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咨询会专家建言

2015-12-05曹秋秀

今日海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水资源海南文明

【编者按】2015年10月23日,海南省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194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创建,是世界上唯一代表全球生态环境组织以永久观察员地位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国际政府间组织)共同举办了“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咨询会”。来自美国、芬兰、阿根廷等国的IUCN理事及全球高管、专家一行齐聚海口,与海南省环保厅、海洋与渔业厅、林业厅、水务厅、住建厅及海口、三亚与会代表进行密切交流,为海南“十三五”规划、海洋强省与生态立省的战略推动建言献策。本刊编辑整理会中重要观点和思想,以飨读者。

“天人合一”最为重要的是人人合一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贸工部长杨荣文:“天人合一”最为重要的就是人人合一,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如果你连身边的人都照顾不好,你怎么可能照顾环境、照顾自然?因此,我们要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但同时也要把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温饱问题、生存问题解决了才行……海南凭借自身的生态优势,完全可以在自然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为中国其他省份和城市做个很好的榜样。如果海南采取一些生态措施,实现直饮水供给,对提高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来说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年轻人的环保意识,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内化在人们的观念中,是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绿色生产消费的价值观,也是打造生态文明的关键基石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外方首席专家、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ISD)创始院长亚瑟·汉森:文化是生态文明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要积极引导公民的环保意识和价值观。同时,也要采取更多的污染治理措施,打通绿色市场的供应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生产消费的价值观,也是打造生态文明的一个关键基石,要让消费者清楚地意识到,健康、食品安全、自然环境与他的消费行为密切相关。

知识产业将是海南发展的重中之重

IUCN环境经济与社会政策委员会成员,墨西哥经济学家乔治·阿兰德罗·纳达尔·伊吉:知识产业将是海南发展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推动相关经济活动,推动信息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很多人都说,要让市场选择经济的推动者,但有的时候市场自己也会出一些问题,全球危机的出现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其实,不仅仅是市场,决策者也要更好地找到哪些发展是重中之重。我们首先要选择密集型产业来作为发展的重点,电信、信息工程、医药、健康保险等高附加值的产业,能够带来很好的发展。如果再加上热带农业生产,则将有一个更加丰富的产业链诞生。

生态文明有道德和科学性两个层面

IUCN理事,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气候变化应对项目主任、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高级顾问布兰登·麦基:生态文明是有两个层面的,一是道德层面,社会道德、社会规范包括集体行为,都规范了我们跟自然的关系,如怎样使用土地、怎样使用海洋、怎样善待大气层生态系统。我们要指引人们去理解生态道德层面的维度。二是科学性层面,即我们跟自然和谐共处,需要有哪些知识及相应的科学技术作为保障?如果想要实现生态发展,还要考虑怎样从经济当中寻找绿色,思考生态系统如何合理管理,保障生态的完整性等。

用一体化生态涵养理念打造生态文明

IUCN理事,日本外务省大使堀江正彦:日本建设智能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时,在能源燃油方面,会从那些化石燃料的汽车转到生物制燃料或其他环保燃料的汽车;在房屋建设方面,会着重考虑绿化问题,甚至植树造林进行可持续经营管理;在教育方面,会教育孩子和年轻人关心生态发展,鼓励他们多用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减少私人汽车的出行比例……这些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支撑了一个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要实现生态文明,就要仰仗于大自然的山、河、湖、海、森林的协同作用,这就是一体化的生态涵养理念。只有大自然实现了生态的循环,我们才能够在城市里面实现生态文明。

要从环境的视角做好水利资源管理

IUCN副主席、理事,拉美未来基金会董事局主席米格尔·帕勒拉诺:海南不是一个普通的省份,海南的很多特色是中国绝无仅有的,海南应该成为一个生态文明的典范。如果IUCN来到海南,希望能够结合种种优势,如IUCN良好的全球框架体系、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远见与承诺,包括海南省优越的自然资源、生态立省的政治决心等,来实现生态文明的特定目标。我们还需要一个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能够把自然资源和政治决心融为一体,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不少挑战……越来越多城市的水资源管理不再是传统狭义的水利工程,不仅是修管道、建水库,更多的是管理好水域的上流,确保水资源供应的数量和质量。要从环境的视角做水利资源的管理,不仅关注传统的水利工程,还要投资周围环境的改善,做一些小流域的储水工程和水泵工程,改良土壤的腐蚀性状态,改善整个生态环境,让包括林地、动植物等都能从中获益。此外,土地规划、管理机制科学合理到位,才能有正确的决策和跨部门的合作。

制定生态水系发展的政策和目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IUCN理事,IUCN理事会治理与选区委员会主席、约旦国家研究与发展顾问、科学技术高级理事会顾问穆罕默德·沙巴斯:水资源和自然的水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为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海南需要制定生态水系发展的政策和目标。首先,要做好预算,处理好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效率的问题,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其次,利用自然的解决方案,对土壤的蓄水能力与水体的管理以及流域的管理进行整合管理,要有清楚的水资源发展战略目标,对所属的地域与流域方面的关系分析清楚和计划清楚,如流域管理的关键表层蓄水能力怎么样,种植的植被怎么样等。

瑞士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借鉴

IUCN理事,瑞士联邦国家环保署副署长威力·盖革:对水资源的管理,一是要对大众做好宣传教育,引导人们珍惜水源,培养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二是控制好排水系统,对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分别处理好排污控制。三是要保护水库(地下水)。水源区不能有工业和建房,保护好水源区周围的生态环境,确保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安全。在瑞士,任何地方都能直接打开水龙头喝水,不需要买矿泉水,因为我们的水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四是尊重并保护河流。如农民要尊重河流,在河道一定的距离范围内,不能有过多农业生产用的杀虫剂、动物粪便等。保证水的质量,河道的形态也非常重要。海南有很多河流,除了要保护河水不受污染外,也要保障河道的自然状态,因为它在生态环境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五是水的分配问题。在很多欧洲国家水务已被私有化了,水务管理起来代价很高。瑞士的水资源分配还是由地方政府管理。市民通过各种各样的税收间接为水资源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这种管理方式会更好一些。六是做好水资源相关数据统计。要仔细观察并记录每一个地方水流的情况和降雨的情况,这项工作开始做起来会很费力,但做起来以后会有很大帮助。在瑞士的系统里,所有水体里面有很多监控和测量的体系,在考虑项目成本高低和可行性的时候,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水文信息。

保护区须建立生物多样性目标,并进行有效管理和归管

IUCN世界保护地委员会副主席凯西·麦金农:保护区必须建立自己的生物多样性目标,并进行有效管理和归管。IUCN已经开始建立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日常落实非常重要……环境、健康以及幸福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现在人们非常希望,特别是在澳大利亚,从保护地当中得到清洁的水源、植物,希望保护地能够给我们带来娱乐以及身体的健康,这当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怎样把生态保护和发展以一种坚固、和谐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有效利用绿色的基础设施。在阿根廷的洪灾问题上,曾经的解决方法是建更多的工程,但是后来人们意识到为了更好地防止洪灾,他们应该保护森林,因为森林可以调节水流,所以他们建立了一个新的保护区来保护森林,有效缓解了洪灾问题。一方面是建工程,一方面是造林,其实我们的选择不是说A或者是B,而是A与B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我想在海南可能也有这样的问题,也许可以考虑这样的解决方案。

应用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手段保护、恢复、管理红树林

红树林管理知名专家、厦门大学王文卿教授:海南红树林的保护、恢复、管理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我们保护什么、恢复什么、管理什么;第二,怎样来做保护、恢复、管理;第三,由谁来做。从某种意义讲,红树林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应该是用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一种手段或者理念,而不只是关注于鸟与树。红树林的管理者,或者说是保护者,要有干劲、有经验、有知识,尤其要吸收海洋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另外,要强调文化管理,因为红树林周边人很多,如果只是去关注自然而不关注人文,没有把红树林周边人的生产生活文化纳入到保护、恢复、管理里面去,很多事情很可能就做不成。

海南可以保护区群为基础建立国家公园

华南师范大学的江海声教授:对于海南的国家公园建设,一是通过以保护区群为基础建立国家公园,如琼北海口、文昌以及琼西的东方三个区域,以更合理的、适量的生态旅游促进生态的保护与发展。二是通过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理顺管理体系,减少低层次的重复工作,提高管理的质量。三是通过建立国家公园,在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同时,加强对民族生态文化的保护。H

猜你喜欢

水资源海南文明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浅析如何做好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请文明演绎
怀念海南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漫说文明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