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任务导向下的学习共同体学习效果研究

2015-12-03王小丽

职教通讯 2015年6期
关键词:日语学习效果共同体

王小丽

“微”任务导向下的学习共同体学习效果研究

王小丽

在介绍微课录制的方法及要点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职;日语二外;微课;学习共同体;学习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更多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的主要任务第七条提出:“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10年开始,各大高校陆续开始开发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媒体,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各样形式的微课。随着微课教学的开展,校级、省级乃至全国性的微课比赛如荼如火地开展,出现了很多的优秀微课堂以及微课程。这些微课的出现打破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从目前呈现的微课堂以及微课程来看,特别是微课比赛中的作品,很多微课重在于形式,在制作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反而造成所讲授知识点不清晰明确,违背了微课的实质:为满足个性化学习差异的需要,以分享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师生都可以通过录制增强学习实境、实现语义互联的简短视频或动画(可附相关的学习任务清单和小测验等)制作。[1,2]

本文将以“日语二外”为例,介绍微课录制的方法及要点,然后通过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模式进行学习,对比一般传统课堂的个人学习,分析“微”任务导向下的学习共同体学习效果。

一、高职“日语二外”教学现状

高职的“日语二外”多开设在英语专业,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由于高职的三年制以及第三学年企业实践学时的要求,二外的开设时间一般只有一学期,每周4课时,即使有一些学校开设两学期,但每周也只有3课时,所以,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同时,由于是作为第二外语,较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加之以往的日语二外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步骤一般为:读单词、讲课文、读课文,平时通过听写、翻译等进行测试,期末进行卷面测试。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原本不感兴趣的学生更加觉得课堂枯燥,失去学习动力。

二、课程介绍

(一)教学改革的对象

本次教学改革的时间从2013年9月到2014年7月。

改革课程为“日语二外”,该课程开设2学期,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第二学期每周3课时。

授课对象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由于该校开设了日语、德语、法语等多种外语作为二外课程,所以本次课程的班级不是自然班,同一个班级有来自3个自然班的同学。

(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由于理想的学习共同体构建需要的是共同体成员有共同的学习意愿、学习目标、学习价值观等,所以,在构建时通过问卷调查,在自愿原则上组建。[3]同时,为了进行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与传统单人学习效果的比较研究,在授课的班级中,一个班级选择自愿组建学习共同体,以下称为A班;一个班级按照学号随机进行分组组建学习共同体,以下称为B班。

三、微课的录制

由于“日语二外”属于零起点的课程,所以,学生的程度基本一致,这也为本次的研究结果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同时,由于日语是知识点较强的语言,所以,本次微课的录制主要以课文的知识点为主线,每课控制在3~4个知识点。

(一)录制工具

从目前的微课视频来看,多数视频都是由专门的制作公司进行后期处理,这样不仅不能随时录制微课,还增加了微课的成本,造成微课的缓慢发展。所以本次微课的录制,是通过高像素手机,由同事、学生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录制。微课的形式也主要采用讲授型,教师以备课的形式把知识点写在白纸上,边写边讲解要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知识点的内容。

(二)录制内容

在分析教学目标和高职二外学习的特点后,本次课程选用了《大家的日语》作为教材。其原因在于:(1)该教材知识点比较简单,容易划分; (2)教材内容贴近生活,适合初学者的场景运用练习;(3)该教材是日本原版引进,没有中文讲解,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微课视频才能完成任务。

比如第一课《初次见面》中涉及到3个知识点:名词判定句的肯定句型、否定句型、疑问句型。讲解这3个句型是采用日文、中文各一遍,在讲解好知识点后分别利用单词造句。录制好的微课总共是4分45秒,这样的时间正好符合微课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只要利用一点时间就可以预习、复习相关知识。

按照一学年17周进行计算,“日语二外”一共为85学时,以往的教学中使用《大家的日语》教材可以学习到11课。由于该次教学的改革,所以设定本次课程的目标是15课,微课的录制内容到15课,总共微课时长为60分钟左右。

四、教学改革

微课的录制让课堂进行了翻转,让知识的预习、学习以及复习、补习都放到了课堂之外,让课堂变成教师的检测、学生的练习。

(一)课前

提前一周把第一课视频发给学生,并布置相关作业。作业是:(1)利用所给的单词和视频中讲解的3个语法知识点,翻译3个中文句子;(2)利用单词表的词语,3个句型各造一个句子。该作业以个人为单位提交,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中的个人成绩。提前两天老师收集作业,批改翻译,把错误点全部汇总,总结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准备课堂上的重点讲解与练习。

(二)课堂上

1.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找出教师汇总的所有错误点,并讨论进行修改。在这个阶段教师不要忙于马上讲解错误知识点,而是通过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们再次讨论更正,最后把该项成绩计入学习共同体成绩。

2.在学生们讨论的时候,教师在学生之间来回走动,随手记录学生没有修改到的知识点,最后根据大家上交的修改结果重点讲解错误多的知识点。

3.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单词、句型进行对话练习,为下次学习共同体的场景口语测试布置任务。

(三)课后

1.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并利用教材所带的音频资料熟读课文。

2.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按照老师的要求编写场景对话,准备下次的口语测试。

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课堂为主方式,而是以课外学习为主,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改变了以往的单一学习、个人学习成绩为主的模式,个人学习与共同体学习、个人成绩与共同体成绩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考虑到该课程是全校统考课程,所以,教学进度的设计根据传统课程的进度确定。本次课程改革研究中,教师担任的另外一个班级还是按照传统教师模式进行上课,以下称为C班,所以,第一学期考试的内容为发音以及课文的第1-4课,第二学期的考试内容为第5课到11课。

通过一年的教学改革研究,可以发现,在微任务导向下的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无论在教学进度还是教学效果方面,跟传统模式相比都有较大的提升。

(一)教学进度方面

3个班级都完成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A班和B班的教学进度远远大于C班的教学进度。按照一课6学时计算,A班比C班多了18学时,B班比C班多了12学时,这些学时都是由于课前预习完成了单词、语法的学习,大大节约了时间。

表1 微任务导向下的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

(二)口语效果方面

1.由于A班是根据自愿原则组建的学习共同体,所以,该班的口语成绩是3个班级中最好的,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团体意识。同时,由于大家的相互了解和时间的一致性,也增加了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与时间。

2.B班是教师随机分配组建的学习共同体,所以,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目标具有不统一性。同时,有可能是男生与女生的组合,也有可能是不同宿舍楼的同学之间的组合,所以学生一起学习的机会和时间比较少。

3.C班是自由组合,而且可以是每次的小组成员可以不一致,所以,造成A班的口语相对比较差。

(三)翻译与试卷方面

由于翻译和试卷的考核主要是以个人成绩为主,所以,3个班级的成绩相差不大,特别是A班和B班相差甚少。同时,因为A班和B班的学习进度快于C班,所以在考试中的成绩远远高于C班。

微课的发展将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生巨大改变,这也必将促使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微课为导向,在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下,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从而成为未来教学的主要模式。

[1]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3-26.

[2]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86-88.

[3]王小丽.高职外语类课程学习共同体构建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4(6):52-54.

[责任编辑 陈国平]

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微’任务导向的分布式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项目编号:YGH127)

王小丽,女,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G712

A

1674-7747(2015)06-0067-03

猜你喜欢

日语学习效果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莲心宝宝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