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文化保护策略①
2015-12-04王娇
王娇
(黑河学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文化保护策略①
王娇
(黑河学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传统武术文化即将走向灭绝的现状令人堪忧,为改变现状,抢救、发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该文着重研究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的传统武术文化保护,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保护策略,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七方面:第一,保留传统武术文化中拳种的原真;第二,注重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传承;第三,培养传统武术传承人;第四,促进传承环境的保护;第五,合理运用创新文化;第六,加强传统武术法律保障;第七,合理进行开发利用[1]。
传统武术文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策略 保护
我国的本源文化或叫母体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它们历史悠久,为现代一切文化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人们对传统艺术重视程度不够,它们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中华民族之魂,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是对民族魂的保护。传统文化是千千万万人民经过长期劳动生活和不断斗争中积累下来的,它代表了鲜活的、生动的传统人民生活气息,它主宰着不同地域人民群众生存的主要文化信仰和文化个性传承,这类文化遗产消失将是我们巨大的损失。因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这将是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使命[2]。
1 保留传统武术文化中拳种的原真
中国武术的实体是拳种,它具有独特性、多元性、整体性,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它的保护和继承,并在一定基础上发扬光大。拳种文化资源不可再生,它的保护需落实到人这个实体之上,在思想上,应该加强武术拳种的保护意识,不断地进行宣传和推广,以聚集更多人来学习它,继承它,传播它,并且研究它,突出其原真性,这无疑将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保护带来深远意义。
2 注重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传承
民间武术不单胜于体育,也凝聚着深远文化内涵,它强调整体合一,注重文化道德修养,不武术习练者不仅仅能够学到精湛的武术技巧,而且可以在学习中进行反思、总结和巩固,最终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点、伦理特征和辨证特色,还能使习武者将此作为促进人类进步与社会和平的行为准则,具有极好的教育指导意义[3]。各种不同的武术门派因名族文化差异、地域文化差异而各显风格,各具特色,但中体而言,它们都是一脉相承,各自占据华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少林拳,它的道德条约属于儒家规范范围。少林武术中的“十禁”和“十戒”,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它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佛教文化、民族精神史的结合体,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独一无二的瑰宝,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传统武术文化保护实施的重点。
3 培养传统武术传承人
传统武术的保护必须依赖传承进行,传承重要载体即传承人,培养各传统武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保护传统武术的关键环节。传统武术传承人必须充分掌握传统武术的演练套路、招法运用、仪式禁忌、文化内涵等诸多信息,他们必须具备刻苦学习、不断钻研,潜心研究的奋斗精神,广览博采的决心和毅力,不仅做精湛武术技艺传承人,而且成为传统武术的文化传统继承者。过去,我们通常采用“世代相传”的方法进行传统文化传承,传承方式主要通过师徒相传、家庭传授、社会传承、学校教育等途径,当然,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常人们出于珍视自家技艺,想牢牢把握自己绝技,不被外人窃取,只在小型家庭内进行传播,导致传承人数量较少,或者由于传承人素质达不到标准,武术技艺会存在一定漏洞,失去原真,传承人一旦遇到意外则标志着本武学自此消亡。现代传统武术传承人不仅肩负着武学的继承、延续,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刻苦学习,努力钻研、追求创新,使传统武术绝学发扬光大[4]。
目前,加强对传统武术传承人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投入较大的资金,组织专门的传统武术培训机构,以促进传统武术生存和发展;第二种是实行鼓励政策,充分传承人高度精神追求和一定的物质享受。当然,上述措施的实施都离不开政府及各部门相关人士、广大人名群众的支持,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真正把保护工作做到位。
4 促进传承环境的保护
延续非物质文化遗存形态的基点是传承的文化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存生存的条件和基础是原有的物质文化生存形态,各地域人民的独特生活方式、传统生活习俗,种种元素的互动关联、影响,从而构建起的良好的文化环境。传统武术的保护包含两个重要部分: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文化环境的保护。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空间,包括乡村、寺庙、道观等场所在内,在遵循保护其本真的原则下进行文化还原得工作必须进一步推广实行,它们是风土人情、故事传说、习练痕迹等文化信息的植根地,使得传统武术文化得以栖息和传承,具有深远意义。
5 合理运用创新文化
传统武术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区域特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去感染人民、熏陶人民,不止带来人们充分的视觉艺术享受,而且有力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因此,在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牢牢地把握好传统武术文化的原生态和民族性是武术保护的重点,传统武术文化的本质和原真必须充分保留,不能为了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而做出退让。另外,在充分保留传统武术文化的本质和原真的基础上,需要对此进行合理的创新,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发扬光大,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共同的使命。
6 加强传统武术法律保障
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传统武术文化是重要途径之一。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必须列在首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是知识产权的客体。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包括著作权保护、商标权保护、专利权保护、地理标识保护等具体知识产权制度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绝对地促进作用。著作权的保护体现子在传统武术的套路的保护,未公开信息的保护体现在对武术技术、战术、训练方法和恢复手段的保护,并且传统武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知识和证明商标的保护。为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加强传统武术法律保障至关重要。
另外,文化遗产组成部分包括社区、群体和个人,它们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人。但国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人,国家拥有领土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权。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没有针对性保护传统武术的条例,没有建立健全的保护政策,严重影响保护工作的高度开展,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加快立法,实行奖惩政策。用法律手段强制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保存和抢救。
7 合理进行开发利用
传统文化需要在发展中生存,发展的基础是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这是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合理开发的要点包括:第一、开发的合理范围包括本体产业开发、衍生产业开发两大部分,本体产业开发作用是保留传统文化本真,其本体产业开发内容有传统武术的教育培训、传统武术文化相关视频、音像、动漫、文字资料产品、传统武术表演与竞赛等,衍生产业的作用是在保留传统文化本质的基础上,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其主要内容包括武术服装器械、玩偶、影视产品、旅游等方面,使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有促进作用,但在尺度的把握上需加以留意[5]。另外,将本地区所特有的文化环境、文化特色、文化遗产捆绑开发也是优选的方案之一,极大地扩大产品开发价值,为文化遗产的整体继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8 结语
传统武术这一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不是短期就能取到良好效果的,我们必须抱定战斗到底的决心和毅力。不论是政府、相关文化遗产责任中心、继承人还是广大人民群众,大家共同行动起来,肩负起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的职责,扛起文化保护工具,众志成城打一场漂亮的传统文化保护大战,使武术文化的生命力量遍布华夏大地,源远流长。
[1]张纳新.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的传统武术文化保护策略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55-58.
[2]韩衍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对策研究—以传统武术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1(1):11-13.
[3]唐存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的保护[J].河南师范大学,2013(5):112-113.
[4]范铜钢,虞定海.传统武术传承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J].第五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2014(9):45-47.
[5]张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传统武术立法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10(10):78-80.
G852
:A
:2095-2813(2015)05(b)-0165-02
王娇女(1979,7—),讲师,体育教育训练学,黑河学院,邮编1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