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12-05李永奇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7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内容运动

李永奇

(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试论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永奇

(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通观我国高校目前的田径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出难以适应当代教学要求的态势,因此,田径教学的改革需要从解决其现存问题入手,而如何具体解决田径教学的相关发展症结?本文将进行具体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途径的讨论。

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意味着未来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会更加苛刻,而只有那些同时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丰富文化知识的个体才会适应时代需求。作为提高大众普遍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田径教学是体育运动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综合我国高校目前田径教学的现状来看,其结果不容乐观,诸多方面亟待改革。

1 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作为体育项目的训练基础,田径运动综合了跑、跳、投等多种自然运动,对于锻炼学生的身体力量和灵敏度都具有全面的帮助。应该说,田径运动不仅是学生身体素质得到锻炼的实现途径,同时也是学生进行田径以外相关体育技能学习的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学生选课制在高校普遍推行以来,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相关学习课程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一些娱乐性更强的体育活动的普遍化,使得学生选择田径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开始出现人数逐年递减的趋势。据相关部门的普查结果显示,大概只有20%左右的高校开设了田径课程的选修课。可以说,高校对田径课程的普遍不重视态度,也成为让田径教学发展呈现明显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该知道,田径课程不但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田径课程还是对我国传统体育进行综合继承的重要课程。

2 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

由于相关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普遍缺乏,更多的学生没有认识到田径教育的丰富内涵和文化魅力,更不要说对于田径运动的相关历史传承的了解,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参与田径运动的热情,造成学生无法充分体会田径运动给个体带来的健身效果和运动热情,也就会变得对田径课程越来越没有兴趣。当代媒体更喜欢将大量的版面留给对时尚运动的解读和追捧,再加上现代孩子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此种种,都是间接造成田径运动受越来越多的学生所冷落的原因。另外,田径运动露天的环境限制特点也让学生对其丧失兴趣。对于现代高校的田径教师而言,更多时候将对学生的田径教学停留在运动形式的简单示范上,这种缺乏深度的田径教学模式不能不说是属于一种教师素养缺乏的表现。高校田径教学仍旧沿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不注重强调对个体针对性现代教学理念的融会贯通,这样不但让田径教学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会从根本上削弱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

2.2 缺乏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发挥

通过对当前高校田径教学状况的深入调查发现,过多的重复、单一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没有从学生主体的主观感受出发、缺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理念,仍然是当前高校惯于实施的教学模式。客观来说,相对于其他娱乐性较强的体育运动而言,田径教学如果不能够和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充分的融合互补,而只是一味延续一直以来的大负荷教学内容和单一竞技方式,势必会让广大学生对田径运动教学内容产生抵触情绪,终将无法实现通过田径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田径教学的课程强度安排更大,这让学生不仅在短时间内无法获得较好的项目完成体验,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其心理负担。同时,许多田径课程的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相关课程的训练指导,而无视学生心理的沟通需求,长久以来,都会成为学生丧失田径课程选修兴趣的原因。

2.3 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当前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太过注重田径运动竞技性的教学理念,必然会让田径运动教学相关趣味性大打折扣,而单一的运动技能传授模式更是直接破坏了田径运动的完整特点和系统性,这种人本主义关怀缺失的教学方式不但最终没有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升,反而还会让学生对田径运动丧失基本的兴趣,不利于田径项目全面健身教学意图的实现。高校田径教学没有做到对“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相关教学理念的全面贯通,最终没能充分发挥田径运动作为其他运动学科学习基础的作用。

2.4 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利用运动成绩建立量化的田径课程考核体系,仍然是目前高校田径课程采用的主要考核方式。应该注意到的是,这种刻板量化的田径课程考核方式不但会让许多学生面临“不过关”的情况而因此对田径课程产生抵触心理,而且这种考核体系事实上也并不能如实客观的反映学生对于田径课程的具体掌握情况。同时,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而言,田径运动的量化成绩跟学生自身的先天条件关系密切,所以想让学生短时间获得较高的成绩提升幅度,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也是造成许多学生不喜欢田径课程的原因之一。

3 高校田径教学发展对策

3.1 建构新的田径教学理念

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贯彻人本主义的现代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提高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尊重程度,将学生兴趣培养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看做田径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学生主体意识就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教法手段、组织教学、教学环境、运动负荷、个性发展、教学评价等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现实,将田径教学活动变成服务学生成长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课程,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将培养学生兴趣、注重学以致用作为出发点;可以尝试将更大结构群体的学生单位,以具体层次、水平和兴趣进行分类和重组,努力为田径教学活动创造一种开放探索的学习氛围;学校可以尝试给予学生选择授课内容和任课教师的更大自由空间,以最大程度实现对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的培养。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完整系统地贯穿于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及教学的目标设定方面,坚持一切以学生具体需求和个体素质为出发点的教学指导思想,做到处处能够照顾到学生的实际利益。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但要考虑到相关内容对于学生当前健身效果的帮助,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长远意义;相关田径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教授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广大青年学生的身体特点和成长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制订出更利于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规划;让更富于娱乐性和趣味性的田径教学内容充满田径教学的课堂之上,使田径教学真正成为受大学生普遍喜爱的教学课程;田径教学还应该积极尝试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突破,尽可能在相关教学过程中融入快乐教学和健康教学等理念,具体可以通过对更多趣味性教学项目的融入来让田径教学过程充满活泼气氛,从而让学生彻底喜欢上田径教学的相关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态的轻松,从而积极地进行练习与实践,实现将枯燥、单调的传统田径教学变成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的意图转变。

3.2 教学内容服务于学生未来生活

纯粹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并不是学生学习相关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综合提高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整个田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健身手法,并能够根据自己的锻炼效果进行评估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学习。田径类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顾及运动项目的知识、技术成分,同时也要顾及与运动本身相关的练习手段和评价方法。同时,高校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文化水平,以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理解田径健身练习的意义,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领悟能力,利于为自身今后的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田径项目

田径运动教学本质上属于对学生运动技能培训的一种方式,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田径教学也是学生进行其他领域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成长需求各不相同的特点,田径教学过程中应该制定不同难度的运动项目,做到田径教学上的群体针对性。高校田径教学应该注重通过相关教学过程的完成,来达到学生基础运动力普遍提升的目的,并于此过程中适时发展学生的某些专长技能。如此才能够做到对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具体结合,做到教学上满足个体需求和群体需求的统筹兼顾。

3.4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田径运动项目的自主性,应该彻底摒弃传统田径教学的手段过于单一模式,尝试对更多练习方式的综合运用。通过不同方式的创新,最大程度地增加田径教学过程的娱乐体验,以改变田径运动的枯燥性。可以尝试将更多游戏融入田径教学过程,尽量将场地和器材的诸多限制进行降低,实现田径运动的竞技和趣味性融合。同时,对田径活动进行音乐引入,也是田径教学过程的一个尝试方向。除此之外,鼓励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一些时尚运动项目,这样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充分尊重个体特征都具有很好的帮助。

3.5 构建全新的田径课程考评体系

对以往田径教学的刻板量化评估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可以将评定的方法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以多样化的审视角度做到在充分掌握学生对相关体育技能的领悟情况之外,还能够做到对个体特性的绝对尊重。于这样的评估过程中,能够做到对“学生情感、体育成绩、学生对相关理论认识程度以及掌握学习技能的程度”的综合了解。通过这种反馈式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便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个人优劣特征,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体育锻炼的规划依据。同时,可以将师生互相评价的多样化考核方式纳入到创新考核体系的内容之中,以此完善考核方式的科学发展,而且在这样的考核过程中,还会极大程度地促进师生互动频率的提升。

概括来说,针对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的存在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尝试解决:构建完善“人本主义”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融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完善相关考评方式,做到考核体系的客观和人性化;引导学生加深对于田径运动的理论认识程度;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田径运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作为田径教学活动的另一重要参与主体——教师,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准,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促使田径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真正实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相关运动技能的教学目的。

G82

A

1674-151X(2015)07-089-03

2015-05-21

李永奇(1965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内容运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计数:田径小能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不正经运动范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