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及成绩的影响①——以青、滇、两省高原训练基地为例

2015-12-05马荣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2期
关键词:多巴高原竞技

马荣

(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重庆 402160)

自从历史第一金的出现,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开始蒸蒸日上,越来越好。许许多多的冠军冲出了国门,向世界迈进,打破了一项又一项的世界纪录,但是在这光辉历史的背后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健儿的辛劳和汗水,也是科学训练方法的价值体现。高原训练法就是其中之一。

1 高原训练

基地是在海拔1 500米至3 000米之内的地区。高原地区虽然海拔高但是空气中氧分子的含量大大少于平原,高海拔地区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各项机能要求较高,所以队员的身体各项指标也随之会发生改变。血液消化吸收氧分子的能力下降,导致血管变大变粗,提高了运动员对氧气的充分利用和消化,提高了肌肉的耐酸能力。在运动员训练结束后回到平原地区产生新的刺激条件,从而达到训练效果取得好的成绩。从大量的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高原训练不但可以使运动员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会在比赛前起到调整运动员心理状态的作用。因此,高原训练被大家了解和广泛传播以及效仿。1960年,中国就开始了高原训练,其中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小球类项目和水上项目都在进行着高原训练,这种训练方已近沿用至今。现在它所获得的优异效果获得了人们的充分认定。与此同时中国在训练基地的建设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下面笔者来给大家说说两个著名的高原训练基地。

1.1 青海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

基地位于其省会城市西宁市约22公里,海拔2 388米,占地面积为2 645亩,也是亚洲地区海拔最高、占地亩数最大的国家高原体育基地。基地作为青海河谷平原带的一部分,年降水量0.327米,平均气温为6.5℃,仅是平原地区氧气的四分之三。基地是相对平坦的地形,背依山面对水,院内有绿色植被覆盖。因此在国内外有“冠军加油站”、“金牌基石”的美誉。

多巴训练基地的成立可以算得上是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巴基地在1989年开始接待队伍训练,通过多巴训练基地的培训,国家竞走队、国家中长跑队出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中国在第四届世界田径大赛上夺取了4金2银2铜的骄人战绩。自此以后,多巴高原训练基地扬名海外,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队伍在此训练,可以说是中国体育的“功臣”。

1.2 中国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

成立于1973年在海埂训练基地位于中国云南省,地处省会昆明市西部。占地615亩,一年之内基地基本温度保持在20℃上下,每年雨水含量基本保持在1 200毫米。基地位于“高原明珠”滇池湖岸边,毗邻云南少数民族村庄。海埂体育基地的海拔1891米,所以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最佳的高原训练场所。昆明有阳光明媚的冬天和春天,所以经常晴空万里。基地中空气的湿润程度和变化不大的温差使得运动员在这里备战会感觉到舒适自然。气候条件在国内外的培训基地中是最好的。近几年,我国足球队长期驻扎在海埂训练基地,足球队正是看中了昆明的气候条件和场地条件。篮球、排球团队也开始在这里进行训练。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作为后期建成的高原基地它正在发挥着它的作用,为中国体育事业更上一层楼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 我国各类竞技运动项目成绩分析

2.1 我国20世纪竞技运动项目成绩分析

1952年以后,我国国民的体育意识渐渐得到提高,全民健身的的影子逐渐显现在人们面前,体育活动也随之融入到了大家的生活中。自改革开放以来,祖国逐渐繁荣的光明前景也使得中国竞技体育事业不断的向前推进。而在这股浪潮中,不仅打开了体育方面多年的枷锁,也使得我国优秀的运动健儿像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之后中国首枚乒乓球女单冠军邱钟惠也开始崭露头角。中国健儿在第6届游泳世锦赛上一口气收获了四块金牌。射击、篮球、足球等项目也在随后几年慢慢呈现出了争金夺银的趋势。中国体育历史上的第一个射击的冠军是许海峰,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射击项目分别以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震惊中外,我国的运动健儿把15块金牌收入囊中,但是这样的成绩并没能阻止中国运动员前进的步伐。总观20世纪以前的竞技运动成绩,可以看出中国在1952年后经过党和国家的号召,我国体育事业有了质的飞跃,各项运动项目有了显著地成效。体育作为辅助发展项目自然没有受到一定的重视,并且运动训练方法落后,在运动员的选材上出现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在初期阶段没有展现出人口大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反倒是西方列强走在奥林匹亚大道的前面。田径、游泳、射击等项目发展较迟,好成绩的出现也比较晚,但是田径和游泳这种耐力和技术性运动项目发展迟缓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亚洲人体质的问题,其次是我们当年的训练技术相对落后和单一。而射击这种运动项目本身对环境的要求很高,但是我国当年经济实力一般,在体育方面的投资自然不多,所以导致发展的迟缓。

2.2 我国21世纪竞技运动项目成绩分析

中国这个经过了多少风雨的洗礼的国家终于来到了崭新的21世纪,随着国力的加强和人们运动意识的增强,我国的竞技体育又引来了发展的新阶段。自从2001年申奥成功,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再那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国人振奋。刘翔的出现让笔直的跑上划过一道绚丽的弧线,不仅是在夏季,冬季的比赛场上也有中国健儿的身影。先是杨洋在冰面项目的两块金牌,后有雪上项目的历史第一金,中国健儿可谓是那一片白色中最耀眼的明珠。“水中蛟龙”这是对中国运动员的一种肯定,在21世纪前10年的三个夏季奥运会上,跳水项目都是中国取得金牌总数最多的项目。20世纪前中国女排两度成为世界冠军,自1990年的沉默后,中国女子排球队在2003年赢得了世界女排大奖赛以及世界杯的冠军头衔,可谓是为国人争回了世界第一的颜面。谁也没有想到在一个网球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本土选手可以夺得网球大满贯的冠军,作为中国著名运动员李娜更是创造了让人无法想象的奇迹。总观21世纪,不难看出,中国在体育方面的变化可谓是数不胜数,有数据记载中国在截止2014年前已近获得了将近300个世界冠军和几十项世界纪录。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步伐,国力的上升让人民的生活条件变好,随之人们在身体健康方面也更加重视,体育运动也自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常谈的话题。竞技体育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再加上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良好的训练条件,好的运动成绩就这样一项又一项诞生了。

3 高原训练与竞技体育成绩之间影响分析

训练与成绩两个词有着不同的笔画不同的写法,但是他们却都有着一样的精神。该文就从运动员自身的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3.1 高原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方面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高原训练逐渐被人们了解和熟知,各国便开始纷纷开始尝试采用高原训练法。基地大多都座落在1 400~3 000米之间,海拔较高,所以大气压和氧分压较低。由于身体中的各项机能的比在平原地区工作量大,所以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训练要更加考验自身的身体素质。从现有的研究结果中能够看出,高原训练主要有改进心肺功能和运动员血象目标、本身肌耐的效果,所以此处主要从心肺能和血象目标两方面进行剖析。

3.1.1 心肺功能影响分析

心肌、心脏方面:运动员在进行低气压和高强度的训练后,导致冠状动脉血液流量减小,所以心脏的供血量也随之加大。但是在高原环境下,情况恰恰相反。因为高海拔地区含氧量较低心肌代谢功能强,代谢方式为氧代谢,所以不同物质的营养都会很好的吸收。心率方面:根据研究表明,在高原上静息或者训练,其血液中含氧量的降低是由心率来补偿的。肺部方面:运动员在低压低氧条件下,往往需氧量也比平原大几倍,随着海拔上升气压降低,运动员吸氧的能力随之降低,肺部吸氧量减少工作效率减慢,最终使得运动员各项身体机能下降,导致呼吸难度加大。

归纳可知,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可以对心肌、心脏及肺部等功能起到提升作用,从而提高体内含氧量和供氧量。尤其对于耐力要求高的运动项目高原训练可谓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3.1.2 血象指标的变化

高原训练会使运动员身体内的血象指标特别容易发生起伏及变化。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初期,由于低压环境造成的影响,体内机体的应激反应使储血器官大量释放红细胞进入血液,并且会导致脱水及血液浓度降低,最后形成缺氧。根据研究表明,由于训练造成运动员急性或长时间缺氧,血液中血红细胞发生变形,血液中红细胞变形后可以使其通过细小的微血管,这样有利于体内血液的流通并产生微循环,使体内氧的流动性增大。另一方面,在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体内血液粘度会减小,再加上血红细胞的变形,从而使血液流通性提高供氧量增强,并且使体内各项机能的到快速恢复。

3.2 高原训练对运动员心理方面的影响

高原训练基地大多数建在海拔1 500~2 500米之间,大气压相对较低,气压变小在身体方面的变化有时也会带动心理,使运动员心理感到一种释放。高原基地大多空气新鲜,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便是这样,基地坐落在滇池之边,与西龙门山相对,大量的植被覆盖使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运动员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废气,每天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对身心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环境方面,基地一般都选择离市区远的地方,一是安静,二是空气也较好。多巴训练基地在青海省西宁市的西面,距离西宁市约22公里。这里蓝天白云,空气新鲜。队员们能够得到跟好的休息和放松。

4 结语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对高原训练及两个基地和竞技运动成绩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得出,高原训练的科学方法和良好的成绩是不可分离的。高原训练使得运动员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正是运动员良好成绩的出现才使得高原训练这项训练方法被大家熟知和运用。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后国力逐渐增强,经济开始加速发展,体育摆上发展日程,而高原训练法也正式在中国大地上发挥着它无限的能力。科学训练地实施,使得我国先是在中长距离项目上崭露头角,随后在射击等新兴项目上的摘金夺银。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我国各项运动项目都采用了高原训练的科学方法,并且在各项赛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总而言之,高原训练法的科学运用使得我国竞技体育迈上了更高一层的台阶,也更希望可以研究出更多更科学的高原训练手段,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可以多创佳绩,勇往直前。

[1]王清,冯连世,翁庆章.高原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发展史[EB/OL].(2011-05-14)http://w w w.qhdbjd.com/html/tour/view 113.html.

[3]盛建国,许世岩.榆中高原训练基地与多巴、海埂高原训练基地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694-696.

[4]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基地简介[EB/OL].http://w ellpad.com/.

[5]李洁,孙有智.高原训练基地气候条件对运动训练的影响[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3(3):50-52.

[6]高颀,刘海平.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指标的评定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43-45,56.

[7]胡扬.关于高原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865-868.

[8]燕小妮,武小路.高原训练对男子赛艇运动员运动能力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4):72-77.

猜你喜欢

多巴高原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评价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古稀之年靠皮划艇横跨大西洋?
散落在星夜的笑声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