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环保视野下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①

2015-12-04卢永雪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4期
关键词:环保法发展研究生态文明

新环保视野下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①

卢永雪

(阿坝师范学院 四川汶川 623002)

摘 要:旅游已经是现代生活常态,民族地区体育旅游日趋蓬勃发展。地区经济在获得不断提升的同时,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游客素质良莠不齐、开发公司规范管理的欠缺等亟需解决的矛盾日趋突出,协调好民族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文章运用逻辑分析、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就新环保视野下,如何协调好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解决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环保法 民族体育旅游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c)-0001-03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4.001

作者简介:卢永雪(1972—),女,四川金堂县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民族体育、体育社会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

Abstract:tourism is a modern lif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normal,national sports tourism development area.Regional economic was rising at the same time,the contradiction of national sports tourism resource management over development,the quality of tourists uneven,some good and some bad,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s lack of the need to solve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thnic sports tourism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problem can not be avoided, therefore,the use of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rspective,how to coordin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ports tourism research,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sports tourism.

①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立项课题“羌族体育文化与地区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TY2013307);四川省教育厅基地课题“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地区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研究”(13SA0055)。

The New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Sports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Lu Yongxue

(Aba Teachers Vniversity,Wenchuan Sichuan,623002,China)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law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tional sports tourism;Development research

进入21世纪以来,依托特有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各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大发展趋势。在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开始成为众多专家和学者关心的话题。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符合当今旅游文化“人性回归自然”、“人类渴望健康”的理念。然而,在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调查中发现,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人们更应该清晰的认识到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应考虑如何协调好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没有良好的环境势必影响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政策,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并已开始施行。新的环保法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依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确定总体要求,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1]。也就是说,保护环境,是实现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民族体育旅游活动的不断深入,地区的环境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该研究力图从新的环保视角探讨民族地区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希望阐释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民族体育旅游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并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 新环保法对民族体育旅游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有30多部,行政法规有90多部,新的环境保护法被定位为环境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主要规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解决共性问题,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1]。保护旅游生态环境,促进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战略中一项重要问题。民族体育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体育旅游活动开展中或多或少给自然环境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和潜在的生态危机,这种危机一旦发生,生态环境势必受到破坏,将难以复原,进而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民族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大力开发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同时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新法的实施,对民族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更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2 审视环保视角下民族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随着民族体育旅游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地区旅游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导致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2.1民族体育旅游生态环境恶化

民族体育旅游的生存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依赖于环境,体育旅游的蓬勃兴起,既给周边的大众带来了娱乐休闲的健康生活方式,又拉动了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尽管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提出开发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但仍不可避免地出现损害甚至破坏旅游环境的现象。许多民族体育旅游地为短期经济利益所驱动,在接待游客时来者不拒,使得旅游旺季的游客人数远远超出旅游容量,尤其是在“五一”、“国庆”、“春节”长假期间,超过旅游地承载力的接待给景区造成了很大的环境压力。调查显示,我国己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发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

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质污染,61%存在建筑设施与景观环境不协调或不完全协调的现象[2]。随着人们向健康生活观念的转变,来民族体育旅游区的游客越来越多,如:2014年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456万余人次;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茂县九鼎山太子岭滑雪场共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大量游客的涌入,给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旅游接待地区的水源、噪音、空气等污染情况严重,大量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加重了旅游区环境的承受能力,致使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化。而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体育旅游区大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接待游客的数量和能力有限,如:泸沽湖风景规划区中的最佳日游客容量是3000人,最大人流量应该控制在5000人,若超过5000人,将致使该地区旅游设施建设的负担加重[3]。

2. 2游客行为不文明致使民族体育旅游区自然资源日趋递减

游客不文明行为见诸报端也不是新鲜事。在实地走访四川省九寨沟、海螺沟等旅游接待区时,发现景区乱扔垃圾、攀折树枝等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部分旅游区还存在采集、野炊、露营、狩猎等现象,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大调查《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30年来,包括甘孜藏区在内的整个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减少了4420.78 km2,平均每年减少147. 36 km2,总的减少率达9.05%。区内包括海螺沟冰川在内的贡嘎山冰川群,其冰舌处于逐渐退缩状态,大部分冰峰的雪线在上升,上升最多处达几百米[4]。此外,许多导游因未受过专业的训练,缺乏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在组织游客进入旅游区时没有讲解保护环境的具体要求,从而对旅游的环境未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2. 3民族体育旅游地区的制度建设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致使环境保护工作效率低下

各民族地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了相关的规定。2013年,四川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为加强景区建设与管理,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发布了“关于印发《四川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提升标准(暂行)》的通知”(川旅标评委发〔2013〕31 号),并制定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手册》,手册中明确规定了资源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质量评价指标[5]。在抽样调查中发现,均有完备的管理制度,但在条款的认识上不统一,政出多门和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责任也不明确,加之部分投资经营者只追求经济效益,环保重视程度不够,在环保上的投入有限,致使环境保护工作效率低下,形成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可依的结果。

因此,环境的时间、空间和承载能力成为发展民族体育旅游的重点。要实现民族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环保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民族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3 从新环保角度出发协调好民族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 1民族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加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6]。民族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依托的共生关系。民族体育旅游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支撑得以发展,良好的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为民族体育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良好的环境是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民族体育旅游就必须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生态环境、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来自体育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收入的支持。因此尽最大努力的促进自然环境优化,可避免出现生态环境危机,满足人类回归大自然、追求健康生活的需要,与世纪同步融入绿色环保下体育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热潮。

3. 2新环保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为实现民族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渴望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时代的潮流,然而,人们在享受休闲娱乐的同时与环境保护形成了冲突。如何能解决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更好的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借助于新法。新法明确“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原则”。生态环境脆弱的特征决定了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进程,必须把体育旅游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置于优先的地位,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质上不是大力发展,而是适度发展。在不损害生态持续性、旅游地居民利益的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又满足下一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对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有着特别保护责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通过减轻环境压力,实现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保护旅游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平衡经济利益,实现相互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性,是实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7]。

4 新环保视角下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

4. 1民族体育旅游应坚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保护、科学管理、适度开发”的原则

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坚持新环保理念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保护、科学管理、适度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并贯彻始终。通过科学的管理,合理地开发,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

4. 2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融合是民族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目标

马克斯.韦伯认为,价值理性是“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工具理性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5]。事实上,工具理性的作用在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民族体育资源通过合理手段,以促进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而价值理性的作用在于承认民族体育旅游开发主体的动机和需求,但必须对民族体育文化、自然资源加以传承和保护。因此,在民族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应把保护环境作为一种信仰,有效发挥工具理性的作用,做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自然融合,就能达成民族体育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目标。

4. 3新环保视角下构建完整的民族体育旅游实践体系

为了促进民族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构建一套完整的民族体育旅游实践体系。

4.3.1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是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法中明确了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法定和职责,新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

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民族体育旅游的有关管理部门应通过编定和发放一系列关于环保、可持续发展知识手册,图片、影视、录像等宣传资料;利用网络、培训、研讨会等各种方式来提高环保质量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4.3.2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制,加快法规建设的步伐

管理是促进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法中提出“围绕生态文明进行制度建设,并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采用环境信用制度,追究法律责任等等”。因此,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制是当前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首先,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出一系列能有效保护环境,加快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制度或法规;其次,树立旅游管理新理念,即以游客为本、以服务为主,建立公开、透明的多元管理主体。尽快改变政企不分的状况,让投资经营者与政府官员各尽其责,各司其职,使民族体育旅游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道路。

4.3.3加强政府责任和责任监督

加强政府责任和责任监督,是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新法突出强调政府监督管理责任,新增加了“监督管理”一章,强化监督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环境质量的责任。增加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制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还规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工作监督的责任。”政府、投资经营者应加大对民族体育旅游环境保护的投入,优化旅游环境,树立“环保”观念,资源适度开发。同时,各级职能部门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法》、《旅游区环境保护条例》、《生态旅游管理办法》等法规条例,加强执法力度,对于违反环境保护的行为,坚决制止、依法处置。除了加强政府责任监督以外,根据新环保法“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规定,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同时,所有相关的民族体育旅游区的游客、民众等多元主体也应该积极参与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并相互协调、相互约束、相互监督,防止各类破坏民族体育旅游区的行为和事件发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迪.解读新《环境保护法》十三个重点[EB/OL].http://hebei. ifeng.com/detail_2015_01/14/3426530_0.shtml,2015-01-14.

[2]杨志平,潘文焰,赖玺婷.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法制与经济,2006(18).

[3]张寿香.泸沽湖生态旅游环境优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14.

[4]赵晓鸿.甘孜藏区生态旅游经济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2006(5):182-184.

[5]四川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四川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提升标准》的通知[EB/OL]. http://w ww.a bzta. g ov.c n/x yg l/syste m/2 01 4/1 0/15 / 000562473.html,2014-10-15.

[6]刘陪桐.环境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李青山,李伟.对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8.

[8]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IMI[M].林荣远.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58.

[9]柳伯力.西部体育旅游业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19-21.

[10]杨莎莎,曾鹏.试论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观[J].特区经济, 2005(4):111-112.

[11]姚鑫,卢塞军,王瑛.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6):699-703.

[12]赵意迎.环境保护与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山东体育科技,2005(4):53-55.

[13]杨晨,许胜利.对体育旅游开发负面影响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4):13-14.

猜你喜欢

环保法发展研究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
“史上最严”环保法面临“省考”
环保法首次修订:加大污染惩治力度
新环保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