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职业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探索
——以运动训练学精品教材建设为例
2015-12-04朱丽敏李铂孙启宏牛群群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北京100075
朱丽敏 李铂 孙启宏 牛群群(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北京 100075)
高等体育职业院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探索
——以运动训练学精品教材建设为例
朱丽敏李铂孙启宏牛群群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北京100075)
精品教材是实现职业教育“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载体,教材不仅要有可读性,更要可操作性和服务实践的功能,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该文从教材建设“训教一体化”的构建理念,以及教学模式构建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入手;打造“教师—教练—科研人员—运动员”多元化的教材建设团队,构建基于“训练过程”为导向的教材内容。发挥精品教材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的重要作用。
运动训练精品教材体育职业教育教学团队
体育职业学院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各类体育职业人才,以培养优秀职业运动员为主要宗旨,为运动员退役后顺利转型就业搭建桥梁。
本学院在2011—2013年期间完成了中央财政扶持地方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竞技体育教育专业建设项目,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适合运动员文化教育规律特点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精品课程的建设已经成为学校整体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运动训练教材作为学院的精品教材进行设计开发是因为,目前高等体育院校本科类课程关于运动训练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有很多,但基本是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初期的。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及实训条件上各有特色,就体育高职院校而言,目前还没有发现同类的精品教材。因此,体育职业院校运动训练精品教材开发迫在眉睫。
1 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
本研究充分利用各类期刊数据库资源,包括中外文体育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等,以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课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课程开发等为关键词检索和本研究相关联文献资料等近50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专家调查法
访谈调研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专家、训练学领域专家、教练员、运动员、训练学课程执教老师等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1.3问卷调查法
对全国重点体育职业院校运动训练学系列课程采用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存在问题进行调查。
1.4逻辑分析法
对调查得出的定性数据和定量化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运动训练课程在体育职业院校发展中的定位分析
目前全国有15所体育高等职业院校,据调查,无论在竞技体育专业还是运动训练专业以及其他体育学科都开设《运动训练学》这门课程,但使用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学校根据授课教师的需求,选取市面上相应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内容既缺少针对性又缺乏实用性。
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该职业需要运动员进行多年的系统训练,常常在该吸取知识技能的黄金年龄阶段,占用了将近2/3的时间投入运动训练,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竞技能力,其中仅有1/3时间用于知识的学习。为此,在体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面对一线、二级运动员学生,教师的授课更多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运动训练,为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服务。
2.2体育高职院校运动训练精品教材内容构建
2.2.1“训教一体化”的构建理念
体育职业院校的本质功能是服务于运动员,过去我们一直提倡“体教结合”“训教结合”等,这些都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运动员文化学习中的“学训矛盾”。笔者认为训练和运动员教育不是二者硬性的结合,而是有机的融合。为此,体育职业院校精品教材建设要突出行业特色:必须遵循“训教一体化”建设理念,简述为“学生练什么,教师教什么”。
2.2.2基于“训练过程”为导向的教材内容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中课程改革的理念。而运动训练精品教材开发的基础是基于“训练过程”而进行设计,结合训练中的应用需求进行重新组合和整理,有机进行课程知识与运动员竞技能力提升的结合是建设关键。这不仅教师需要懂训练,还能从训练中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设置能代表一线实践训练中的各环节的技能。
我们知道运动员从事的特殊职业和其他行业有一定的区别,运动员的目标就是取得优异成绩,运动训练学课程的开设就是服务于运动员本质职业训练,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和科学化水平。教材内容设计紧紧围绕运动员实践需求,以“训练过程”为导向设计运动训练教材,实现内容设计从知识学科的逻辑结构到训练实践的逻辑结构转变。
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关键步骤是对所选择的知识内容实施序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重建内容结构的过程。为了实现训练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首先要解决的也是课程内容的抉择取向问题。通过对一些训练学领域的专家、行业专家(教练员)、技术专业课教师、运动员的调查,同时结合多年的专业课程教育经验积累,要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择取。择取的每一个要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情景,每一节的内容均以训练中的典型案例导入,然后设置本次课的项目任务。
2.2.3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模式是教学中各因素的一个综合体,运动训练精品教材的建设,综合考虑教学中的多个要素,“指导思想”和“行动体验”的统一是精品教材建设的主线,这就要求教师构建教学模式时必须考虑训练和教学统一或二者的有机融合,建设既能满足运动员发展特点,又能完成教学任务和训练要求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动性。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而在该门课程教学中我们称为“训练驱动法”,这种方法需要教师和教练来共同配合协调完成,项目设置围绕训练中的每一个环节,如:以运动员的一次训练课、一周期的训练计划为单元或以训练中的某一个要点为单元,如速度训练、力量训练等,教师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和学生状态、项目特点灵活应变。
2.3打造“教师—教练—科研人员—运动员”多元化的教材建设团队
“教师”“教练”“科研人员”在运动员的训练生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教师更多的是课堂教学和一些技能展示,教练员贯穿运动员整个运动训练的过程始末,是训练计划的制定者和监督者,科研人员是训练过程的有力助手,进一步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和训练的有效性。教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扮演教师的角色,协助教师检验教师授课的实际效果。为此,精品教材的建设中要集多方智慧,体现出实践训练的每一个要点和难点。但是三者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2.4教材建设与网络课堂建设的互补性
我们开设精品课程网络课堂,完成运动训练学课程重难点微课的制作,打造精品教材除了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更多的是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体育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其他职业院校的不同之处是经常外出参加训练比赛,学习时间无法像普通学生一样能充分保证,根据学院对学生出勤情况的统计,目前北京伞队的出勤率是最低,在三年高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一共6个学期,每学期平均20周的教学安排,该项目学生出勤率不到30%;其次是北京射击队的学生在整个高职阶段,出勤率不到50%。为此,网络课堂建设的意义重大。让学生外地训练时如何通过空中课堂完成学习需加大对网络课堂的设计和研发。
除此以外,针对运动员而言,训练比赛也是作为课程教学中技能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该门课程的设计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要建立一个全程教学服务体系,对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立体化、人性化的打包制。在教师无法引导学习的情况下,学生使用的教材配合网络课堂学习应该能满足学生自我学习的要求,从而打破学生学习时空限制。
3 结语
总之,在目前条件下,教材还是教书育人的载体,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必不可收的组成部分,教材不仅要有可读性,更要有具备可操作性和服务实践的功能,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要想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必先进行精品教材的深入研究开发。使精品教材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
[1]阎燕.高校精品教材建设的启示——南京农业大学基于精品课程建设核心任务的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2012,11(3):316-317.
[2]赵玉清.精品教材建设的着力点[J].科技与出版,2012(10):49-50.
[3]饶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设计与实现[M].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2.
[4]易顺明,汤晓燕.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精品教材内容的定位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1,14(3):51-52.
[5]李纪惠.关于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11,13(8):59-60.
G807.4
A
2095-2813(2015)01(b)-0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