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小学生守则看中西教育差异
2015-12-04徐辰
徐辰
摘要:作为规范学生行为的中小学生守则,中美两国各有不同。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侧重、培养目标及语言表述四个层面分析中美《中小学生守则》,以期加深人们对中美教育差异的认识,并能从中汲取有利于完善我国中小学生守则之处。
关键词:《中小学生守则》;教育差异;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94-03
一、引言
守则,简而言之,是为某一社会组织或行业成员制定的行为准则。小学生守则是学校里所有小学生需要共同遵循的规则。中、美两个国家的中小学生守则,由于两国文化背景、文化影响教育的深浅、教育侧重点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两国的学生守则的规范范围不同。本文将从教育理念、教育侧重、培养目标及语言表述四个层面对比中美《中小学生守则》,以期加深人们对中美教育差异的认识,从中汲取对我国中小学生守则进一步完善的可借鉴之处。
二、中西教育差异在中小学生守则上的具体体现
(一)外在对比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颁布了四个中小学生守则。本文选用的则是教育部最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它于2004年颁布并实施。而美国的小学生守则有着与中国小学生守则一样的名字,也被称作《中小学生守则》。以下则是两国《中小学生守则》的具体条文:
中国版《中小学生守则》(下文简称《守则》):(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有益活动。(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Regulations for American Pupils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1)Always refer to a teacher by title and last name.(2)Get to class on time or a little earlier.(3)Raise your hand when you want to ask a question.(4)You may speak to the teacher from your desk while you are seated.(5)When you are absent,you must make up the work you have missed. Ask either the teacher or a classmate for the work.(6)If you expect to be away from school because of an emergency,tell your teacher in advance and ask for the work you will miss.(7)All assignments you hand in must be your own work.(8)Never cheat on a test.(9)If you are having difficulty with a class,schedule an appointment to see the teacher for help. The teacher will be glad to help you.(10)Students must bring a note for a parent explaining any absence or tardiness.(11)The only acceptable excuse for absence is personal illness,a death in the family,or a religious holiday. It is illegal to stay home from school for any other.(12)When a teacher asks a question and does not name a particular student to answer it,anyone who knows the answer should raise one hand.
(二)內在对比
1.教育理念之对比。我国的教育理念体现着“社会本位论”与“伦理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主张是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置于教育的首要位置,社会的要求才是教育目的设置的主要依据。持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者认为教育能否有助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衡量教育质量优劣的最高准绳。教育目的一旦脱离了社会要求,将是毫无意义可言的。“社会本位论”十分强调社会与个人以及社会与教育均是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在我国的学生守则里,绝大部分都是以社会发展与进步为考量,并以此对学生的行为提出规范和要求,例如爱国爱民教育、纪律遵守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观念教育和互帮互助教育等。这些教育在我国《守则》中集中体现在第一条、第二条及第八条规定。从这三条条文看来,以社会本位为目的的教育观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政治社会化的职能也一直是我国教育功能中的一部分。这一点体现在“热爱祖国”是学生守则开篇的第一条规定。我们不难看出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突出性地位。而以伦理本位为目的的教育观则源于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中。中国在由原始社会转入奴隶社会时,社会形态主要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此后,这种社会形态就被保留下来并且成为了后来的宗法等级制度的先决条件。随后,封建专制制度又和这种以父子关系为主的社会组织形式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人伦”观。所谓“人伦”,指的就是父与子、君与臣、丈夫与妻子、长辈与晚辈以及朋友与朋友这五种人际关系。而在这些关系中,除了朋友间的关系,其余四种关系均与封建等级制度相关联。而为了调和这些昭显等级制度的人际往来,儒家便产生了忠、孝、义等一系列的道德行为准则。为此,中国历代君主帝王都十分推崇儒家传统思想中的忠诚、孝悌、仁爱、礼仪、守信等伦理观。所以,“人伦”占据我国传统教育首要位置,而学生也就理所应当地要学习这些人伦纲常并将此贯彻于他们的实际行为举止当中。在中国的《守则》里,一个“爱”字就出现在六条规则中,并且在同一条条文中多次出现,例如第一条和第十条。不难看出仁爱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此外,在《守则》里,我们还可以看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及信守承诺等人伦观,他们分别出现在学生守则的第七、八、九条规定中。
相比之下,美国的学生守则体现的则是极具个人主义色彩的“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的核心思想是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在西方的传统与文明之下,人们普遍认为每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相互联系构成了整个社会。社会不能忽视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并且,每个个体都理应得到社会及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因此,以个人本位为出发点的教育观认为社会的价值低于个人的价值,个体的本性及个人的进步发展是教育者在编撰教育目的时应着重考量的标准与依据。与此同时,尊重他人、个性的解放及独立性培养等价值观也同样为个人本位论者所重视与提倡。这些观念体现在美版《守则》中第一条:总是要称呼老师的头衔与姓名;第四条:在与老师谈话时,可以不必站立;第七条:所有的作业必须独立完成。
2.教育侧重之对比。从中美两国学生守则的内容上看,我国《守则》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因此,守则条文均是对中小學生的道德行为与规范养成提出宏观上的要求。这是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道德的完善一直比知识的学习显得更为重要。我国历代君主为了能培养效忠于自己的能人干将,都将品德教育视作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早在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时期,品德教育就占据着教育的首要位置。这点可以体现在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首是“礼”教。此外,《论语·学而》中“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体现孔子对弟子行为的具体要求。即孔子要求弟子首先要注重道德行为的修炼与培养,然后才是书本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中国教育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德育,教育的第一步是教会学生做人,接着是报效国家,敬养父母。因而造就我国“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也集中体现在现行的中小学生守则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版《守则》中,除了第三条条文,是关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外,其余规则几乎都与学生的道德思想与行为的培养相关。这点足以看出德育在我国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中国学生《守则》不同,美国学生《守则》主要是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中心围绕的是师生关系的处理、学习态度、师生交往及家长参与式管理。我们不难发现美版中小学生守则更倾向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运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向小学生提出细致而具体的行为规范。这样的条文便于学生理解并将其实施,也助于老师监督管理。例如第五条:当你缺课,必须补上作业。你可以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求教;第七条:所有作业必须独立完成;第八条:严禁作弊;第九条:如对课程有不解,可以预约老师求教,老师将乐于帮助;第十条:对于迟到及旷课,父母须作出书面解释;第十一条:可接受的缺席理由是生病、家人亡故或是节假日,此外的缺席均不被允许。
3.培养目标之对比。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中中庸之道及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的影响,人们趋向安于现状、乐于求稳、追求和谐。而西方文化鼓励人们开拓创新,保持变革的精神品质,勇于改变与征服。在各自的文化背影下,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培养目标。中国小学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强调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西方则更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竞争意识,如何凭借个人努力及运用周围可利用的资源获得成功,如何建立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等。这种差异可从中美两国学生守则的全部条款中体现出来。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4.语言表述之对比。我国的学生守则倾向于一种标准性及原则性的大纲文件,所列举的条文体现的是对整个中小学生群体的行为规范和个人修养的宏观要求。相比之下,美国的学生守则则倾向于法律条文,许多项规定都充满着命令的口吻。言下之意,学生必须做到,否则会受到相应惩罚。比如第二条:准时或提前到校;第三条:提问时要举手;第五条:当你缺课,必须补上作业。你可以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求教;第六条:因紧急情况离校,须提前告知老师并补上所缺课程;第七条:所有作业必须独立完成;第八条:严禁作弊;第十条:对于迟到及旷课,父母须作出书面解释;第十一条:可接受的缺席理由是生病、家人亡故或是节假日,此外的缺席均不被允许。而从语言表述深刻程度来看,我国《守则》每一条规定所涉及方面都很宽泛,略显高深抽象、教条刻板;而美版学生守则的叙述在言语上简单浅显的,利于中小学生理解,其口吻是循循善诱,且所涉及的方面也是细小甚微而又十分具体的。
再从措辞手段来看,美版学生守则中运用的语言尤显简洁而有力,许多规定采用的口吻趋于命令化,强调学生必须做到。因而,在许多规定中出现“应当”(should)、“必须”(must)等词,可参见第五、第七及第十条规定。同时,美国的学生《守则》所列条文多用命令性意味极浓的祈使句式,给学生一种不容违反之感。由此可见,美版学生守则着重规则的强制性,明文规定学生“应该怎样做,必须那样做”。对比之下,我国的学生《守则》则毫无强硬语气,更多像是一种耳提面命式的条文。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生守则不论从外在形式上还是内在本质上都各有不同。我国《守则》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的养成,把教育视作教导学生思想和举止的手段与工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生活习惯及公民意识。而美版《守则》则注重教育的约束和管理职能,因而,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做出严格而具体的要求,以期形成优良的学习氛围。
因此,中西方教育不能简单地说孰是孰非,二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许多方面,中美两国的《守则》可进行互补,扬对方所长而避对方所短。透过《中小学生守则》,我们要吸取和借鉴西方教育之优良,以弥补我国教育之不足。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以加快步伐顺应当代教育发展潮流,只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国之“幼苗”。
参考文献:
[1]扈守华.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2).
[2]王东山.从文化视角谈中美学生守则[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01).
[3]王晓慧.我国中小学生守则之传统文化涵义透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8,(4).
[4]王晓慧.从中美《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看教育观念的差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4).
[5]薛腾.中美中小学生守则的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10,(12).
[6]杨涌.中,美小学生守则比较[J].基础教育研究,19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