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上山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①
2015-12-04康博阳陈杰王蓉叶燎昆
康博阳 陈杰 王蓉 叶燎昆
(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07;3.昆明理工大学体育课部 云南昆明 650500)
城镇上山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①
康博阳1陈杰2王蓉1叶燎昆3
(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07;3.昆明理工大学体育课部 云南昆明 650500)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相关政府部门文件以及有关学术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在顺应云南省以“城镇上山”为背景的城镇化建设潮流、全民健身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时代潮流,为了使城镇更有利于人类长远居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同时为城镇上山与全民健身共同体系的打造而努力。
城镇上山 全民健身 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
“城镇上山”是云南省正在部署的一项重大战略,主要目的在于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把城镇和工业园区建在低山缓坡地带,保护坝区优质耕地[1]。随着“城镇上山”战略一步步有效的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开始在红土地上初显绩效。于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应运而生。2014年《建议》中对全民健身提出明确的目标——到2025年,体育场地面积人均达到2 m2,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在我国人口基数大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基础上,既要使公民的体育场地面积得到保障,全体人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也相应增强,又要守住生态红线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面对该挑战做出创新规划全盘布局。因此《建议》的出台给云南省“城镇上山”战略带来机遇和挑战。而从云南省整体情况来讲,在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做好国家战略部署任务、达到计划标准,则更需要各级领导、多学科学者和劳动人民长期协作及共同努力,完成规划与实践。该研究一方面从宏观角度出发,顺应云南省以“城镇上山”为背景的城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时代潮流,为了使城镇更有利于人类长远居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为城镇上山与全民健身共同体系的打造而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从完善云南省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出发,引进地方自然资源优势,倡导开发具有云南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体。
1 背景
1.1 城镇上山战略背景及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综述
“城镇上山”是云南省已经着手推行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并已初见成效。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近年来关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相关的学术研究,我们在知网中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30篇,其中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重要会议论文2篇,尚未有相关博士学位论文。仅有的部分文章主要针对局部地区有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调查类文章。主要内容大致分为: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相关体制现存问题、全民健身体系改革面临的问题,全面健身历史沿革变迁、未来发展理念及目标等。张勇在《基于服务科学的我国科学健身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与本课题有相仿的地方,他的“公共服务平台”与“公共体系”都是以服务科学为目的来对其建设进行分析与研究,不同的是城镇上山不仅需要硬技术还需要人文软实力凝聚人气[2]。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区规划与建设中,体育、艺术文化等文化要素常常作为规划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和实施。
1.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态势
全民健身是公共体育事业很重要的一环,社区体育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公共体育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居民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构建,对于提升社区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建设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社区体育设施,完善城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成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方向。而“城镇上山”必然给社区人们生活方式带来很大变革,如何使配套设施更适应人们居住变得极为重要又具挑战。
2 构建城镇上山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路
2.1 城镇上山以及全民健身战略介绍
城镇上山旨在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守住生态红线,为人类的长久生存之际谋求更长远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们就必须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一系列的全民健身体制改革。我们建立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不仅要适应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更要认清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世情,并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进来,逐步建立起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框架。因此,全民健身的意义旨在健康生活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加强体育意识培养,以丰富的体育活动方式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社会和谐。
2.2 适合走城镇上山道路的特色体育项目的开发与规划
在运动训练方面,云南省天然的地理资源,不同高度的海拔优势,使之成为理想的高原训练天堂。而且云南省又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都为开展高原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众多有利因素使云南成为田径、自行车、游泳、各种球类、竞技赛艇等体能类项目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理想场地。越来越多的国家来滇进行高原训练,项目涉及多种竞赛、田赛、公路自行车、游泳、各种球类等。加上云南高原训练基地内众多集训练、健身娱乐设施和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可以形成集娱乐性、参与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产业群。为开发和规划更适合大众的体育项目,可以借鉴以上竞技体育类高原训练的成果,同时不忘创新大胆尝试。例如,将山地自行赛道增设障碍、坡地以及溪流等,增加本项目的紧张性和趣味性。另外,增设各类户外素质拓展类场地开发利用,如大理苍山、鸡足山、昆明西山等可根据特点开展攀岩、登山探险、滑草、滑翔、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体育旅游项目;如澄江、泸沽湖、大理洱海等,可以用其开发一些垂钓、漂流等休闲体育项目,游泳、划船、龙舟等户外竞技项目;大、小石林、乃古石林、九乡、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银屏山仙人洞等,在保障历史文化遗产不被破坏的情况下,都可开展体育探险和科学考察。
2.3 打造特色区域体育项目品牌带动体育产业发展
我们决不能止步于仅以开发多种特色项目来吸引游客和体育爱好者,要借助一些国际知名案例,进行全方位的策划。优化整合体育文化、广播传媒、影视传媒、信息网络等政府相关部门资源,调动社会各个相关行业组织以及民间力量的积极性,创新和尝试赛事活动形式,甚至是利用云南省多民族文化优势,利用节庆、美食不断吸引外来游客等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注入新鲜活力。着眼于国外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经典案例,结合云贵高原地理优势,找准以举办某些户外体育赛事为载体和突破口,打造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品牌,为推动云南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建设做出新的篇章。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市场在体育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民间配合,通过积极的招商工作获得有关企业的赞助资金,以保障活动和赛事获得充足的物质支持和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4 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融于城镇上山新建城区规划中
《意见》指出体育设施是普及全民健身的基本物质保障,各级政府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建设一批适用与大众人民使用的公众健身活动中心、中小型体育场馆、户外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致力于在城市社区打造15min健身圈,明文规定我们将来要构建的社区体育设施100%覆盖率以及乡镇行政村体育公共设施又一个100%的覆盖率。社会主义国情下体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体育需求。如何不断提高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这一关键环节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至关重要。因此,构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成为当今致力于城镇化建设与体育供给主体建设的政府、科研人员的又一挑战。
开展城镇上山重大战略以及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和历史机遇,规划新建城镇社区必须要以人为本,本着为人民提供更健康、更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要提供比人民原有的物质、精神条件更为优质的服务;另外,规划新建城镇社区必须引入绿色建筑实体、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美好信念来引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最后,大力发展体育在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也是一种文化和一种社会现象,在充分考虑人本因素、可持续发展因素、健康中国、五位一体、美丽中国等等一系列重要时代背景因素情况下,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于云南省“城镇上山”建设以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当今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一环。
3 结语
经过大胆创新和科学论证,不断的将一系列竞技体育项目、休闲体育项目以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打造体育产业链的成功案例,把云南省城镇上山重大项目以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价值实体,创新经济增长模式,带动体育产业迅速发展,打造特色品牌。
在响应重大战略部署的同时,要同时注重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环境因素与人文因素并重,即:城镇上山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两个战略和谐发展,打造共同体并促进和谐美好的时代背景下优秀体育文化的形成;把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美好理念、五位一体总布局、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于整个城区规划以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使“城镇上山”建设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彰显出鲜活的生命力。
[1]王晶.云城镇化的“新型”与“特色”——基于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思考[J].经济师,2013(9):24-28.
[2]张勇.基于服务科学的我国科学健身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4):30-35.
[3]刘志成.我国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2):18-22.
G812.4
:A
:2095-2813(2015)05(b)-0153-02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AC1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