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①
2015-12-04鲁纪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铜仁554300
鲁纪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铜仁 554300)
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①
鲁纪红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铜仁554300)
摘 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有效教学的概念入手,界定了有效体育教学的概念,并分析了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辩证关系。趣味性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其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培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其它文化科目的学习效率;采用有效体育教学既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又有利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减少课堂突发事件,保证课堂的有序性。两者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不分伯仲,而且两者紧密相连,趣味性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方式,而教学的有效性是趣味性教学实施的向标。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趣味性有效性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发展人才之根本。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水平的快速提高,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主次关系正发生巧妙的变化,家长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比重逐渐增大。而国家也针对学生体质问题,持续的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的更好。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趣味性教学成为了中小学教育者和学者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的同时,关于如何保障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工作者的眼前。目前我国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有效性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问题。
1 有效体育教学的概念
1.1有效教学的概念
何为有效性?国内外概念各不相同,可谓众说纷纭。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他所说的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1]在国外,美国默塞尔(Mursell,1954年)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把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出发,他认为教学的结果能够持久,有伸缩性,所学知识能够运用于生活中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2]要明晰有效教学的内涵应该紧扣“有效”和“教学”两个概念。从“有效”的角度看,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学的效果、效率或效益。效果是由行为产生的有效的结果;成果。[3]教学效果是由教师活动以及学生活动共同作用的成果。从“教学”的角度看,指的是教师活动即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又是指教学过程科学、合理有规律性。包括:教学准备的科学合理,如适宜教学目标的制定、合理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科学的教学设计等;合理的教学实施,如教学方法的选择、练习方法的采用等方面;组织教学的合理而科学,如管理好教学活动、安排好各部分教学时间等方面。
1.2有效体育教学的概念
综合上点对有效教学的分析,笔者认为有效体育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符合体育教学规律,并能产生成果的教学。包括有效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活动、有效教学能力以及有效教学反馈与管理等方面。
2 趣味性教学与有效性教学的辩证关系
2.1趣味性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
2.1.1有利于小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培养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在愉悦放松的状态下,往往能够极大地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思维的发散。因为当人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往往能够极大的调动全部身心,有利于实现身心的高度全神贯注,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趣味教学主张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鼓励和引导他们的兴趣,能够极大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个性与智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集体协作能力。
2.1.2有利于提高其它文化科目的学习效率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体育课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程,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它与文化课之间并非是独立存在、毫无联系。文化课的学习主要是依靠大脑的运转,学生在整天进行长时间的不同文化课的学习,以及长时段的学习,必将会导致人体大脑出现疲劳,运行迟缓,降低文化课程的学习效率,严重时,可能还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体育课的学习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加之趣味性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让学生体验到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保持一种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正因为趣味性体育教学带来的效果,让学生以健康的身体素质和积极愉快的心态从事文化课的学习,这对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2.2中小学体育重视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2.2.1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列于教学的首位,课堂上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要是失去了这个方向标教学活动将变得盲目且毫无意义。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牢牢抓住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制定出清晰、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以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教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特殊活动,它实质上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过程及其方式。”[4]教学活动是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各种运动能力以及培养一系列思维观念的重要渠道。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占主导地位,起着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作为接收知识的主体,是整个教学的中心,老师活动应该为学生活动服务。有效性教学教学活动,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一个强大的立体信息网络,将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有利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动作讲解示范能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练习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等。实施有效体育教学等于是给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如在进行动作教学时,教师讲解应清晰、简练、易懂,而示范应正确到位;在对学生从不同认知思维层次进行提问时,这就要求教师对动作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铭记于心,认真的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环节;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正确的评价,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途径等等。在这样的“标准”下,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练习方法以及设计出合理而科学的课堂环节等,这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成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的保障。
2.2.3减少突发事件,保证课堂的有序性
Doyle(1986年)认为,课堂教学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维持秩序,二是促进学习。[5]有效体育教学会使教师依据课堂常规的要求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调整课堂管理措施及手段,以解决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师生关系始终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从而使教学活动长期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之中,由此促使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课堂管理中,教师认真执行纪律,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有效管理,减少课堂问题的出现,增加学生学习时间,更好地达到课堂的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和建立对学生的高期望,最终促使学生的有效学习。
3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3.1趣味性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方式
在中小学体育课中采用趣味性教学,即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又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惯用的教学方式之一。趣味性教学方式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趣味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玩”中学习,从而减少在练习运动项目动作时的枯燥和乏味。趣味性教学所营造的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各种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有效运用提供更加切合的时机,为保证中小学生体育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是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3.2教学的有效性是趣味性教学实施的向标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应牢牢的把握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法和学法,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为中心,采用合理而科学的趣味性教学方法,这样可以避免为了突出教学的趣味性而在内容、方式等上面的盲目、随意选择。反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突出趣味性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或者趣味性教学不能为有效性服务。这时,虽然也能够调动学生在上课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上体育课的兴趣,但是这会直接导致体育教学的认知目标、技能目标难以实现,从而影响整个体育课教学的质量。
4 结语
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好与差,直接关乎着我国青少年身心素质能否健康发展以及中国梦的顺利实现。目前,趣味性教学已经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广泛推广,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保持开心愉快的心情,间接性的提高其它文化科目的学习效率。在保证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教学的有效性亦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牢牢抓住教学的有效性,既可以保证整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合理而科学,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减少突发事件,从而保证课堂的有序性。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都是必不可少的,趣味性教学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有效性教学又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向标。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要以教学的有效性为中心,选择符合中小学学生身心特征的趣味性教学方法,以起到提高运动技能与学习兴趣的双效果,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6).
[2]肖川.造就自主发展的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58.
[3]辞海[M].6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096.
[4]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5]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①鲁纪红(1990,3—),女,汉,硕士研究生,体育教学训练学,研究方向:田径教育训练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b)-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