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培养与研究①
2015-12-05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石 玉(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当代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培养与研究①
石玉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摘 要: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不仅能够提高和促进大学生心理积极健康的发展,增强自我认知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高压力情况下自我情绪的妥善管理能力,同时能够带给当代学生学业与现实生活以及工作事业积极的影响。为此,本研究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探究体育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现实意义,讲述培养当代大学生当代体育心理素质的可行性能够带给学生个体健康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论述,以提高对当代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培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体育心理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体育心理素质 教育培养 个体健康
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快速发展人才,需要全面实施并发展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这是国家对大学生教育提出的一项极具远见的重要性战略性决策,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必然选择。学校体育心理素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以及个性化教育,它为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竞争发展趋势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面临来自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各方面压力越来越严重,如:升级考试、资格证书考试、以及就业等问题。再者,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学生个性发展不同,心理素质发展程度也不同。由此导致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社会建设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除了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基础结构、创新意识之外,还应该具有应对突发情况的心理调整、自我认知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高压力情况下自我情绪的妥善管理能力。体育活动的内容区别于身体日常中的自然活动,它的独特魅力表现在内在心理素质的一种教育养成。它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方式满足学生内在与外在的需求,在组织形式下发展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无论何种体育运动都需要参与人员具备坚持不懈、自律自制、不怕艰苦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健康乐观、愉快活跃的心态,有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心理素质。
1 体育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体育心理素质的概念: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东西转换为内在的基本稳定的意志品质,能够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一种高效健康的持续心理状态。简单地讲,就是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以及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度。体育心理素质基本主要有三个特征:
1.1综合性
体育心理素质内容一方面包括人体体质、体育文化素质、体育能力;另一方面包括智力反应水平、心理承受能力与适应力等心理发展水平。
1.2可持续性
心理健康本身就是一种满意的、健康的、持续的心理状态。通过系统的体育运动活动过程,所获得各种优良的基本品质都将沉淀在一个人的内心品格中,通过人的情感、行动等完整的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身心发展和素质文化修养,始终处于持续地发展状态。
1.3可评价性
体育心理素质教育能够形成学生的稳定的品质,指导身体行为规范;同时良好的承受力和自我平衡能力能够具有积极的影响,相反,也可能有其相反的作用力,故体育心理素质具有社会评价意义。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但首先要有正常健康的身体为重要条件,为发展心理素质提供物质基础。
2 我国当前体育教学现状
随着当前社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进,但是高校对当代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教育重视度不够,在很多学校普遍存在轻视体育教育的现象,减少体育课时学习的方式忽视了体育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挥的重要促进发展的意义。
2.1体育课程较少
目前大学各科专业的虽然开设体育课程,但设定课时数量都较少,甚至有的专业就没有设置体育课程。而且,对于体育的考核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度降低,而且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2.2忽视大学生心理教育
在体育素质教育方面由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同,心理素质发展程度也不同,教师在对待差异性个体教学时没有根据学生个体的具体需求情况进行教育,只是单纯地根据教学的任务目标程序化的进行施教,导致程度较低的学生心理压力增大,产生抵触现象后易形成运动思想障碍。
2.3缺乏体育运动的组织与宣传
校内全校性组织的运动受到人数限制,只有部分学生参加,导致体育精神的宣传片面性;校内运动会的组织每年只有一至两次,而且宣传范围不够广泛;校内缺乏相关体育活动竞赛,没有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系统化体育运动的教育培训。
2.4教育运动设施的建设缺乏
学校因场地限制,学校设施的建设缺乏,除了配备基本的篮球、乒乓球、足球场地之外,没有新式体育项目器械的引入,这种欠缺导致了学生对体育锻炼追求的积极性不高。
3 培养体育心理素质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希望,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心理素质健康将影响其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繁荣。体育心理素质教育是改善心理环境、增强心理健康的有效重要途径,充分的体育锻炼能够协调自身心理协调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积极作用,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将积极促进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总得来说发展体育心理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就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那么什么才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特征,首先,就是要求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与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其次,就是要求大学生要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以及情绪与情感的自我控制与应急灵活性处理能力。最后,就是要求大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的协调统一,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自我平衡方面。
综上,我们需要发展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心理健康特征的体现,这同时也是发展体育心理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4 培养当代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教育方法
针对当代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以校园教学为背景,以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为主体的教育。做好传统教学方法、方式的改进,提高教学水平,掌握学生心理基础程度、心理规律,做好正确的引导与严格规范管理,培养对体育心理素质教学的积极性,加强对发展大学生当代体育心理素质的重视度,最后有效地改善并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达到良好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4.1提高教学重视度,改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特色化教学
(1)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了解,积累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通过新奇事物的引入,通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相结合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对体育教学知识与实践的兴趣,从而达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心理素质受教育方式不同、社会文化差异、学校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体育心理素质教学需要重视大脑的构建结构和经体育锻炼后形成的规律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体育教育也离不开健康与心理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内容,将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实践有机结合,对大脑进行加强联系,进行综合体育内容教学的方法提高体育心理素质教育。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新的需求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相矛盾性,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可以增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助于体育心理素质的提高。
(3)通过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课时数量的合理性,加强对体育心理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学校通过多种方式、方法组织体育教育,寓教于乐,在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以及覆盖面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4.2树立正确体育教学观念,因材施教,鼓励教学
教师需要加强自我修养,了解并掌握每位学生个体的差异化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因此施教,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对于心理程度较低的学生应做好正确的引导,科学性教学,注重多鼓励多赞扬的教学方式,及时公正的评价,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促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定,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3通过建立体育研究部,系统研究学生体育心理发展情况
学校可以设立体育教学研究部,通过为每位学生建立体育心理素质教育成长表以记录每位学生的发展程度。一方面能够对学生的发展程度做好分类、筛选,重点目标重点跟进以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程度;另一方面,资料的留存建档同时可以为提高素质教学的研究做好分析,具有文献参考价值,能够使得长期教学更具有高效性。另外,学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遇见任何问题随时进行咨询讨论,可以通过面对面、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以便体育研究部能够最直接了解到学生面临的困难,迅速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消除疑惑,进行专业性心理知识讲解提高学生对体育素质教学的兴趣。
4.4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观,增强自信心发展
(1)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体育目标,通过对自身清楚的认识,更好地做好自我评价。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掌握的情况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体育目标,通过可行性的措施一步步实施,最终实现个人自我体育目标实现,从而增强自信心,最终提高体育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
(2)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在积极参与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全面性的了解体育教育的价值,从中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感受,在整个体育素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重塑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为以后步入现实生活中应对能够更加从容,这就是体育心理素质教学的魅力所在。
(3)体育锻炼的目标是更高、更快、更强,这指的是一种体育竞技精神,而在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竞争、各种压力时,这些远远是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就有创新竞争意识。良好的赛前心理,是成功的基础。创新教育就是指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能够发现创新实例,激发一种竞争性的意识,创新的欲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后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逻辑性、想象力,同时能够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
4.5组织体育竞赛,利用体育的积极参与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通过在校内组织体育竞赛,利用竞赛的公平、公正性完成学生个性品质与心理水平完善的推动与提高;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能够有效地缓解学业压力,帮助学生调整情绪、愉悦心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在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形式下,学生能够通过集体协作沟通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感染集体带动集体的作用;利用体育竞赛内容的紧张性、灵活性以及竞争性可以促进学生应激性与适应性能力的提高;利用体育运动参与结果的胜利和挫败性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与成就感,以及面对失败后的心态调整情绪控制,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5 结语
21世纪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基本知识基础结构、创新意识,还需要具备更高的心理素质——应对突发情况的心理调整、自我认知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高压力情况下的自我情绪的妥善管理能力。因此,大学时期的体育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的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教育实施较为便捷、投资成本较低,适用群体广泛,能够有效地捕捉到具体的不足,进行改善后整体进步效果明显,重要的是实用性很强。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环境结合体育心理素质教学完善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全面发展。这样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拥有吃苦耐劳、不怕辛苦、乐观向上的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推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艳艳.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分析及心理健康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朱虹.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培养研究[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4):97-98,100.
[3]朱虹.论体育心理素质的内涵及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182-183,188.
[4]姚兰发,张达成.我国学校体育心理素质教育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94-95
[5]张凯飞.美国学校体育心理训练课程模式对我国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2):41-43.
[6]滕统华.体育心理学在训练和竞技比赛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2):79-80.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5(c)-0023-02
作者简介:①石玉(1981,12—),男,汉族,辽宁营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