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功能性训练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具体方法①
2015-12-04马喆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中国足球学校运动康复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4
马喆(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中国足球学校)运动康复中心 河北秦皇岛 066004)
探究功能性训练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具体方法①
马喆
(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中国足球学校)运动康复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 要: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身体功能提升,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协调能力、柔韧性。运动损伤在接受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发生率较高,会对运动员的比赛、正常训练均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也会降低生活质量,还可导致运动寿命缩短,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均不利,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会下降。提升功能性训练能力,可以提高人们的运动能力,将运动寿命延长,同时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该文主要分析功能性训练与预防运动损伤的具体方法,便于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运动损伤预防
运动训练有利于增强身体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尤其对于运动员而言,他们的运动负荷量较大,运动强度也大,在运动过程中,若稍不注意,极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1]。近几年,功能性训练在人们的体能训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人身体的协调能力,提升柔韧性、稳定性、灵敏性等多方面的运动能力,效果显著,可对运动损伤进行预防,降低损伤发生风险。
1 功能性训练概述
功能性训练于1997年被提出,这一理念充分重视人体完整运动链作用,训练方式独特,可提高人们运动的爆发力,提高肌肉体积,在训练过程中,遵循动态性、稳定性、平衡性训练的原则,其表现形式为多个维度与运动关节参与,能够有效对身体重心能力进行控制[2]。接受功能训练后,即便身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也可以被控制,提高人的本体感觉功能,在训练过程中,要将损伤预防、身体结构、身体机能三者结合,便于控制运动损伤发生率,促进训练质量的提升,可增强体质,将运动寿命延长。
特异性原则是遵循功能性训练的最基础原则,功能性训练并非传统的某块肌肉孤立训练,它需要提升人们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提升肌肉协调性,训练的目的并非肌肉,而是动作,能够促使肌肉协同运作,促进肌肉力量的提升,提高人呢的运动爆发力、身体平衡与协调能力。除此之外,功能性训练还需对实际动作进行模仿,明确技术活动的生理特征,对训练方法进行选择。
在训练过程中,强调神经系统合理控制肌肉,确保小肌肉得以训练,同时也可训练深层稳定肌,强化心理暗示作用。在功能训练中,可以通过意念、意力操作,达到提升人体适应性的目的,可优化人体的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另外,功能训练非常注重人体关节的训练,关节部位的稳定性、灵活度会对体能发挥造成直接影响,若关节部位的稳定性不佳,则可能出现人体动作不对称的情况,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3]。例如踝关节稳定性不佳,则会连累膝关节,导致该关节部位出现疼痛症状,髋关节的灵活度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可诱发背部疼痛,胸椎的灵活性也会遭到破坏,引起下背部、肩背部出现疼痛症状[4]。一般而言,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并非训练外表肌肉形状与体积,而是要注重与意识的统一,重视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确保小肌肉的协调发展,将预防运动损伤、运动训练两者结合。功能性训练可以促进人体运动能力的提升,在运动损伤预防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应用效果较好。
2 功能训练在预防运动损伤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2.1核心肌群的训练
人体若接受本体感受与核心区稳定肌群训练,有利于促进核心区关节稳定性的提升,可将核心区稳定性提升,确保机体的协调能力增强,对改善肌肉动力功能链功能有着较好的效果,可增强人体的运动能力,控制运动损伤发生风险,支持、稳固躯干[5]。
核心肌群增强后,可支持、稳定自身的运动技能、身体姿势,可促进骨盆、脊柱的稳定,对人体的平衡性、控制力有着较好的改善作用,可促使能量消耗降低,对提升肢体协调能力非常有利,可有效控制运动损伤发生率。人体在快速发力动作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核心肌群的作用,将肢体在动作中的位置保持,稳定深层小肌肉群,能够对肢体起到保护作用,可降低运动损伤发生风险。提升核心部位的力量、稳定核心力量,可达到保护脊柱的目的[6]。另外,对核心部位的协调能力进行调节,能够为上肢、下肢稳定肢体的建立提供条件,可对肢体损伤进行预防。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借助其他的小工具,例如小蹦床、平衡垫、平衡板、瑞士球等,促进本体感受训练,将肌群力量充分稳定。
2.2力量训练
运动素质的基础就是力量素质,通过强化力量训练,也有利于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就竞技角度而言,拥有力量之后,才能够有速度,才可促使肢体更加具备灵活性。从运动损伤预防方面而言,在力量训练中,必须要具备规律性、针对性,将肌肉群不平衡因素克服,增强运动员身体的自控能力,提升他们的关节稳定性,有利于促进机体缓冲震动能力的提升,可将重复刺激强度减轻。力量训练并非单纯体能训练,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功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意识到这一点。
2.2.1抗阻力训练
抗阻力训练能够促使肌肉力量的提升,使人体肌肉功能得到改善,降低肌肉损伤的发生风险。人们接受抗阻力训练后,能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且这一训练可被应用于医疗康复训练中,对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有促进作用,可将肌肉痉挛解除,促使关节活动幅度尽早恢复,还能够促使关节承受能力、肌力大大提升,同时还可达到拉伸强健韧带的目的,可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7]。
2.2.2静力性力量训练
静力性力量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短小肌群、肌肉群、深层肌群产生变化,该训练能够将人体关节稳定性提升,对运动损伤有良好的预防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肌肉募集能力、肌肉控制能力的改善,对肌肉萎缩还可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2.2.3离心收缩力
离心收缩力可以将肌肉抗牵拉能力大大提升,有效降低肌肉损伤发生风险,有资料显示,提高离心收缩力的适应性后,当人体在承受较大负荷的过程中,肌肉更坚韧、更强壮的条件下,对肌肉蛋白合成有促进作用,可增强肌肉力量,保护肌肉,降低损伤发生率[8]。
2.2.4自由重量训练
自由重量的训练对训练场所有一定要求,需于三维空间内进行,便于强化人体肌肉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能力,功能性显著,通过接受自由重量训练,可具备移动自身身体的功能,例如在悬吊训练中,需要接受深蹲训练,这表明这项运动对下肢部位的力量有较高的要求,在不改变负荷的情况下,可对训练机器设置进行调整,将训练难度加大[9]。
2.2.5超等长训练
人体接受超等长训练后,可促进肌肉牵张反射肌能的改善,神经肌肉系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利用最快速度,控制肌肉拉长,确保神经肌肉控制变得更完善,展现运动爆发力,促进肌肉反应速度的提升,控制运动损伤发生风险。
3 伸展练习
若人体拥有良好柔韧性,则在运动过程中,可将关节活动幅度增加,同时能够使运动动作美感增加,可随意支配动作,促使运动效率得以提升。伸展训练对人体柔韧度的培养非常有利,同时可对肌肉力量进行发展,确保肌肉的爆发力与弹性功能充分发挥,降低肌肉劳损、肌肉僵硬发生率,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拉伸训练是很多活动项目的前提准备工作,一般而言,准备活动中均需利用拉伸训练,对训练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拉伤进行预防,例如在动力性柔韧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拉伸训练,将肌肉伸展范围拉大,对肌肉工作能力的提升有利,可促使人体运动表现力增强。完成训练后,还可以通过拉伸运动,放松疲劳的肌肉,对肌肉代谢物的排出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运动员身体能力的恢复,将局部损伤减轻,可促使关节活动能力尽早恢复,对血液循环有促进作用,恢复机体柔韧性,放松软组织与肌筋膜。
动态拉伸实际上是对躯干肌肉群、四肢的拉伸训练,经离心收缩力后,可通过快速向心收缩达到目的,能够提升自身爆发力。如果向心收缩力、离心收缩力两者间的时间越短,则能够存储更多的弹性势能,便于向心力的转化。运动者在肌肉体积未产生变化的情况下,可合理控制神经肌肉,使神经肌肉能力得以优化,增强稳定性,对肌肉的平衡性、稳定性、灵活度、柔韧性进行训练,增强肌肉组织的功能性,确保肌肉系统、神经系统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强化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自身运动能力的提升,可作连续动作,提升动作幅度。经动态拉伸动作,可确保肌肉能力增强,控制运动性损伤的发生率,能够将运动寿命延长。
4 平衡训练
在目前的运动中,几乎所有体育项目都对平衡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运动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平衡能力,确保在比赛中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比赛项目。在训练期间,可能会出现重心偏移的情况,一旦感到身体偏移,要通过平衡能力,促使身体平衡得以维持,若运动者缺乏较好的平衡能力,则可能出现运动补偿,对技术发挥造成很大影响,还可能诱发运动损伤。平衡训练有利于促使肌肉神经控制率得以提升,它是一种渐进性、系统性、目的性较强的训练方式,对肌肉多个维度进行强化,可将控制能力大大提升。运动者可以充分利用运动神经系统,对信息进行调节与反馈,控制肢体平衡。
5 结语
对于运动员而言,如果比赛安全不合理,或者运动训练方式不科学,便可能造成运动性损伤,若损伤问题未及时得到纠正,则可能出现局部慢性损伤的发生,对运动训练计划产生较大影响,在损伤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导致运动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还可能对其生命构成威胁。运动者可以通过参与功能训练,强化自身的保护能力,预防软组织损伤与肌肉损伤,对运动性损伤可起到预防作用。在功能训练是一种系统性的训练方式,可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本文主要对功能性训练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分析了这种训练方式的预防运动损伤中的具体应用过程,有利于为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杨杰,杨飞,黄文砚,等.基于运动解剖学理论的身体功能训练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思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214-215.[2]张舒畅.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康复手段[J].现代教育科学,2014(12):178,54.
[3]黄梓航,王雷.预防功能性训练运动损伤的理念及应用概述[J].实用医药杂志,2014(11):973-975.
[4]陈杰,陈月亮,吴佳伟等.功能性训练及其在运动损伤预防中的作用研究——以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83-86.
[5]兰龙轩,刘叶鑫,黄鑫.探讨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训练的作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0):169-170.
[6]焦爽,闫汝蕴.本体感觉训练预防踝关节运动损伤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6):713-716.
[7]赵寒冰.基于功能性运动测试的青少年功能性运动能力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8]罗晨,张秀云.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对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训练的作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3):35-39.
[9]金宏宝.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及预防的原则[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4):97-99.
作者简介:①马喆(1981-),女,青海西宁人,助理研究员,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b)-0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