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望有更多本土好歌问世

2015-12-05连中华

今日海南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五指山天涯海角黎族

□本刊特约评论员 连中华

在全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会议上,通报表彰了63件“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优秀作品和“文艺精品惠民演出活动”等十大主题文艺实践活动,这是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植根海南文化沃土,创作出的一批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

一篇优秀作品,一首好歌,是号角,是旗帜,也是一种真、善、美的灵魂塑造剂,更是树立形象、愉悦身心的情操催化器。每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会议期间,会场上不断奏响的《万泉河水清又清》旋律,总是能把宾客们的愉快心弦一次又一次地撩拨。每一次乘飞机抵达海南,人们总能在机场受到《永远的邀请》的欢迎,随着岁月的加深,渐渐沉淀成为每位岛上离开者的共同乡愁。

歌曲创作是繁荣海南文艺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优秀歌曲,都发挥了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巨大作用。提起有关海南岛的好歌,人们也是信手拈来、津津乐道。曾几何时,从《请到天涯海角来》到《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不仅使沈小岑、李双江名扬四海,也使得地处边陲的天涯海角与五指山、万泉河一道走进了祖国的千家万户。更早时期的《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更是把祖国南疆辽阔的海域、美丽的景象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激发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也激起了更多年轻人对海南的向往。

说起来也很有趣,脍炙人口的好歌《请到天涯海角来》《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词作者郑南在创作这两首歌时,居然还没到过海南。但在广东的他,早已对海南岛十分关注和向往,对海南这块热土的把握已经了然于胸。《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的词作者苏圻雄则在海南岛战斗生活了若干年。他们的血液中已浸染了很多海南特质,对海南的热爱才能跃然纸上。海南民间音乐守护者、有“海南王洛宾”之称的谢文经创作的歌曲《久久不见久久见》,在海南岛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论是在海南岛上,还是在海外的琼属社团乡亲聚会上,《久久不见久久见》几乎是必唱曲目,总能激荡起人们的乡情涟漪。谢文经在创作《久久不见久久见》这首歌曲时,经常深入到黎族居民中去体验生活。他1979年去五指山水满乡采风时,借鉴了黎族民歌的一些素材,几经历练,终于创作出了这首本土歌曲佳作。这首歌已经跨越了语言的界限,成为海南本土音乐的代表作,如今连导游都会在大巴车上为外地游客演唱。近年来,我省通过组织“唱响海南”全国歌曲创作征集评选、海南方言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等活动,选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如《请到海南来》《香溢东方》等,已经开始在社会上传唱。

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正如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全省文艺工作会议上所说,“好作品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艺术家们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笃定恒心、力戒浮躁。少功不是每年有半年时间深入农村接地气搞创作吗?煜翔一排起戏来就不吃不喝不睡,非常投入,没有这股劲儿,哪能出《黎族故事》这样的精品呢?咱们海南第一个梅花奖得主陈素珍同志从来不要出场费,也不多拿一分钱补贴,这就是坚守初心、淡泊名利。”不能不说,眼下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百姓唱得出,海南人民耳熟能详、能充分体现海南人文情怀的本土好歌,还是不够多。作为文艺创作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一枝鲜花,我们期待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作者加倍努力,希望有更多的本土好歌问世。

猜你喜欢

五指山天涯海角黎族
岁月静好伴你遍迹天涯海角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五指山旋律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五指山
远方
捉迷藏
小林的漫画
天涯海角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