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纳入高考的利与弊
2015-12-04张龙王丽杨莉
张龙 王丽 杨莉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0)
体育纳入高考是在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教育部、体育总局、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一条是“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由此可见,体育科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当然,由于体育科目不同于一般普通文化科目,它有自身的复杂性。在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的同时,也要考虑它所带来的影响。事物都有两面性,在无法律政策的前提下,要想让体育科目更好的在高考成绩中发挥作用,必须认识其有利方面和弊端问题。
1 体育纳入高考的益处
1.1 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缓解心理压力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评优的唯一标准。如果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中,在高考中增加体育成绩,那么学生就会为了提高高考成绩,把体育科目当作重要学科对待,进而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那么小胖墩现象就会越来越少。另外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压力时,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充分释放,比如:围操场快跑和呐喊,或者把心理压力应用在体育器械上,通过击打体育器械把心理压力转移。
1.2 有利于提高体育学科的重视度
现在的体育课由于学校没有严格项目训练要求与原则,大多数学生都把体育课当成一种娱乐课,对体育课的重视性不高。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上体育课,不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如果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中,体育成绩差影响高考成绩。那么,学校、家长、学生就会转变对体育科目的看法,不再认为是一种娱乐课,而是把它跟语、数、外等必考科目看作影响高考成绩的必不可少的科目。
1.3 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地位,增加体育类人才就业率
在升学制度下,把体育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并与必考科目同等分值,学生为了提高高考成绩,跟随体育老师认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把紧张的时间挤出一部分用于身体锻炼。体育老师作为教育者,必然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在学校中的地位也会相应的提高。由于高考成绩的指引,学生参加运动的次数增多、人次增多,从而需要有大量体育工作者为其作相关的指导与教导。部分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又想提高体育成绩的学生会选择参加体育兴趣班、专项培训班、技能水平提高班等,为保证供求平衡的基础上,体育局和教育局要不断培养和及时向相关学校单位速送大量体育类专业人才,这样不但增加了很多体育类人才的择业途径还必然会增加体育工作者的就业率,缓解体育就业压力。
1.4 有利于提高高考成绩
体育高考成绩的评定标准是根据大多数学生身体所能承受的标准制定的,在政策出台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科目进行学习与锻炼。在专业老师指导的同时,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并了解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知识及要求;积极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包括课堂教学任务和教学课外的任务);坚持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的安排,克服学习的中种种困难,努力坚持锻炼,在高考体育考试中夺得高分也就不再只是个“传闻”了。对于考生家长而言,不但提高了孩子的体育考试成绩,提高了孩子的升学率而且最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得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孩子身体健康和学有所获的双丰收是每个家长的都期盼的,也是每个家长最大的心愿,也是学校培育的新一代的有用人才目标。
1.5 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器械利用率
中国很多的学生的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很多人认为学校的体育器材缺乏时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但放眼望去学校的操场,很多体育器材都变成了操场上的“花瓶”,学生甚至不知道器材的名称,更不用说他们是否还了解正确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作用。尤其是某些看似很复杂的体育器材,学生几乎不会进行锻炼,即便是有人接触到,也会错误的当成是自己理所当然想象的玩具。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后,在高考成绩的引诱强逼下学生不得不参加体育锻炼,老师就必须把哪些所谓的“危险器材”的使用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更多的体育器械。出于新奇、新鲜,老师和学生锻炼的兴趣高涨,体育器材就会被经常利用,从而提高学校体育器械的利用率。操场上的器材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被学上冷落而当作“花瓶”。
1.6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
中国学生体质下降的最大的原因就是缺少体育运动。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只有在老师的逼迫下才会进行体育锻炼,课余时间,他们宁愿三五成群在一起打闹也不会主动参与到某项体育运动中来。再次体现了学生爱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心理现象。没有学校的要求,没有老师的带领指导,学生不会自愿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即使有那么几个对体育运动的项目稍微感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兴趣爱好也不能持续很久,在大多数不爱运动的同学的影响下,他们渐渐地淡忘了自己仅有的一点体育兴趣。校园里愿意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寥寥无几。一旦体育被纳入到高考中,那么学校的领导会积极重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的重要性,将不惜一切代价,只为了学生的健康和高考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只要领导强烈要求的,校园里的将会处处出现体育锻炼者的身影,处处充满学生们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欢声笑语。学校搞学生运动会,教职工运动会频率也挺高,老师的身体素质也很重要。全校上下都动起来,学校形成一股体育锻炼的热潮,影响学生、老师,甚至家长。
1.7 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善
现在全国大部分学校中都有体育课程,但是却没能改变学生身体素质普遍积弱的态势,反而出现每况愈下的现象。这种差异的形成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不均衡导致的,体育课所占课程比例太少,课程教学方法有所欠缺,没有重视体育在整体课程中的地位,以致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把体育纳入高考这就会产生另一个问题,过往的教学方法既然效果不大,就应该改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增强他们的身体健康。
2 体育纳入高考的弊端
2.1 校园场地资源不足
当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后,在高考中,为了不在体育科目方面成绩落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加体育运动热情强烈,校园里出现积极运动的景象。很多学校的校园占地面积固定,能够容纳的体育器械也是有一定数量的。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锻炼时,校园场地体育器械数量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高年级的学生霸占体育器械的坏现象也随之而来,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出项一系列的矛盾,严重影响校园的和谐及秩序。
2.2 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
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资源具有最大的普惠性。有些学生虽然身体很好,但就是跳不高、跑不快;还有些学生天生体质较差,体弱多病。这些都不是他们的错,如果因此影响他们上大学,显示失之公平与合理。一个考生身体素质再差,哪怕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依然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享受这一项公共服务。
2.3 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高中学习期间本来就是学生学习最累的阶段,每天的作业量繁重,还有接踵而来的各种学业考试,在承受了语、数、外和(文)理总的压力下还要接受体育的考试,对考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现在的学生一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6h,早晚自习每天都上,周末各种学习辅导班在向他们招手。学生很难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果在进行锻炼过程中受伤了(如崴脚或者骨折),不仅影响锻炼更影响学习及考试成绩。
2.4 引发新的体育应试
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其目的是在中国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的今天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然而即使将体育纳入高考后,体育考试项目内容也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不在高考这一大的指挥棒下落后,就会产生体育应试训练,高考体育考什么项目就会只锻炼这类体育项目,对其他体育类项目弃而远之。
2.5 容易产生“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
考虑到学业负担沉重,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测试时,很可能放学生一码,不会动真格。在他们考试过程中对于某些身体素质弱的学生给他们按照及格成绩进行处理,收取学生们的“好处费”进行改成绩,虽然有严格的监管制度,但是这种现象也是容易会出现的。久而久之,如果教育部门不去治理,这种现象会被大多数学生掌握,那么虽然将体育纳入高考中,也不会有很多学生抽出时间进行锻炼,而是考试时用金钱贿赂监考人员。最后远离体育纳入高考的真正目的意义了。在此前的高考加分操作中,体育特长加分是加分腐败高发地,让人担心体育纳入高考会产生弄虚作假的现象。
3 结语
体育纳入高考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解决我国青少年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少;身材越来越高,跑的却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小的等一系列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改善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不良现象。体育纳入高考既有益处也有弊端,因此,在制度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其全面性。现阶段,由于没有认清体育在中小学的重要地位,原有的体育课程安排不断被侵蚀。在此观念下,即便上级部门制定再多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素质也是于事无补。
[1]王金玲,宋尽贤.将体育纳入高考评价体系的必要性[J].体育学刊,2012,19(3):94-96.
[2]周茗.体育纳入高考制度的理性思考[J].体育学刊,2012,19(5):85-88.
[3]冯晓玲.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