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省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2015-12-04安其丰厉亚辉
安其丰 厉亚辉
(1.河南大学体育学 河南开封 475001; 2.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高素质人才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根本保障;要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的问题,显著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中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定位,为河南省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确立了方向。河南省农业大省的地位及农村人口数量多的现状,以及农村体育在我国范围内相对弱势的地位,对河南省农村体育的发展以及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要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我们也应看到挑战的背后是巨大的机遇。农村人口多代表着人力资源的丰富,同样为体育人力资源的培育提供了量的保障。如何实现人口压力向人力资源优势的转化,是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
1 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内涵新议
农村体育人力资源是指“在农村从事相关活动以及为农村体育发展产生影响、做出贡献的农村人口”[1],通过资料的查阅大多数学者对此定义存在共识。黄维德;董临平指出人力资源是人口中剔除丧失劳动能力者与婴幼儿的人群;[2]季浏指出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应包括体育教师、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校医、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家长等。[3]从上述学者的观点来看农村体育人力资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体育教师等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群体。作为农村体育服务对象的农民同样是农村体育人力资源构成的一部分。
2 不同群体的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
2.1 农民——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体育人力资源可分为总体体育人力资源、可供体育人力资源、在用体育人力资源和潜在体育人力资源。[4]农民因为体育自主意识的薄弱,自身所具有的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其潜在体育人力资源的特性以及基数的庞大决定了农民应该成为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农民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物质需求的逐步满足必将带来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在此背景下,为体育走进农民的生活提供了接受的载体。但是由于农民知识文化结构的不完善,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单纯经济意识、劳动就是体育等落后或者错误的观念。农民这一潜在体育人力资源在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也往往是被忽视的群体。笔者认为农民这一潜在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重在影响,体育自主意识的形成应采取以点带面、以少带多、局部带动整体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与外界管理与指导的有机结合。
2.2 教师——农村体育传播的源泉
农村体育的发展在于农民自主体育意识的形成。相比而言,农村体育教师这一素质较高的群体在农村体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人力作用。但现实是农村学校体育面临着制度管理的不完善、体育师资短缺与场地器材的缺失等不足[5],农村学校体育的种种问题导致其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其在学校或校外的体育指导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学校体育是农村学生接触体育的重要途径,途径的单一性决定了其影响力的大小。发挥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作用,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学校体育的作用不容忽视,体育教师能力的开发在确保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是农村体育思想传播的重要途径。农村学校体育带动农村家庭体育的开展,这种模式对农民自主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3 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体育发展的排头兵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国家层面对发展群众体育做出的人员上的规划。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力的培养,相关的政策法规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规范化的培训制度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奠定了基础,但现实中的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却存在量的不足,质的方面也亟待提高的局面。究其原因农村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与农村体育的脱节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想农民之所想,给农民之所需,是农村体育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在传播现代化体育思想的同时必须重视与传统体育的结合,传统体育来源于民间,深受农民的喜爱,其与农民的亲和力难以替代。
(2)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标准必须来源于农村,能够反映乡土气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排头兵作用,重在培养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胜任特征是评价其能力的重要标尺,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更为其培养提供了标准化的参考。
(3)现有农村体育指导员作用的发挥由于其志愿性和组织管理的不健全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健全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一方面要通过政策上的奖惩来调动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干预与关注来引入相应的商业机制,实现农村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收。
2.4 其他体育人力资源——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的有力补充
《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强对农村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在保持其人力资本在存量的同时,尽力实现其资本价值的升值”。而农村体育人力资源中存在着多种潜在的人力资源群体,如大学生村官、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回乡农民工等。这些群体的工作存在着暂时性、间断性的不足,但其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或较完备的体育理论知识,亦或较深刻的体育思想。
2.4.1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这一高知识高学历群体的职能规划,由于经济发展是首位的农村发展规划,导致其工作潜能的挖掘与工作能力的提升受到一定的限制。[6]而这与“到农村基层任职、为农村输送高层次人才、培养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初衷存在一定的偏差。大学生村官的职能是设计农村发展的各发面,而现阶段农村体育的发展却忽视了这一群体的体育作用。体育工作的开展既是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完善,又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2.4.2 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
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进入大学,就读体育专业的农村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加。系统的体育知识技能学习,对体育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群体在假期的体育作用应该得到重视。体育专业大学可以为农村学校补充暂时性的体育资源,以缓解农村学校体育的弱势。
2.4.3 回乡农民工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工回流现象明显。这一群体的回归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工在长期的务工生活中体育行为的展现也许并不明显,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现代体育文化对农民工的影响却是深刻的,体育意识的形成为体育行为的展现提供了可能。对待回乡农民工群体的人力资源开发更应该加以引导,以实现体育意识向体育行为的转变。此外,要注重回乡农民工的体育思想传播意识,在有序的管理下开展政策的宣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环境对河南省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在政策支持的同时必须着眼自身,发展符合农村体育的人力资源开发道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增砖添瓦。
3.2 建议
3.2.1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注重开发群体的全面性
农村潜在体育人力资源的存储量是巨大的,如何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的转变就需要工作的重点能够着眼于农民的生活,从而用农民的需求性思维来指导体育工作的开展;针对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现状,可以通过其他群体的优势互补,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实现数量的积累。
3.2.2 农村体育的发展要求各方面的有机结合
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多样性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如何实现各人力资源群体的有机结合,实现“化零为整”的效果,是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完善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使他们在发挥自身能力的同时,实现相互的补充与结合。
3.2.3 注重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建立相应的奖罚体系可以在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调动相应群体的积极性;结合当地特色使农村体育在发挥娱乐健身功能的同时成为创收的手段。另一方面要注意新兴体育人力资源的培养,一些短暂性的体育人力资源如大学生村官、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要加以充分的利用;一些不稳定的体育人力资源如回乡农民工,要注重引导使体育对他们的影响更加持久。
只有实现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从而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人力的支撑。
[1]刘志敏,崔笑梅.基于供求分析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8):29-32.
[2]黄维德,董临平.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165-181.
[4]韩春利.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3.
[5]曹永跃.河南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5):92-96.
[6]刘睿.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以大学生村官群体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35-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