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教学研究①
2015-12-04陈文玉唐佳梁包大鹏王安洪
陈文玉 唐佳梁 包大鹏 王安洪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体部 黑龙江大庆 163319;2.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并把“阳光体育”作为落实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措施[1]。时至今日,阳光体育理论已深入每个体育教学者意识之中,也纳入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之中。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许多青年人在大学期间才真正懂得与领悟体育对自己一生的真正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日益公平,高校招收的新大学生中体育弱势群体相对增多。针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成为体育教学工作者重点工作之一,日益得到重视。体育弱势群体既包括先天性生理疾病或运动不当而造成运动损伤的学生群体,也包括超重、肥胖( 超正常体重50%以上)、偏瘦及体质过差等身体形态特异的学生群体[2],还包括一些因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等原因导致体育成绩相对较差,考试难以达标的学生群体,这些体育弱势群体中绝大多数因种种原因限制了他们强身健体的发展,阻碍了他们参与阳光体育之路。
高校具有很多体育优势,如体育场所宽阔、体育设施齐全、开放时间长;体育教师队伍强大,技术水平高;体育教学方式以人为本,灵活又开放;体育活动时间充裕;体育社团众多等许多优势。体育教师利用这些体育资源优势,改变体育弱势群体劣势,创新大学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与阳光体育结合起来,使体育弱势群体掌握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他们体质,提高他们在阳光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能力,这也是高校体育重要的教学目的。
1 重视弱势群体,转变教学思想
面对高校体育中存在的弱势群体,高校应重视他们,而不可以忽视他们,漠视他们。他们有权利享受获得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许多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通常淡化对弱势群体的教育,给予他们许多特殊照顾,甚至包括使他们享受免予听课、免予考试等“待遇”。这些表面看起来的“爱护”并不是真正的爱护那些体育弱势群体。
真正的爱护应使体育弱势群体的学生享受平等的体育教育的权利,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针对不同弱势群体的不同表现,寻找与设计适合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内容。特别要遵循“以人为本,因人而宜”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体育教育行为,让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中绝大部分或者全部都能参与恰当的体育运动,能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 深化保健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条规定:“对部分身体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体育保健课是一门以武术、太极拳、乒乓球、娱乐与健身项目为主的课程,专门的、较系统的学习,为病、弱、残疾和身体异常的学生讲授更多的体育知识,提供更切实的锻炼的机会,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克服悲观情绪、战胜疾病、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使身体康复或好转为目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均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体育保健课程的教学[3]。新形势下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深化体育保健课授课内容,创新教学和教学方法。
2.1 按个体差异讲授课程内容
各体育部应该在学校各部门(如各院系、校医院等)配合下,建立体育弱势大学生档案,根据体质、机能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将体育弱势学生划分病、弱、残,身体异常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病因、不同体质和个体差异分类开设体育保健课,有针对性、指导性地讲授保健课内容,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健身。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的体育科研成果和国内外体育教学发展现状与趋势,更新和充实原有的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讲解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既要对体质弱、身体异常的学生进行增强体质、重塑身形教育,又要针对病、残的体育弱势群体提出具体运动保健措施,使体育弱势大学生领会到体育能受益终生。
2.2 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学习与锻炼
由于弱势群体的特殊性,课外学习尤其重要。对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课外学习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体育部门挂在学校网络平台中的课件,既方便了弱势群体学习,又加强了他们学习技能动作的效果。
体育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督促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如根据不同班级,不同人群甚至不同个体,通过有针对性地整理资料,通过打印资料、传统电子邮件、提供参考书目等方法传播体育教学课内容,教授体育锻炼方法,促进体育弱势群体积极参与阳光体育活动。
2.3 增加教学投入,更新教学手段
在阳光体育大环境下,有条件的高校应投入专项经费专门为体育弱势群体购入相应器材、辟出专门场地,以便于开展针对体育弱势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4]。针对弱势群体不仅要增大教学投入,更要创新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传播方式,“一个都不能少”地使弱势群体获得体育教育,掌握运动知识与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体育教学实际需要,可运用灵活多样的录像、投影、图版、影视等方法传授运动康复理论与康复知识和技术。较佳的方式是由体育主管部门协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配合体育教师根据不同的弱势群体状况,全程录制不同的体能锻炼方法教学课件,制作精品体育授课内容[5],挂在学校网络平台,供师生点击。
3 实施切实可行的实践课教学策略
针对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体育保健课,更应重视实践课中体育技能的掌握。通过体育实践课程,让弱势群体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真真切切感受什么是运动,体会到运动的好处,从而培养终身体育、阳光体育意识。提高弱势群体的体育技能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因人而宜”、“情感教学”仍然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
3.1 明确教学目标,因人而宜实施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弱势学生的成因,在教学中要分别对待。对因先天性生理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肝炎、慢性关节病、气胸、肢体残疾;或对运动不当而造成运动损伤,如肢体残疾、运动损伤后遗症等所造成的生理弱势群体,他们在运动中有许多禁忌,不适合参加某些剧烈运动,对他们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自身特点的保健、建立抗病、养生练习,愉悦身心,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应通过个别教学,网络教学、课后自学等适合其运动方式。
对那些由于受先天遗传影响,或因为后天培养不足,致使其身体条件、运动素质、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不如别人,在体育学习中暂时跟不上进度,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成绩相对落后的体育弱势群体,对他们的教学目标是改善体质状况、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素质。特别是体型异常、体质较弱这两种类型的人群,他们在弱势群体中占绝大比例,通过体育课更能夯实体育技能基础。
3.2 用心沟通,情感教学
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有意识地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如合作型、友伴型分组等),优化组合,发挥团队和骨干作用,以优帮之、促进其共同提高。
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实践课堂中,既要教授学生系统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又要能针对体育弱势群体积极投入师爱,实施情感教学。体育弱势群体在体育活动与运动中具有劣势,教师应选择适合弱势群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关心爱护,激起他们自尊、自强、自信的学习欲望,从心理上理解他们,从情感上爱护他们,在生活中关心他们,在运动中保护与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以信赖,促使弱势群体以正常的心态进行体育实践课的学习。在情感教学当中,教师应大胆放手,多给他们参与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去做他们愿意而又能做好的事情,如经常组织些小型的游戏或比赛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他们回归集体当中,缩小与同龄人之间的距离。当弱势群体中有突出的表现或明显的进步等亮点时,教师要及时表扬,激励他们上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并认识到自身价值。努力营造师生相互尊重与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避免嘲笑、讥讽,以激发弱势群体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运动中得到体验获得尊重[6]。
特别要关注体育弱势群体中因身体残疾等原因而导致心理存在问题的大学生,心理因素会导致他们拒绝或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这部分学生不是不喜欢体育,而是对自己没信心,所以才远离运动。教师应该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慢慢引导他们接触体育活动,挖掘与培养他们的运动细胞,把他们组织起来参加课内外的体育训练,想方设法提高实践课教学效果。
4 结语
大学体育弱势群体教学研究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设施齐全、师资水平高;体育场所开放时间长;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灵活开放;体育社团众多等许多优势,将体育教学与阳光体育有机结合起来。最后还需要汇集政府、社会、家庭各方力量,打开体育弱势群体通向阳光体育之路,使他们提高体质,恢复健康,以积极、乐观、健康的身心融入到时代大潮之中,成为社会和谐发展中重要力量。
[1]张守信.阳光体育背景下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冬季体育活动现状研究[J].体育世界,2013(4):37-38.
[2]黄锋.河南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实施体育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1(2):53-54.
[3]董先锋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及体育教学方法探析.教学·探索,2009(8):71-72.
[4]戴俊.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运动参与体系的构建[J].调查与研究,2011(6).
[5]周建设.提升质量改革创新,-北京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巡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42-152.
[6]陈光巨.重教为本善教为荣——北京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与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巡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