茅台还在中长期战略规划中,提出“133战略”,即倾力打造1个世界级核心品牌(茅台)、3个战略品牌(华茅、王茅、赖茅)、3个重点品牌(汉酱、仁酒、王子),若干区域品牌,打造大茅台品牌集群。未来五年,茅台酒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要力争达到10%~15%的年均增长率;消费群体要力争从华人市场为主,转向西方主流市场为主的群体结构;茅台酒品牌知名度排名要每年有所提升。
近期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勾勒了中国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新常态”时代。“新常态”时代的到来,给以实业发展为核心的贵州茅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过去的辉煌到未来的发展,面对“新常态”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国酒茅台将在新的起点上转型升级发展,真正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级企业,从百年金奖的历史中走向新的辉煌,实现更大的实业梦想。(作者系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