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在创新与经典的交织中升华
——基于智慧教育常态融入“三小课堂”的实践研究
2015-12-03李月军
李月军
(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初级中学,浙江 杭州311203)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003年,湘湖初级中学提出“小班化教育”的科研策略,在全区初中率先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尝试。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先后被萧山区教育局、杭州市教育局确定为“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围绕打造萧山区小班化教育第一高地,学校还多次举办“小班化教育”开放周活动,并多次在杭州市长三角小班化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2014年5月28日,学校承办了杭州市小班化教育研讨活动。11月25日,浙江省“轻负担、高质量”现场会在学校举行。在理念与实践的运行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每一个学生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关注,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受到了社会、家长、同行的认可与好评。
近年来,学校在《小班化背景下“1·2·3”课堂学习模式的构建与运作》、《便捷的载体 本原的教育——基于小白板创新使用的自主性课堂学习模式研究》、《顺其自然 行其当然——三小平台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等课题与研究中不断取得收获,并以此为引领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进发。“三小课堂(小班、小组、小白板)”体系日臻完善,“三小平台”在小班教学中的应用让学校收获了多方面的成果与喜悦。
2015年4月30日,浙江省出台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第10条提出“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广泛推进小班化教育,多形式实施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第11条提出“积极推进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面对新的改革指向的诞生,回眸我校“三小课堂”的经典,如何去做改革的弄潮儿、急先锋?同时,在不断实践中的“三小平台”应用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展示依然费时多、效率低,学生的个体即时评价也仅限于口头,学生的量化评价较难实现,学生的总体情况如何难以直观地反应出来等等。这些都急需用更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以改善和提高。
如何让湘湖初级中学课堂在改革的时尚与经典中获取最大红利?将“智慧教育”常态融入“三小课堂”,便是我们新一轮研究的起点。
二、概念界定及依据
1.概念界定
“智慧教育”常态融入“三小课堂”主要是指通过创建智慧教室,在原先的“三小课堂”中常态融入科技智慧——实物投影、电子白板、互动教学系统、及时反馈系统、云端诊断分析系统等,通过这些科技智慧的有效运用,把课堂转化为小组合作、互动、巩固、实验、验证的场所,让教学环境与教学策略经历一轮新的改变。
什么是常态教学?在心理学上,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现象称为常态。笔者所指的“常态”,不仅是取“平常”之意,更要求一个“正常”,说到底还是一个“真”字。因此,本研究定位在建构“低耗、简约、实效”的常态起步策略,以期摸索出一套适应我校校情的完整规程。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的“无缝学习”观便是我们的价值定位:将科技智慧无缝地融合到教学之中,让技术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之中,悄悄地为我们服务。无缝学习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改善学习体验,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习工具、学习环境,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难题。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理想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教学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2)人本主义心理学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任何健康的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他们的意志、认知、情感和行为彼此较少分离,更多的是为了同一目标协同合作。
(3)多元智力理论
采用个性化教学和进行多元开放的评价拓展教学。
(4)小班化教育理论
教育公平理论——小班化教育在教育过程及实质层面上更充分地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教育价值观理论——保证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权利;个性化教育理念——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其中以马斯洛“心理潜能发展”和以科尔为代表倡导的“开放课堂”等个性化教育思潮为理论基础。
(5)现代教育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国家或组织纷纷提出的现代教育理念(终身学习、有效沟通、创造思考、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21世纪关键能力指标)。
3.制度及环境
(1)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了现代网上教育;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国家教育云平台,形成云服务模式;浙江省新近出台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2)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育中已经成为“新常态”,如电脑、PPT的使用,标志着信息技术已经有机地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新技术的与日俱进,科技智慧的融入也纷至沓来。萧山区已列入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浙江省仅杭州市拱墅区、萧山区及宁波市),表明智慧教育的环境已在逐渐形成。
“智慧”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词,也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同时也是我校教育新发展的开始。从2014年开始,我们在课堂新范式及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进行了各种尝试与实践。
三、研究内容及操作策略
1.观照“常态”,选择“经济型”教学资源,追求简约而实在的效能保障
(1)最初的投石
2014年上半年,我们引入移动互动设备进行教学,软件简单而实用,凡是安卓系统的手机均可使用,它的常用功能是教师直接穿梭于学生之间,拍摄当堂练习、作文等情况,一经拍摄,就能无缝对接在电视屏幕中;同时,它还具有连续拍摄、储存、按需点击播放等功能。
2014年暑假,我们改良媒体设备,新建了微格教室,所有教室均安装了电子白板,与原来的电视机比较,不反光、更清晰,可书写、画图、批注重点,可以使用或编辑丰富多彩的电子课件等。
(2)顶层的设计
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逐步试行翻转课堂。9月份,我们与“浙江新盛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入e板会软件,此设备兼容于普通电脑、平板、电子白板、液晶数位屏等设备,e板会微课大师的界面为教学双方搭建了一个全面、高效的在线互动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在e板会云教学平台上发布专业知识课件,学生在平台上寻找自己最需要的知识,选择喜爱的授课教师。
10月份,学校教务主任前往宁波市参加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培训,引进了“TEAM Model智慧教室”,并进行了初始尝试。该系统是由台湾地区网奕资讯科技集团创办人吴权威董事长所带领的研发团队,历经十多年的研究开发淬炼而成的教学专家系统。
TEAM Model的设计哲学是:实现“教学”(T)服务、“评量”(E)服务、“诊断”(A)服务与“补救”(M)服务四大e化工程的理想系统为一全新的科技应用服务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TEAM Model智慧教室
科技是否发挥在“教”与“学”上的应用价值,可以从“使用便利、展现效能、科技智慧”三个方面来评估,简称为ICE评估指标。TEAM Model智慧教室系统的设计,便是基于ICE理念,不断地思考“用科技更方便吗?用科技更有效能吗?有发挥科技智能吗?如何才能将科技与已有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更好地融合”等问题。
(3)高端的介入
2014年底,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在学校701教室安装了一套自动录播系统,完整地保留了老师解说过程、教材内容与学生课堂反应。
本学期初,为了更好地促进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先行先试,方便全校教师的工作,区教育局及装备中心拟在我校实施无线网络全覆盖,每个教室均安装数字化教学系统,实现“TEAM Model智慧教室”全覆盖。
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学校不断地选择“经济型”教学资源,使传统的“小班”充盈着现代的“班级智慧”。
2.升级“常态”,尊重“实用型”的基本方略,让“三小平台”与“智慧课堂”在虚与实的交互中共舞
我校“三小课堂”中的小白板已历久弥新,成为湘湖元素,是课堂不可或缺的有机载体,但正如大黑板的时代渐渐被电视机、电子白板融入一样,小白板也在渐渐被ipad等电子产品融入。如何让经典的小白板与时尚的电子书写工具一起服务课堂,达到效益最大化,是我们智慧课堂需要研究的课题。用新而不弃旧,让它们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常态教学中,老师们有的使用老设备更顺手,效果更佳;有的在新设备使用中尝到了甜头,越用越熟练。老师们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课堂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变得样式多种,百花争艳。
(1)继续坚持课改理念与原则
小班化的深度应该是“面向每一个”的“全纳”课堂。“等距、等高、等爱”是我校小班化教育中对教师关爱学生的要求,我们去“发现每一个,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幸福每一个”,教学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努力做到“50%的优秀率,100%的合格”,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我们继续坚持课改“四项基本原则”:提倡每节课中使用一次小白板,每节课中有一次小组合作,每节课中有一次小组评价,每节课中老师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小白板使信息传递方式更趋多元
依托小白板的自主性学习课堂,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元的,既有“一对多”,也有“多对一”,更有“一对一”、“多对多”,有效提升了思维交流的数量、深度和广度,公正科学地推进了“多元开放”的生态课堂实践。在课堂中,小白板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是学生懂得合作探究的很好载体。在操作中,我们遵循:
“四步”操作法:
(3)科技智慧升级小白板
一是“移动互动设备”的介入。教师利用手机拍摄当堂练习、作文等情况,并同时无缝对接在电子白板屏幕中,让学生写在常用书写纸上的内容能够及时呈现,在必要时代替小白板的功能。
二是为每位学生配置人手一只简易遥控器。我们采用最先入门的TEAMModel班级智慧教室,在原有班级内建置的多媒体系统的基础上,学生端配置了人手一机的学习辅具(IRS即时反馈系统),即人手一只简易遥控器。
三是为有条件的实验班级增加了小组合作的平板电脑,成为群组智慧教室。在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的条件下,学生进到教室就可以立即与教师机形成紧密网络,更能增加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展现高效互动的现代智慧课堂。
当然,在小白板、电子产品虚与实的交互使用中,需要明确使用原则:不是每个环节都要使用白板,也不是有了“新鞋”便可抛弃“旧鞋”,而是审慎、智慧地使用,打着“和而不同”的节拍,让教育过程充满活力,让学习课堂变大、变生动,让学生既合作展示,又真正实现小班教学的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幸福每一个的理念。
3.策划“常态”,实施“系统化”的设计维度,让小组在合作共享与个性学习中幸福成长
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滋养着教师的成长,但也有痛的记录:如分组不合理,参与欠均衡,目标不明确,过程欠指导,评价不科学,师生欠积极等伪合作、伪学习状态。
美国爱迪思博士认为,组织和生物一样,具有固定的生命周期。尤其是“三小平台”中小组的成长,也历经着孕育、成长、青春、成熟、困难、再生期。我们在学习中、行进中捕捉着“顺其自然”的经纬,交融着“行其当然”的智慧,着重加强小组组织体系、培训体系、评价体系、合作支撑体系建设,让合作在内蕴的生命中延续。
借鉴“互联网+”的经营理念,我们将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规程定义为“小组合作+”,具体流程为:
(1)小组合作+教师发展
在具有便利、效能与智慧等特性的智慧教室系统的辅助下,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才是建设智慧校园的成功关键。
阶段一(入门软硬件安装):
①把已经设置电子白板的教室升级成为班级智慧教室,包括安装HiTeach Pro软件以及IRS即时反馈系统(40人版)等智慧教室软硬件。
②实验班学生端发下平板电脑,并安装HiLearning软件,教室升级成为智慧教室。
③加入云计算与云平台服务,成为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教室整合系统,重点为整合云计算的学习诊断分析服务,以及建立教与学大数据(Big Data),也就是完整的学习历程数据库。
④逐步复制与扩散智慧教室的经验,发展成为班班都是智慧教室的智慧校园。
阶段二(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教师是“驱牛向草”者,要善于发现哪里是水草丰美的地方,并知晓用什么策略把学生引向该处。为了协助试点班级熟练与善用智慧教室系统,教师必须经过适当培训。在课堂中,创新地提出智慧教师采用智慧模式,以展现理想的智慧课堂。
图2 发展理想的智慧课堂
培训工作重点如下:
①组织智慧课堂发展小组,发展与提炼智慧模式。发展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任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组员开展行动研究。
②参观访问具有丰富经验的“智慧学校”,并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交流与学习。
③结合区域层面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举办基于智慧教室的“晒课活动”,促进智慧课堂经验在交流中不断提炼、生成。
④继续咖啡教研。我们把学校的集体备课代号为——“咖啡行动”,定时定点,一周一次。幽静的书吧中,飘香的咖啡,备课组浸润其中,咖啡教研实现了教师之间智能的流动与生成,提升了沙龙教研的幸福指数。
⑤借力自动录播系统。通过录播—反思—互评—跟进的循环过程;或以己为镜,通过分析、设计、自我修正、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螺旋式成长模式,让教师在数字教研中获得持续进步。
(2)小组合作+多元互动
实际教学中,延续并优化小组组织体系、培训体系、评价体系、合作支撑体系建设,尤其是全面构建一课一记,一日一结,一周一录,一月一评的多元评价体系,努力将全员评价(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柔软地植入小组成长的未来,让合作在内蕴的生命中延续。
在2014年浙江省“轻负高质”现场会中,省领导提出要重视合作学习中的“小小组”,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适合合作、针对学习任务选择几人合作等建议,让我们感到有必要深度研究并践行小组合作的适切性与有效性。
在平时教学中如何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呢?小白板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新媒体的智慧教室中,这一切变得更加简单了。
群组智慧教室可以发展更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除了采用我校传统的异质分组,让程度较高的学生协助程度较低的学生,彼此共同讨论弥补学习上的差异;还可以经过分组讨论,教师于课堂间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随时推送教学内容或随堂测验给小组,小组讨论后使用IRS系统(遥控器)实时反馈,选择题答案按遥控器便可直接反映到电子白板上,清晰快捷地反映了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可以通过柱状图、圆饼图等直观地反映答题正确率与错误率,进一步助推了小班教学去“发现、关注每一个”的力度。
(3)小组合作+微视频
智慧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制作微视频,实施“翻转课堂”。微视频的优势是短小精致,简便实用,角色转换,随时随地。目前的“翻转课堂”以数学教学居多,类似语文、英语偏赏析品味的较难通过微视频呈现。
微视频的弊端与局限性在于:比较适合知识讲解,难以适合实践课程、技能操作、口语表达等;难以取代课堂中的交流与碰撞、互动与分享、预设与生成等;比较适合低阶思维的培养(即布鲁姆的前三个层次——知道、理解、应用),难以满足高阶思维的培养(分析、综合、评价);因制作耗时,对教师要求较高;长期与电子屏幕为伴,影响用眼安全;学生会以学习任务为由把电脑作为玩具使用。所以,我们采用以下操作规程具体实施:
首先是组建翻转课堂实验班级、实验年级,让实验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可以回到家中,提前预习,点播学科老师制作的新课视频,提前掌握新课中的核心内容,为课内完成学习任务提供帮助。
其次是与家长达成一致:“翻转课堂”实施中,学生一定会有更多机会接触电脑,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电脑习惯,不让学生沉迷于电脑之中。学校建议学生及家长,学生家庭用的电脑,最好放置于客厅之中,在有家长在场的情况下,使用电脑进行预学。
再次是以点带面,逐步铺展:学校数学组青年教师居多,而翻转课堂最适合数学学科,依托资源优势,从数学组开始实施,继而逐步铺开。
同时,翻转课堂应秉承这样一种理念:翻转课堂大部分翻转的是教与学的顺序,更重要的是应该翻转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师不仅是合作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更应该是学习共同体中的“首席学生”;教师要以微课研发为载体,提高课堂设计能力,以学生主动先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课堂仅仅是借力微视频,最终的落脚点在于通过合作学习提升有效教学。
四、研究的实施步骤及人员分工
1.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2月—2015年3月)为课题准备阶段
以各教研组和学校教研骨干为单位成立课题小组,确立学科小组长;各小组长根据课题拟定本学科课堂研究方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查阅资料。
第二阶段:(2015年4月—2016年5月)为课题实施阶段
制度推进,要求在课堂上付诸实践,边实践边修改边研究;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教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课堂展示等。
第三阶段:(2016年6月—2016年7月)为课题总结阶段
表1研究人员及分工
全面总结课题。各小组撰写研究报告;收集各类“活页”做好整理、装订工作;编辑相关案例集、论文集;整理课堂活动录像,制作光盘;召开课题成果鉴定会等。根据学科、内容、形式等进行分类汇编。
2.研究的人员及分工(见表1)
五、研究的成果分析
1.区域层面
教研的推进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援助和交流平台。作为先行学校进行先行实验,区教研室为课题建立了联系卡,并有专人进行指导和帮助。学校也不负重望,积极践行,收获颇丰。
2.学校层面
从校级领导至一线教师,都深感课改的紧迫性,这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情感保障。我校从2003年起,就对小班化教育有了系统的研究,逐年十多个学校课题为有效、顺利地开展研究提供了实践保障。学校近一年中接待来校参观学习研讨的省内外学校老师达一千多人次。单就我校教师开设的公开课来说,全校兼课教师44人,可以说几乎是全员参与。一年来,省市区级公开课达51节,家长开放周、街道活动、兄弟学校往来等公开课近70节,新范式与智慧课堂的开展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3.教师层面
教师从“我认为”走向了“我发现”。而且部分教师已经从改革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总结梳理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课型、案例。切合学科特点的定时研讨,让教师合作无间,有了多维度视角审视课程的教学片段。一批年轻教师在区、市教学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杨正洪.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281.
[2]徐倩.借力微视频,在合作学习中实现有效教学[J].上海教育,2014(36):40-41.
[3]官芹芳.中美教育:不同的传统 共同的挑战[J].上海教育,2015(6):58.
[4]尚俊杰,蒋宇.2015教育信息化七大态势[J].人民教育,2015(1):32-33.
[5]姜新杰,薛婷彦.上南东校:“云教室”里的新探索[J].上海教育,2015(9):42-43.
[6]张奕华,吴权咸.智慧教育:理念与实践[M].台北:网奕资讯科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