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的比特币
2015-12-04孙杰贤
在经过了2013年超过百倍的暴涨后,比特币在2014年狂跌70%之多。面对比特币的反复无常,玩家们开始纷纷离场。
比特币,你可以称之为天使,也可以说它是魔鬼。
2010年5月21日,一位昵称为Laszlo的网友在网上发帖说想出售10000比特币,要价50美元,却无人问津。后来有人说愿意用价值25美元的比萨饼优惠券交换这10000比特币,Laszlo同意了。
三年后的11月28日,比特币交易所 Mt.Gox比特币交易价格突破 1000 美元,创下 1073 美元的历史新高。看到这样的结果,估计Laszlo当时跳楼的心都有了。
然而,在经过了2013年超过百倍的暴涨后,比特币在2014年狂跌70%之多。截至笔者发稿,比特币的价格已经不足250美元(参考比特币中国的交易价)。
比特币的狂起狂落,让玩家们大呼“玩不起也伤不起”,开始纷纷离场。
从天使到魔鬼,只有一步之遥。面对元气大伤的比特币,一位颇有些名气的美国基金投资经理不但毫无同情之心,反而落井下石地表示:比特币未来价值将跌向零。
从表面看,比特币的暴跌是由于各国的政策监管和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导致市场信心不足从而进行恐慌性抛售造成的,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比特币自身。
“去中心化”确实是个伟大的创意,比特币也以此为荣,想让交易更公平、更经济。但这种“无政府主义”造成的结果便是无监管,无担保,从而使得其没有真实价值,再加上数字化产品与生俱来的安全风险,所有这一切很难让持有者产生信任感,更多的是一种投机心理。
无法赢得信任,这对于任何一种货币来说都是致命的。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说比特币只是一种传递货币的方式,其本身并不具备任何意义。
比特币还有许多软肋,而所有软肋的根源也是去中心化。比如,有人会说,问题是可以修正的。但是这恰恰是去中心化的最大难题:协议和规则一旦制定便很难做出更改,尤其是在网络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时,改动便会出现分裂,甚至出现系统性崩溃。
如此来看,比特币要想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与信任,就必须改变其“无政府主义”的状态。但是如果真是如此,那比特币还能叫做比特币吗?
所以,比特币成为一种全球化货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当然这不妨碍其成为一种局部货币,比如在某个地区,在某个领域。但这也是需要前提的,那就是在价格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在网络支付、网络交易和网络清算中的参与度,而且要远离投机与投资,回归货币的交易媒介属性。
一旦比特币沦为少数人的财富玩物,那可能真的就一切归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