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模型”理论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
2015-12-04郭佳尹周杨
郭佳 尹周杨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新乡 453000)
1 “双子模型”理论的提出
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由田麦久教授提出,双子模型即“木桶理论”和“积木模型”的结合。其中“木桶理论”核心理论阐述了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木桶理论过分强调了短板的缺陷,强调平均发展,而忽视了长板的补偿作用,应用到体育教学改革中,就是不能靠平均发展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刘大庆的“积木模型”则表明,运动能力非衡现象具有绝对性,但某种子能力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其他高度发展的某种能力所弥补,从而使总体运动能力保持一个特定的水平。该理论强调训练中要注意发挥运动员的特长,即“扬长”。“双子模型”将这两种理论相结合,既诠释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全面性”和“非均衡性”的普遍存在,又兼顾了“特长”和“扬长”的重要性。双子模型理论不仅可以使运动员训练趋于合理,同样可以运用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模型对教学改革进行指导。
2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概述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纲要》在大多数高校均有实施,但是《纲要》是统一的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应各个高校的自身情况,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总的来说是以下方面:首先,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按照学生竞技水平的高低分班,导致教学进度搁浅;其次,对于成绩重视过度,以至于忽视身体健康;再次,对于实践运动过多,以至于忽视理论基础的学习;最后,对于课上教学过于重视,以至于课外活动的数量少之又少。
体育教学改革目标主要有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及社会适应目标。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对于运动技能目标强调的比较多,而心理健康目标与社会适应目标这两种不容易以客观数据表现的因素则相对被忽视了。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既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这两个短板,也要发扬运动技能目标方面的既有优势。此即为前文中所提到的“扬长补短”。
3 体育教学改革目标与双子模型的结合
3.1 体育教学改革目标中的短板补救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血腥暴力事件、自杀事件频发,这些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均有或多或少的问题,突出的表现为:自卑、孤独、嫉妒、交往困惑。所以,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高校老师的高度重视,而体育活动对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心理健康目标不容忽视。而社会适应目标同样没有受到重视,突出的表现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不强,而这种能力的缺失成为学生适应快节奏社会的阻力,所以,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设置相关课程势在必行。
3.1.1 学校客观环境塑造
目前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过分强调成绩的高低,即运动技能目标的考察,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目标这个短板。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需要时刻掌握学生心理变化,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课程种类,让学生自主选课,将不同兴趣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开,拉长授课时间,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接受指导,增加学生接触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愉悦地上课,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最终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3.1.2 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
在学校努力寻找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的同时,学生主观方面同样应该重视自己,通过多年的练习,学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哪方面有短板,因此学生们在体育锻炼中要着重练习自己所欠缺的方面,从而得到均衡发展。
关注心理健康目标的同时,社会适应目标同样应该被关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运动技能目标可以量化地体现出来,而社会适应目标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学生们在实践中去亲身体会。近年来,团队协作越来越受关注,而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团队合作却并没有被重视,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设置方便于学生理解的并且能够亲身体验到的,是学生在团队合作的集体活动中了解如何与他人合作,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同时学会团队合作的精神。
3.2 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的优势发挥
“木桶理论”强调各个因素均衡发展,弥补了“短板”,但是却忽视了“长板”对于“短板”的补偿作用,这就是“积木模型”的核心,运用到体育教学改革中,就是虽然其他目标目前实施得还不顺利,还有缺陷,但是这些问题可以由发展较为成熟的运动技能目标来适度弥补,带动“短板”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3.2.1 学校的推进作用
对于专业特长特别优秀的学生,我们就可以着力发展其专项能力,这就需要高校的老师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的这些特长,并能够根据这些特长指导学生实践,从而带动其“短板”的发展,以达到其优秀专项能力,即“长板”对于整体能力的带动补偿作用。而这就是积木模型的核心,运用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上来,就是通过高度发展的运动技能目标来带动整体的发展。高校体育改革一定要充分发现学生的特长,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用这些突出的特长去弥补其相对的“短板”,以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当所有学生都能这样发挥优点的带动作用,学校整体的竞技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3.2.2 学生参与动机的积极调动
让学生得到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日常体育锻炼中,学生应该充分与老师沟通,了解自己的专项特长,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根据自己的训练情况在训练结束后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找出不足。其实,学生们在取得进步时,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就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成就感,然而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常常会遭遇挫折和失败,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理解他们的失败,并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使学生重拾信心,以积极饱满的心态投入到下一次训练中。
3.3 客观环境“扬长补短”,完善体育教学改革目标
在之后体育教学改革中,要将之前一直发展较快的运动技能目标精益求精,不断发扬,同时将相对薄弱的心理健康目标与社会适应目标的“短板”给与充分重视,通过这样的“扬长”“避短”才能适应目前高校体育的发展.这样才能顺应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使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当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这里不单单是政府的支持,大众群体的支持更是高校改革的动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要从娃娃抓起,学生进入大学,不能只参考学习成绩,而是要把综合素质放到首位,而体育成绩更应该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就需要社会,尤其是父母的大力支持,不能一味看分数,要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们在中小学重视体育的发展,才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所以社会的支持同样是重中之重。
4 结语
文章从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出发,通过与双子模型的结合,论述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既要“扬长”,也要“避短”。总结来说,双子模型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的结合能够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在之后的工作中还需不断完善与发展。
当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很多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对于难以量化衡量的因素不够重视,没有做到各个改革目标直接的有机结合,而是只看成绩,只看数字,忽略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高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结束时学生的成绩,更不是比赛场上的大比分,而是学生能否高度参与,能否通过体育教学真正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
双子模型全面而形象地诠释了竞技能力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展示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通过与双子模型理论结合,能够对体育教学的结构改革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只有“扬长补短”,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1]田麦久,刘大庆,熊焰.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J].体育科学,2007,27(7):3-6.
[2]刘星海.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2):56-58.
[3]郑汉山.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和谐发展[J].体育学刊,2013,20(3):65-68.
[4]张晔.新教学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研究,2013(11):433-433.
[5]谢艳林.浅议双子模型向体育教学迁移[J].科教文汇,2006(6):113-113.
[6]郝小刚,詹国祥.新教学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5):572,586-587.
[7]高茂章.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与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