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中的应用及推广
2015-12-03林海鸣
林海鸣
(杭州第七中学,浙江 杭州310024)
一、问题的提出:“互联网+教育”的概念理解
“互联网+教育”不同于“教育+互联网”。在“教育+互联网”的模式中,互联网是工具。教育者将传统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来实现教育目标。而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中,互联网是主体,教育者将受到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各类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目标。
“教育+互联网”转型为“互联网+教育”需要有个过渡。“教育+互联网”虽然属于低级别的应用层次,但是在目前阶段,也是为教师们能够广泛而且熟练采用的。“互联网+教育”是新生事物,是前沿教育科研成果,层次高,要求也高。它的局限性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各类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数量上还不够多,质量上也参差不齐;二是涉及的教育变革力度大,从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手段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来说,积累的经验还不足。
所以,转型需要平稳过渡。我们的过渡策略是揉合“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将其“工具性”和“主体性”结合起来,形成为“工具-主体”模式。所谓“工具-主体”模式,就是这样一个标准样式,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当作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的工具,二是又将现代信息技术及其载体(重点是载体)视作“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各类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诱导教师自觉地改变教育观念,创造出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目标。
我们最初的应用实践探索是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
二、“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中的应用
《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研究》是我们于2014年申报立项的杭州市规划课题之一,前后经过三四年的实践与研究,采用了“工具-主体”模式,获得了研究工作及实践工作双丰收。整个成果以开阔的视野与创新的角度,获得了杭州市内外众多教育部门领导和中小学校很高的评价,他们热情很高,纷纷采用,推广力度空前。
1.“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流程中的应用
我们对学校社团进行了历史与现实的分析,确立“让广大中学生乐在社团、学在社团、成长在社团”的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管理”、“自主参与”、“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三大原则,将管理过程分为筹备、立项、推进和总结四个阶段,具体流程分为设立类别、社团申报、申报评审、管理过程、结果评价五个环节。
上述管理流程基本上体现了互联网工具性的管理特点。社团类别的标准公布,社团申报的过程,申报评审的第一阶段“匿名通讯评审”,管理过程中的绝大多数环节的操作(除专家评审外),结果评价的各种方法,都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完成的;但是同时,也体现了互联网主体性的管理特点。比如,评审第一阶段因为采用了“匿名通讯评审”的网络方式,为了解决由于评委人数多而容易出现“众说纷纭”的现象、由于评委认知不同而容易出现“偏离正轨”的现象等问题,保证评审结果公正性、公平性,既要制定统一的、明确的、细化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坚持量化与质性评价的结合原则,还要有适度的公开性,增设权威专家的终审权。
我们认为,诸如“匿名通讯评审”的网络方式,就是一个“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在使用这个科技产品的时候,我们既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作用,也要重视弥补互联网技术的不足或缺陷,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创造出新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程序。这也是理念上的一个必然转变。
2.“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机制中的应用
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四种:科学化管理机制,过程有效激励机制,全面评价机制,高效的网络平台。
“工具-主体”模式在其中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比如管理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这一项目,诸如收集、整理多方意见建议等许多“制定”方面的工作可以借助网络或其他信息技术来完成,体现“互联网+教育”的工具性特点;而诸如审核、查询、申诉、答辩等许多“实施”“监督”方面的工作,则必须要强化“互联网+教育”的主体性特点,视之为“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自觉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采取新的策略方法。
比如“加强内外交流和联系”获取“信息激励”,作为工具,互联网技术应用是很重要的工作渠道。但是,我们同样要关注与分析这种工具性很强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比如什么时间应用,应用多少时间,提供怎样的硬件条件……如此一来,“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互联网”又得到了充分的碰撞。
不管是“全过程性”评价,还是“全员参与”评价,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应用与主体性体现都是必需的。尤其是评价进行时的环节,网络(包括其他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必不可少,作为“主体”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将之视作“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创造出适应互联网“工具-主体”模式下的管理策略。
“工具-主体”模式在其中的体现,同样反映了理念更新的重要性。网络平台既是管理工具,更是教育主体,因为它包含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教育策略的运用,渗透了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在落实、执行层面的配套上必须有相应的教育手段。
3.“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保障体系中的应用
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保障体系由以下四方面内容构成:加强扶持,加大物资投入;加强培训,注重责任人培养;加强指导,提高活动层次;加强交流,搭建沟通平台。
在这个完整的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保障体系中,互联网“工具-主体”模式的应用还是重头戏。“加强扶持,加大物资投入”的着眼点是“社团自主、有序、规范管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保障“公正、公平、公开”是必须的;“加强培训,注重责任人培养”,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既可借助互联网进行网络培训,也可将面对面培训工作及时发布或公示;“加强指导,提高活动层次”,其中“专业指导”“专项经费”,更需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交流,搭建沟通平台”,目的是“提升的开放性和创新感”,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社团活动需要多少物质条件,该不该提供,怎么提供,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这个工具来进行分析、判断、作出决定,也需要管理者以它们是“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来进行具体的操作方案设计。
三、“工具-主体”模式的推广
“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中的成功应用,激发了我们在学校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中予以积极推广的热情。
1.校园多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图1)
通过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对多种显示设备集中统一管理,利用软件实现多种屏幕集中统一管理控制,提高宣传工作效率。
图1校园多媒体信息发布平台
在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门厅及师生餐厅安装多个信息发布点,发布学校通知、公告、新闻、课程安排时间表、好人好事、寝室检查、学习政策等信息,也宣传学生与教师的美术优秀作品等。同时,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我们也相应地做出了具体的操作策略调整。其产生的效果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信息的认可度和可看性;加强了信息及时性、准确性,扩大了信息覆盖面;提高了学校的执行力和综合素质。
2.校园教学数字化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图2)
通过校园教学数字化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搜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其中包括教师自制电子备课资源、课件资源、题目资源、案例资源、科研成果资源、教师学习资源、电子图书资料等。比如我们使用“极课”模式学科大数据采集分析平台,采用标准化答题卡、扫描录入数据的途径,将学生作业、单元测验、考试等过程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中产生的大量教学数据有效地保存下来,为教学提供多角度的诊断,使过程性评价简捷化,促进教学;通过云计算自动生成错题本,辅助以网络自动推送,可以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作业,支撑个性化教学、差异性教学。同时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使其高效、安全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其中,使师生改进教与学成了该平台最大的功能。
图2校园教学数字化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
3.校园移动学习平台
我们通过校园移动学习终端与教学应用平台给教师、学生提供一个整合式教学平台。
教师使用校园移动学习终端与教学应用平台备课,整合各式教材与素材格式,校内的教研组教师能互助合作,累积利用性高的教材内容,成为校本教材。教师打开教师端移动学习终端,与学生端的移动学习终端通过校园无线网络连接,在课堂上就能用备课内容实施数字化教学、实时形成阶段性评价、手写答题与互动、总结性评量的测验、互动式活动等。通过课堂中的教学活动,累积学生各式不同的学习历程信息,形成系统平台服务器重要的教学应用数据。课后,教师由这些信息的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与进度外,增加亲师沟通的依据,提供更个人化、适性化、贴近学习需求的学习应用。
4.美术作品网上展示平台
“艺文兼修”是我校的办学特色,美术专业是我校的品牌课程。学校提供用户权限控制来保证学生作品的安全和完整。通过展示平台对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的作品进行统一管理,并提供统一展示界面。平台支持多种用户管理,平时学习阶段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添加、修改、更新、上传、下载、分类管理,考核与评价阶段可以由画室指导教师批量导入学生的阶段成果。网上展示平台提供展示访问接口,可以由校园智能显示终端或美术展厅触摸式一体机进行访问,不仅让学生自己对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也可以通过平台的评价系统来了解他人对作品的认识和评价,提高鉴赏水平。
运用大屏液晶触摸一体机的触控技术,结合美术网上展示平台全面、细致的展示我校美术展厅和作品收藏室中的各种美术作品及美术收藏,内容丰富、详实,囊括了学校各类美术作品的信息,为参观者全面展示所需了解的作品细部特征及作者的相关介绍等。同时利用触摸一体机的多媒体功能在我校的美术展厅中给学生介绍和讲授美术作品的特点,让学生实地并细致的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5.学生走班学习与课务管理平台
该平台立足于探索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校园教学走班情况的信息采集与课务安排。教师使用系统完成教学班信息查询和成绩管理;学生使用系统完成选课和成绩查询等操作,各类选课相关数据输出。教务处开放学期内选修课程,学生登录系统,根据个人教学计划进行网上选课,系统自动判断选课是否成功,并给予提示,选课后由选课管理人员在后台进行筛选,并打印输出教师课表、学生个人课表、场地课表、教学班点名册等。正常开课后通过新型智慧刷卡终端控制门锁的开关,同时提取教师与学生的刷卡数据并与我校的教务系统实现数据交换的整合与集成。学生必修走班的课表,教师及学生信息能够自动从学校的教务软件中抽取数据,每个教师和学生通过门禁刷卡机直接刷卡签到点名,无需再去电脑系统或者网页上点击鼠标确认。签到过程结束后,教师登录网页查看本节必修走班或选修走班课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到课情况。未及时刷卡签到的学生分为迟到、旷课、请假等几种情况,用不同的颜色显示。
此平台的使用提升了选修课考勤、门禁管理及网络信息技术在日常师生教学、学习活动中的应用水平,推动了校本网络资源建设,促进了学校教育资源共享。
“工具-主体”模式作为“教育+互联网”转型为“互联网+教育”的过渡标准样式,在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有其独有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扎实稳妥地推进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每一个一线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