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情而生 从心出发
2015-12-04涂文慧
涂文慧
正如许多语文教育专家所担忧的那样,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只安排了四至五篇例文,学生如何透过有限的文字上升到情感共鸣、文化认知甚至写作源泉的层面呢?这正是“主题阅读”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 多读积累,以话题联想为写作铺垫
学生怕作文,主要是无话可写引起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主题阅读到话题作文,即为从读的题材联想到写的素材。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爱,从未远离》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围绕这个主题,学生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卡罗纳》等文章的同时,再读散文《黄鹤楼送别》,并配合《南浦别》《友谊是什么?》等经典诗词。文章读得多了,学生自然就能找到话题了。围绕这一主题“爱,从未远离”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才说出“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妈妈的叮咛,父亲的背景,这是爱的回味” ……孩子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联想到了“亲情、友情、师生情……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不同的爱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爱有不一样的表达”。内容上的联想会给学生灵感,激活他们原有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让他们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二、体验感悟,以情感积累为写作开源
感受生活和情感积累,是作文的源泉所在。而儿童的生活积累毕竟是单薄的,体验也相对比较初浅,这就需要以主题阅读作为底子,围绕一个主题,阅读大量相关诗文,在同步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情境感染或参与活动的情感体验,由此引领儿童走向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唤醒孩子们创作的灵性。以本单元为例:引领学生发现“爱”,是本次习作的基础。在真正指导习作之前,结合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孩子们读了大量相同主题文章,背诵了大量相同主题的经典诗文。在此基础之上,每天安排一项固定作业:留心观察周边人的言行,记录下生活中“爱的小片段”。片段不做任何字数的要求,只要将情感表达清楚即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方位地记录下生活中对爱的感悟。孩子们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主题阅读中的诗和文就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
三、模仿吸收,以精细品味为写作引路
观察和模仿是学生学习写作之初的法宝。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围绕每个单元主题,学生能读到20篇左右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主题相同,在内容和写作方法上,有相似、相对、相补之处。这就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条件,提供了范本。如在教学《卡罗纳》中我是这样处理的:“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我抓住“千叮咛万嘱咐”,让孩子们想象母亲还可能对他叮咛什么?嘱咐什么?孩子们各抒己见。再追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的母亲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是如何千叮咛万嘱咐的?”并写下片段。课后,将课堂练写和本单元片段练写有机结合,要求同学们将课堂中的“千叮咛万嘱咐”练写延伸到今天的“爱的小片段”。有了课堂的练写,学生们带着审视、对比、欣赏的学习心态深入语言文字,感悟更深刻。这样的课堂,把阅读、生活、讲评、练笔有机结合起来。
四、交流展示,在借鉴对比中激发提升
孩子们写了习作后,我并不是第一个读者,而是让孩子们朗读自己文章中好的句子或段落,评选出最佳句子或最佳片断。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相互借鉴,如有所启发,可以提笔现场进行自我完善。最后是学习伙伴相互改习作。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习了修改符号,教师只要将修改的要求明确即可:1.画下优美的词句;2.修改错别字及错误的标点符号;3.修改不通顺的句子;4.想一想别人的文章在选材、结构、表达上有哪些值得自己汲取的地方。在互评过程中,学生们之间的思维碰撞激起了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再创作灵感,为学生习作能力的再成长搭建了良好的阶梯。
“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如何去教,而是如何去激发,如何去引导,如何去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适合写作文的‘场,只要有了这个‘场,他们就一定能写出作文来。”分类细致的名家名篇,拓宽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语汇,提供了语言表达的范本,为学生的厚积薄发提供了内容基础、情感养料和表达形式。再加上有针对性的相应生活体验、情感积累,以及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交流展示,主题阅读为小学习作教学开辟了一条由“情”而生、从“心”出发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三店小学)
□本栏目责任编辑 曾维平
E-mail:jxjyzw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