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度轮滑双蹬技术足底压力分布及传递特征研究①

2015-12-04杨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滑轮受力峰值

杨斌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速度轮滑双蹬技术足底压力分布及传递特征研究①

杨斌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随着体育不断发展,对于体育的训练以及体育用具的研究日益深入,尤其是对于滑轮双蹬技术的掌握可以有效提升滑轮运动技巧,赢得更好的成绩。该文主要针对速度滑轮双蹬技术进行研究,分析足底压力具体分布以及力传递的特征,为速度滑轮训练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分析和研究速度滑轮双蹬技术足底压力分布,为提升速度滑轮提供科学技术参考。

速度滑轮 双蹬技术 足底压力分布 传递

竞技比赛中速度滑轮是一种体能竞速性,且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灵活性作为速度滑轮运动的基本要求,但是滑轮的技术性在比赛过程中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目前世界速度滑轮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尤其是近年来的500 m和1 km速度滑轮成绩与冰面滑行相当接近。当运动员达到一定的训练水平之中,影响其成绩的重要因素逐渐变为对滑轮用具的技术掌控,通过掌握速度滑轮双蹬技术实现成绩的提升。该文针对速度滑轮双蹬技术进行足底压力分析,然后结合实际的运动测量实现对滑轮双蹬技术的完美掌控。

1 速度滑轮双蹬技术发展现状概述

速度滑轮作为一种技术与力量的结合技术,其在高速运动体育项目经上应用相当广泛。双蹬技术其核心技术则是蹬动,双蹬技术与传统的技术和侧蹬技术一本原理一致,只是双蹬技术在滑行的时候,支撑的腿部不单单是进行自由滑行,而且是向内进行收蹬,使得支撑腿进行蹬动的时候开始点偏向内侧,然后再从这个偏向内侧的位置进行蹬动,如此便可最大限度的发挥蹬动的位移和幅度。运动员在使用双蹬技术的时候,不必压低身姿也能够增加有效的蹬地距离。

速度滑轮双蹬技术其最关键的点就是掌握着地位置,只有正确的掌握着地位置才能够完成双蹬技术。速滑技术对于技巧的要求非常高,传统的速滑技巧在运动过程中与现代的速滑技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统速滑的时候要求中心向腿一侧运动,而将浮腿作为支撑腿,从而向前滑动。但是现代的双蹬技术则要要求腿部着地之前将浮腿的重心移向外侧,并与中后部实现重心交换。

2 足底压力和时间曲线之间的关系

运动员在速滑的时候,必须要掌握足底与地面之间的压力关系,如此便可通过科学的运动方式来达到尽可能大的速度。经足底与地面的压力分析,可以得出足底压力与地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分析足底压力来判断运动员技术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合理,从而为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提供指导。当运动员采取单步滑行的时候,其足底压力与时间呈现出双峰形,而且从双蹬理论来看,浮腿平刃着地之后逐渐向外刃用例,经由平刃之后再向内蹬地,单步滑行过程中做出向两个不同方向推蹬,便产生出2次蹬力效果。随着推力的作用时间变长,若维持原来的速度进行运行,将会延长单脚支撑的时间,等蹬力足够则能够拥有较高的爆发力,而且作用的时间也较短,相对而言若蹬力不足则爆发力不足,若需要运动一样的距离那么足底作用的时间也会变得越长。运动时间和足底压力的关系图来进行分析,随着也能动员的滑行速度增加,其峰值的压力也将变小,而且单支撑的时间也会缩短,步频率也会增大,这为平时运动员的步调调整训练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采用低谷式的体重运动员运行,其减少了地面摩擦力,那么就利于降低2蹬和1推的速度损失,从而维护滑跑速度。速度滑轮训练的时候对于体重蹬地技术的要求很高,蹬动结束之后必须迅速降低体重的压力,而且还要在开始蹬动的时候增加体重压力,从而使得足底压力足够维持运行。

3 足底压力具体分布和传导能力

针对足底压力分布和传导力学之间的研究,主要从3个区域进行研究和分析:足前区域、足中区域、足后区域。其中足后区域主要表示为足跟部位,将足后区外侧分为1区,足后区内侧分为2区,足中区则分为3区,表示足弓部位;足前区外侧称作4区,中部称为5区,内侧分为6区。经过相关的实验,表示队员选取不同的速滑形式其组底部受力区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通过对单步足底的不同区域的峰值指标进行分析,足底部的特定区域和地面接触的时间可有效反映出着地和离地的顺序。数据统计显示,假设运动员在进行速滑的时候单步先足跟着地,此时足中区域会过渡到全足受力,前脚掌过外侧先着地,则后跟的区域6会接着着地。速滑滑轮在离地时足部先向着内翻,此时前脚掌会的外侧会先着地,并且逐渐过渡到整个滑轮着地,足底的压力变化和滑轮的技术动作一样。

快速滑行时由于运动员的最大峰值出现在足底的6区,采用双蹬技术时一个单步的运动可能足底的受力区域存在着差异,但是从数据分析来看,足跟区域最小峰值主要集中在区域3。足底的压力峰值随着滑轮的压力双峰曲线存在着极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一些反映出绝对的蹬力时,数据显示峰值压力和体重之间的比值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可以据此来表示出蹬力相对地面的大小,在不同体重的运动员身上可以采用这个指标来进行比较研究。曾经Mary针对双蹬技术进行研究的时候,其支出测量足底压力的时候在足底部某个区域的受力过大,则极易产生过渡足部使用伤害,在运动的时候亦可能造成运动员受伤,从而影响其运动。

据相关的数据研究发现,运动员在运行的时候,其最大的平均压力出现的次序和对应区域几乎保持一致。而且在特定区域触发地时间占据了整个不太阶段的百分比中出现在3区域足跟外侧最多。研究结果显示单步滑行的时候,除了采用蹬地发力还可以采用足跟发力,主要的发力区域在6区。当发力区域达到峰值的时候,由于时间占据着整个完整的步态时间,结果表示在特定区域内占据时间比值之间统一,反映出了足底各区域的用力基本统一。分析结果显示:(1)若运动员采取单步滑行方式。此时运动员的足跟蹬地,然后将力用到最大,随后足部受力在中区会出现峰值,则足前区域最后会出现峰值压力。(2)若采用双蹬滑行。则此时仅仅在单步足底区域的受力峰值出现在各个区域(足跟、足前、足中),滑行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力。因此最后得出滑行的结果为滑行过程中足底的受力情况具有一定的传递性,并在双蹬技术滑行的时候其结果基本上保持一致。

4 足底压力中心变化特征

双蹬滑行的时候,足底部和地面呈现出一定的受力关系,足底部支撑与地面的支撑力之间在纵向间呈现往复运动。运动的时候足底部与地面支撑力呈现一条足底压力中心,可以从众寻找出不同的运动状态。因此既可以实现通过运动状态来分析足底部与支持时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足底部与支撑受力关系分析出运动员的双蹬技术运行状态。足底部压力与支撑的压力中心在X和Y轴的位移变化,变化的数值代表变化的位移。实验结果分析随着运动员的滑行速度不断增快,足底压力会前移,滑行速度越快则足底压力中心表现出前移,从人体的结构来看,受力的部位主要集中在第2和第3块骨头之间,基本运动训练中如何加强目的地训练第3和第4块骨块可以提高相应的滑行速度。

5 结语

足底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对于速度滑轮双蹬效果影响较大,速度滑轮双蹬技术是一个单步时相,足底压力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双峰曲线,结果显示双蹬技术主要以第2区域蹬为主。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和技术动作保持一致,对于技术动作可以存在着某些细微变化,从而改变了足底发力的特征。随着滑行速度的增加,足底压力中心表现出前移,提示在快速滑行中双蹬技术更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

[1]马国东.女子速度轮滑双推技术足底压力分布及传递特征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3):225-227.

[2]马国东.速度轮滑双蹬技术足底压力分布及传递特征[J].体育学刊,2007(5):59-62.

[3]费瑛,常青.速度轮滑双蹬技术的分析与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8(5):58-59.

[4]冯玉蓉,马国东.优秀女子短道速度滑冰弯道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3):58-59.

[5]王道宇,林森.隋盛胜四号位扣球起跳技术足底压力分布与传导的力学特征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2(2):44-46.

G862.8

:A

:2095-2813(2015)05(b)-0214-02

杨斌(1972,2—),男,汉,吉林长春人,硕士学位,助教,主要从事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滑轮受力峰值
犊牛生长发育对成年奶牛高峰奶产量和峰值日的影响
锚杆锚固质量等级快速评级方法研究
“弹力”练习
“弹力”练习
两个物体受力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