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①

2015-12-04张原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田径身体素质运动

张原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地提高,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田径运动作为传统的运动项目,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身体素质,因此发展高校的田径教学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综合目前高校的田径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1 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田径运动综合了跑、跳、投等自然运动,是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田径成为了我国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该运动项目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性等,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得到全方面的锻炼,田径运动还是学生学习其他运动技能的必备基础运动。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推行学生选课制,按照相关培养方案由学生自主选择所学的课程,加之一些大众娱乐的健身项目被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学生们更青睐于选择一些带有娱乐性的运动项目,比如健美操、篮球、羽毛球等。相比于这些课程,田径课程的选课人数相对较少,而且呈现骤减的趋势。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北京的普通高校中,只有不到20%的高校开设了田径选修课。田径课逐渐受到高校的冷落,在田径教学方面出现严重的困境。

田径课程不仅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经常参加田径运动不仅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完善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从而能使学生以健康的身体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2 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对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

学生不了解田径运动的历史,不懂得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不知道该如何去欣赏田径的美,没有意识到田径项目对其他运动项目带来的益处,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田径的作用、功能和价值,因此也就导致了学生无法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现在媒体对时尚运动项目的大力宣传,加上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吃苦受累的精神,因此田径运动逐渐被学生们冷落。田径运动还是一种露天的运动项目,学生们更愿意选择环境相对良好的室内进行体育运动,从而对田径运动更加缺乏兴趣。

现在高校的田径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大部分只是做到了传授田径文化和相应的田径运动形式,不能深刻理解田径的内涵,从而也就不能全面有效的教授给学生。在教学形式上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个性没有在田径项目中得到体现,体育教师在田径运动项目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重复、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也就导致学生对田径运动失去兴趣。

2.2 缺乏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

目前高校田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很多都是小学和中学体育课中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很严重。在安排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身体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而且也使体育活动本身没有与其他的运动项目相结合。相比于其他娱乐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田径运动教学的单一性是学生对其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校的田径运动主要是采用大负荷的教学手段和竞技运动的方式,因此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身体素质。田径课的强度比较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在该项目上成绩的提升,因此面临的压力也比较大,这也是学生对田径运动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大多只做训练方面的指导,没有做到和学生很好的沟通,因此田径运动也就成为了学生最不愿意选修的体育运动项目。

2.3 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开设田径运动项目的高校中,竞技性的教学方法使之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运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通过相应的训练单纯地锻炼学生相应的运动技能,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没有使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而且也忽视了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生活,从而不能够运用田径项目实现科学的健身教学。高校田径教学没有运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田径课的健身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将“健康第一”的理念作为田径运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指导思想,没有为学生的基础体育项目打好基础。

2.4 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田径课程的考核方式依然是采用传统的以运动成绩为考评的指标,这种定量化的考核方式,很多学生难以完成有关的指标要求。因此会造成学生的成绩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该运动了解和掌握的情况。而且田径运动不同于其他的运动项目,其定量化的考核成绩会受到学生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会造成有的学生进步幅度比较小,从而导致了对田径运动失去了兴趣。

3 高校田径教学的改革策略

3.1 提高学生对田径文化的认识

在田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形式的理论教学,向学生全面介绍田径运动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魅力。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田径知识与团队意识相结合,鼓励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最终不仅使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良好的感觉,而且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3.2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田径运动项目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为了改变田径项目惯有的枯燥运动形式,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增加其娱乐性。还可以将体育游戏融入其中,放宽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将运动的竞技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音乐,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在田径运动中结合一些时尚性的运动项目,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

3.3 构建“以人为本”的田径教学理念

在高校的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上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要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田径运动锻炼身体,还要使学生能够将田径项目中学到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田径课程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还要增强学生的力量、柔韧性和心肺功能等身体素质。还可以将田径运动项目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健身运动项目,增加其娱乐性、健身性和趣味性,从而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身体锻炼。打破传统的田径教学方式,选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形式,并且还可以在田径教学中引入球类等项目。

3.4 构建全新的田径课程考评体系

对学生田径运动的掌握情况要采取全面的考评方式,可以将评定的方法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多样化的考评方式不仅考核了学生对于相关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个性。此外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感融入到考评体系中,考评项目不仅包括学生的体育成绩、学习技能,还应该包括相应的田径理论知识。通过反馈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幅度和不足,从而能够增加其积极性,防止盲目地锻炼。还可以采取师生互相评价的多样化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老师只对学生的考核方式,通过这种互评方式,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合理。不仅能增加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4 结语

总而言之,解决我国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并建立完善的考评方式,对学生的体育成绩、学生体能和技能等进行综合考评。提高学生对田径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地领略到田径的作用。此外还要根据改革的新形势,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相应措施的改革,激发学生对学习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相关运动技能。

[1]杨一波.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220.

[2]王立君.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1):83,85.

[3]麻志刚.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体育时空,2013(21):106-106.

猜你喜欢

田径身体素质运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计数:田径小能手
锻炼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