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对策

2015-12-05隋晓伟樊婷婷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体育教师

隋晓伟 樊婷婷

(1.大连交通大学体育工作部 辽宁大连 116028;2.大连科技学院 辽宁大连 114051)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质弱势群体的学生由于心理的疾患、障碍或损伤,而不能承受常规的公共体育课的运动量,或不能适应其基本的运动形式。他们不具备完成常规体育学习任务的体质与心理条件,若勉强参加很可能加重他们的疾病,更有可能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高校有责任帮助他们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与心智,实现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1 提升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参与意识的对策

1.1 在思想认识上,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要对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引起高度重视

思想认识是个体行为活动的“指导者”,直接决定着行为活动的方向、内容与最后取得何种结果。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方面与健康体质的学生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极易造成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有的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脾气暴躁、没耐心、厌学、仇视他人,甚至产生自残、自杀行为。有鉴于此,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一定从思想认识上对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引起高度重视,把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提高放到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议程上来,时刻保持为学生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党委、团委必须首当其冲,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联合体育教师一起做好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工作。

1.2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在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中宣传参与体育锻炼的独特功能

宣传的作用是扩大体育锻炼的影响面,深化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与认知。通常情况下,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的疾病,不愿意接触与尝试暴露自身“缺陷”的活动,尤其是体育活动。但是,他们又从心理渴望了解体育,迫切地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改善自己、提高自己、证明自己。为此,高校应积极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从体育锻炼的功能入手——不仅能健身、健心,还能提高道德修养,完善人生。高校可以利用的手段有很多,如校刊、校报、宣传栏、横幅、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介,还可以通过校园网、QQ群、BBS论坛等现代媒介多角度、全方位地在在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中宣传参与体育锻炼的独特功能。

1.3 积极走访,深入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之中,了解他们的实际想法与需求

这里所谓的走访,是指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要走进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之中,如班级、宿舍,有能力的学校还可以走进他们的家庭。走访不带有鲜明的教育性质,而是更加倾向于一种情感交流。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一般存在很强的心理防御,除非是自己的家人以及非常要好的朋友,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刻意封存着内心的需求与渴望,不与外人言明。因此,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要从“心”出发,以自己的爱心、诚心、恒心、信心为四大钥匙,打开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心之门”,与他们互相交流心得,探讨人生,告诉他们体育锻炼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帮助他们解决什么。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一定要亲切、和蔼,切忌以“教育者”自居,而是站在学生学生弱势群体的同等地位,做他们的“知心人”。

2 提升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能力的对策

2.1 在教学理念上,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主体意识

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需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第一,面向全体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不能为了某一个体质弱势学生,使体育教学在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中有广泛化的影响;第二,从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本身出发,真真切切地从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如身体状况、心理特征、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创新改革;第三,以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成长需要是多方面的,因为他们作为人是“身”与“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体。体育教学应当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必须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2.2 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体育项目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游泳与各类田径运动项目等。固然,这些体育项目都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同时大部分为世界体育赛事热门体育项目,学生也有很大机会通过体育学习在体育领域获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对于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而言,由于他们自身存在的疾病与某些缺陷,无法参与上述体育运动项目的正常学习,也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此,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应当对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积极探索,从教学内容的制订、选择、修正到评价,一系列过程都要严格把控,做到有理有据。当前,我国很多高校普遍运用的一种的方法是,对一般体育教材中的体育项目加以修改(如难度降低、规则更改等),以满足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需要。但是,用这种方法所“打造”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一种最佳的教学内容。在新时期,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更需要做的,是如何利用现代最新的教育手段,并结合当前我国“全面健身”与“终身体育”的推广与贯彻,“打造”出最适合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项目。

2.3 在教学方法上,要以示范教学、心理教学、鉴赏教学为主,并且具有针对性

通常情况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讲解法、示范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对于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而言,体育教师除了运用以上两种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运用心理教学、鉴赏教学等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特殊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讲,体育教师在对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进行示范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示范时间、示范难度等都要与其他健康体质学生有所不同。另外,还要注意语言、眼神、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争取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对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进行心理教学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功来训练,促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以勇敢、坚强、自信的心理状态取代焦虑、胆怯、恐惧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超越自我;在对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进行鉴赏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体育画展、名人讲座、体育影视剧、网络体育新闻与视频等,对他们进行体育教育。

2.4 在教学评价上,要严格区分与健康体质学生群体的评价机制,做到评价科学、合理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测量、分析与评定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评价不能与健康体质学生群体的评价相同,若不然,极易容易造成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对于体育教师的不满,进而丧失参与体育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开展对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评价工作:第一,注重发展性评价。它的要旨是为了促进学生弱势群体的发展而评价,不仅重视他们的现实表现,更重视他们的未来发展和个人价值;第二,注重“三公性”评价。体育教师在对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公平、公开、公正的情况下进行,坚决防止“戴有色眼镜”的教学。

[1]宋小凤.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健康促进策略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0):140,143.

[2]董先锋.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教学干预措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2):49,51.

[3]吕晶红,王汉臣.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9):6-7.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体育教师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