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2030年流动人口将逾3亿
2015-12-03
《新京报》消息 近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在第二届新型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论坛上称,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有2.3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城镇之间流动人口约8 000万人,流动迁移人口总量由2014年的2.54亿人上升到3.1亿人。
王培安认为,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仍是中国人口变动的主要特征。预计“十三五”及未来十几年内,流动人口年均增长量将由“十二五”期间的800万人降至600万人左右。
他认为,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支持力度加大,人口流出动力减弱;二是经济增速减缓使城镇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三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
王培安表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人口流动迁移规模将持续增长,劳动力转移仍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预计到2030年,城镇化率接近70%,约有2.3亿人将从农村转移到城镇。
王培安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西部地区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促进边境贸易和人口聚集,影响人口分布格局。
人口流动和家庭结构变化将对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带来挑战。其中之一的问题,是由于人口流动,出现大量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家庭传统的抚幼养老功能减弱,面临家庭不稳定、亲情缺失、子女监护和老年照料缺位等问题。
教育部:助学贷款最长期限延至20年
《人民日报》消息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若干意见》,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介绍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情况。
据介绍,这次政策调整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读期间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补贴;二是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期限统一调整为学制加13年、最长不超过20年;三是还本宽限期从2年延长至3年整;四是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救助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变故、经济收入特别低的毕业借款学生;五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考核制度,综合考虑风险补偿金的缓释作用,对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风险补偿金覆盖部门适用零风险权重、未覆盖部门采用75%的风险权重;六是进一步落实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地方高校代偿资金原则上由省级财政承担,中央财政根据具体情况对西部省份予以奖补。
据杜玉波介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自1999年实施以来,经过多年探索,已基本形成比较稳定的制度。目前,国家助学贷款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以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为辅,贷款规模快速增长。自1999年以来,国家助学贷款累计发放1 200亿元,惠及1 100多万学生。其中,2014年,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金额达160多亿元,占当年高校学生资助总金额的1/3以上;惠及28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当年普通高校在校生的1/10以上。
据介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部分跨地区继续攻读学位的借款学生无法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政策的问题;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还款压力较大的问题;一些在财政困难省份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贷款代偿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的问题。
另外,为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率,据杜玉波介绍,未来将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救助机制。
甘肃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建档立卡
新华网消息 甘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近日对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排,同时建档立卡,开展留守儿童特别关爱教育。
据介绍,甘肃省将借助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结合义务教育留守儿童统计数据,逐县、逐校核实留守儿童人数、所在年级、父母及监护人以及学习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完善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台账,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甘肃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学校正在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家校联动,义务教育的学校向留守儿童家长公布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方式,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变化情况;班主任、辅导员、生活教师要定期走访,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将学生情况告知学生家长。
同时,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将在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等方面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机制,落实留守儿童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免费教科书、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生活负担。
此外,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将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并通过安全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