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太极推手发展模式初探
2015-12-04王志强
王志强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1 太极拳推手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20世纪70年代末由国家体委将太极推手作为试点开展以来,太极推手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近些年却因越来越缺乏吸引力而进入发展低谷。进入21世纪,竞技太极推手发展状况更为堪忧,因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推手项目参赛人数一年比一年少,2003年之后,全国武术锦标赛取消了推手比赛,将太极推手比赛放在了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社会部[1]。这项传统武术项目缓慢的发展速度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1.1 推手受众较少,课程未能在学校普及开
一定程度上过于强调它的竞争因素,却使得推手失去了游戏娱乐的功能。在多数高校中,太极拳已经成为必修或选修课,可见,太极拳还是很受学生青睐的运动项目。但将太极推手融入太极拳课,体用结合的却屈指可数。只学套路不学推手,缺乏对抗技击,学生很难学到太极精髓。授课老师本身或许对太极推手接触甚少,因此在教学中不将推手作为太极拳课的一部分。仅教太极拳套路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太极课程。
1.2 缺乏特色,难以体现民族性
太极推手的理论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太极推手从拳理、技法等方面无不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推手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身心兼修的文化活动。如今的太极推手比赛中无论是竞赛规则、比赛技法、场地等都缺乏民族性、观赏性和独特性,这些现象已经成为太极推手发展的“绊脚石”[2]。推手的发展需要保持民族特色,形成独具鲜明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3 技术体系不完善,竞赛体制有待改进
古语曰:“太极十年不出门”。可见,太极拳是门内容丰富、理论深奥的拳法,在古代太极拳的修炼需要很长的时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应借助科学实验完善推手技术体系。推手比赛中,设置了太极拳套路考核,但许多比赛并没有执行。如今的推手比赛中很难出现“放人之时,如脱弹丸”的经典画面。竞赛场面屡屡出现搂抱顶牛现象,让观众大失所望。比赛失去观赏性也就失去了商业价值,也使得参赛队伍和人员越来越少。推手比赛的举办存在缺陷,赛事的影响力有限,太极推手的发展陷入了窘境。
1.4 专业教练缺乏,运动员培养模式不健全
从近几年邯郸、焦作、梓山等太极推手比赛中就可以看出,教练多是以教太极拳套路为主的,运动员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选手,也有少部分来自高校的学生参赛。一种竞技项目必须有科学系统的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机制,才能长期有效发展。运动训练的主体是运动员和教练,如果教练员专业水准低,会影响教学质量和训练效果。太极推手步入竞技殿堂后,虽然有一定的竞赛规则保证赛事有序开展,但相应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等级制度以及运动员的培养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 新形势下太极拳推手发展策略
2.1 将太极推手普及教学
经过国家和广大武术前辈多年的不懈努力,太极拳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任何运动项目的发展都离不开普及教学,太极推手是一项具有可以比较随意进行、不拘于场地、无需特殊器具的体育运动,规则简单易掌握,且富有趣味性和民族性特点,只要用心去推广,一定能使太极拳套路和推手结合发展。将太极推手普及是长期发展战略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2.1.1 宣传太极文化,展现推手技击性
学校应该加大太极文化的宣传力度,展现太极推手的魅力。很多学校已普及太极拳,有成功的教学经验,这对太极推手课程的开设很有帮助。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武术项目。因此,学习太极拳不能只局限于套路和拳架的学习,应当通过双人对抗的形式去检验套路学习的效果,推手项目就完美地呈现了太极拳的技击功效。通过双人竞技的方式来展现太极的独特魅力能够调动学员积极性,培养尚武精神,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和传播太极拳。
2.1.2 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
太极推手运动不受场地、器具等条件的影响。在运动场地有限的学校,选择太极推手这样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在太极推手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解示范、重复练习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多看一些优秀的教学或比赛视频研究技术技法。可以通过三维动画技术科学地分析太极推手技法,再通过实战对抗,让学员将所学技法运用到实战当中。
2.1.3 建全考评制度,完善考评标准
为加快推进太极推手运动走进学校体育课程,必须对现行太极推手教学考核现状进行全面的改革。考核内容要不仅只局限于技术的考核,还应该包括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考评,使考评制度及考评标准不断完善[3]。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真对待,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2 完善太极推手的技术训练体系
2.2.1 简约化技术体系,普及太极精髓
简化太极拳推手技术体系不是创新技术,而是在原有复杂的技术体系中提炼一些技法清晰、易于掌握又能体现太极精髓的技术。从博大精深的太极推手技术中提一套简约化的太极推手体系即能保证技法的简练,让学生易于学习掌握,还能让学生触类旁通,在学习中自主地培养综合能力,最后达到融会贯通,一气呵成[4]。当学员掌握了推手技术会进一步去了解太极文化的精髓,了解太极拳的技术核心,达到普及推广太极推手的目的。
2.2.2 充分实践检验,完善技术训练体系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极拳在实战中的运用,太极拳的理论、技术要在推手当中去检验。太极推手比赛为太极拳技术的检验提供了全面的条件。技术体系是影响太极推手竞技运动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比赛中提炼太极的精华和核心技术,在日常训练中去完善技术训练体系,使太极推手技术训练体系日臻成熟。
2.3 规范太极推手比赛
2.3.1规范比赛规则,提高裁判素质
在近几年的太极推手比赛中常出现判罚标准不统一,裁判的主观判罚使竞赛不公平,致使竞赛场面混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比赛规则的不科学、不统一。比赛规则是一场比赛得以正常发展的最基本要素。目前,太极推手的竞赛方法不能满足竞技体育的发展要求,应大胆改革创新,借鉴跆拳道、柔道的竞赛规则,对不同技术使用不同的打分方法。另外,在赛前要对裁判进行统一的培训,让裁判亲自上场体验比赛,而不是凭个人的主观臆想去裁决,要让真正懂得太极推手的人担当裁判。
2.3.2 完善训练保障体系,提高运动员素质
科学的训练方法是运动成绩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太极推手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也需训练次数和时间作保证。扬州天龙武校推手队近些年在全国太极推手大赛中屡屡获得优异成绩,得益于田金龙博士创立的以“三摇三摆”为技术核心的训练体系。科学的训练手段让学员很快能掌握太极推手的技术,在各大推手比赛中崭露头角。只有训练体系完善才能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2.3.3 规范推手动作,分层次比赛
从近几年全国太极推手比赛来看,推手比赛形式单一,未能将比赛分层次进行。日常推手训练中常用到单推手、双推手、四正手、自由推手等训练方法,建议训练中规范推手的基本动作,将推手比赛分单推手、双推手、四正手、活步自由推手四个层次进行。分层次设置比赛会增大裁判员的工作量,但从长远效果看,分层次设置比赛能极大的推进太极推手比赛形式改革,推动太极推手的发展。
2.4 建立一套完善的推广机制
2.4.1 加强推手运动员队伍建设
太极推手运动员的选材至关重要,应根据竞技推手的竞赛特点进行科学选拔青少年运动员进入训练队。教练员要转变“套路教学为主,推手教学为辅”的观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创新训练手段,真正转向以技击为目标的训练。武术学习最忌固步自封,应长期与外界进行交流,教练员应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训练手段,运动员应善于总结比赛经验,提高自身技能。
2.4.2 完善推手师资队伍培训体制
武术运动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推手师资队伍的培训,定期开展太极拳推手教练、教师的总结交流活动,探讨太极拳推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2014年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邯郸市政府和河北省体育局主办的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吸引1700多国内外太极爱好者参会。武术运动管理部门可借助比赛,对太极推手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进行集中调研,组织探讨,征求建议,也可借助赛事加强专职教练员、裁判员培养。
2.4.3 制定相关激励政策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及各高校在推广太极推手运动的发展中,鲜有相应的激励政策。自2003年推手项目退出全国武术锦标赛,运动员也就不能通过比赛获得运动员等级,没有运动员等级也就享受不到上学、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推手运动要像散打一样在全国蓬勃发展,必须有激励政策作为保障。只有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充分保障推手运动员、教练员的切身利益,才能使推手运动获得新面貌,走向良性循环发展。
3 结语
太极推手运动发展缓慢原因有多方面,我们需要直面推手发展中的不足,加强太极文化宣传,普及推手教学,完善推手的技术训练体系,探索竞技太极推手比赛模式,建立一套完善的推广机制,抓住新时期新机遇,让太极推手成为不仅有高深技击价值,同时又集娱乐、竞技、强身于一体的体育运动,让太极推手蓬勃发展。
[1]王雅芬,谢业雷,李吉远.对太极推手运动发展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搏击·武术科学,2008(6):31-33.
[2]李晓阳.浅析新形势下太极推手的发展[J].武术科学,2005(1):35-37.
[3]罗亮.论太极推手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推广[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152-153.
[4]田金龙,杨建营.太极推手课堂教学模式新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8):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