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医学类硕士生培养类型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5-12-03捷许洁庹芳旭黄厚今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硕士生医学类专业学位

俞 捷许 洁庹芳旭黄厚今▲

1.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贵州遵义 563003;2.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贵州遵义 563003

以医学类硕士生培养类型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俞 捷1,2许 洁2庹芳旭2黄厚今1,2▲

1.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贵州遵义 563003;2.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贵州遵义 563003

目的 通过对医学类硕士生培养类型的了解来探讨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5所普通高等学校医学类硕士生进行调查。 结果 (1)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对其读硕最直接的一项动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所占比例最多的动因是进一步提高学识水平,而专业学位硕士生对于评职称或晋升所占构成比为0。(2)科学学位硕士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生在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学习上对个人的影响尚不能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专业水平对个人的影响度很大所占比例较多(42.8%),创新能力(40.0%)与科研能力(41.6%)对个人的影响度比较大所占比例多;对专业水平的学习: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影响度很大的比科学学位的硕士生较多(48.4%>40.3%),对于创新能力的学习:两种培养类型相差不大,对科研能力的学习: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影响度比较大的比科学学位硕士生较多(45.2%>40.0%)。(3)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治学态度、道德修养、心能承受能力上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比较尚不能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能力(P<0.05)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比较有显著地差别;对于心能承受能力对个人的影响:科学学位硕士生认为对个人的影响比较大(41.4%),而专业学位硕士生认为对个人的影响很大(43.9%)。(4)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认为最缺乏的是对相关学科的了解和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其次是不同培养类型教学缺乏项目的侧重点不同。(5)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中有77.5%的硕士生不能独立承担重大课题研究,对能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人员的构成比仅58%。 结论 学校应重视大部分医学类硕士生的读硕动因——提高学识水平以及完善教学内容项目的缺乏——加强相关学科学习和培养能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建议以提高医学类硕士生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硕士生素质为目的,辅以不同培养类型异同点实施因型施教,完善硕士生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医学类硕士生;培养类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因型施教

国家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大部分人才源于教育,而硕士生的培养是人才的进一步塑造,硕士生的质量是学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根本。硕士生培养质量是指硕士生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1],其满足程度越高,质量就越高[2]。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由高校建立的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思想指导下的质量管理系统,旨在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强调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性和全员性。同时,通过教学质量保障来实现组织学习,促进组织不断适应新的环境[3]。本研究通过对5所高校的硕士生的了解,从硕士生培养类型的角度论其质量保障体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部,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的硕士生,遵医学院的硕士生到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二院、贵州省医、成都四川省医、大连新华学习的在读硕士生。所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科学学位硕士生共有345位,专业学位硕士生共有157位。

1.2 调查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送发式、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被调查人员独立完成,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由调查人员统一收发问卷,进行装订收回遵义医学院本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用条形图直观的反映数据的大小。

2 结果

2.1 不同培养类型的硕士生选择攻读硕士学位最直接的动因比较

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在选择攻读硕士学位最直接的一项动因中,进一步提高学识水平占总调查人数的56.4%,为比例最多的,其次,本科毕业不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占总调查人数的28.3%;据SPSS软件统计,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在选择攻读硕士学位最直接的一项动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170,P=0.318>0.05),见图1。

图1 不同培养类型的硕士生选择攻读硕士学位最直接的一项动因比较

2.2 不同培养类型的医学类硕士生有关硕士生因素的二级评价指标比较

在硕士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硕士生因素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其二级指标有硕士生专业知识水平、硕士生的创新能力、硕士生的实践能力[4]。科学学位硕士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生对专业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即科研能力的比较结果有:(1)二级指标的差异性比较: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在专业水平(P=0.339>0.05)、创新能力(P=0.954>0.05)、实践能力即科研能力(P=0.734>0.05)的学习上对个人的影响尚不能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影响度的构成比比较:从整体看,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对个人的影响度大,其中专业水平对个人的影响度很大所占比例较多(42.8%),创新能力(40.0%)与科研能力(41.6%)对个人的影响度比较大所占比例多;(3)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对二级评价指标影响度的比较:对专业水平的学习,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影响度很大的比科学学位的硕士生多(48.4%>40.3%),对科研能力的学习,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影响度比较大的比科学学位硕士生多(45.2%>40.0%),而创新能力的学习,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影响相差不大,见表1。

表1 不同培养类型硕士生的二级评价指标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比较[n(%)]

2.3 不同培养类型的硕士生素质三级指标比较

硕士生素质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其三级评价指标有治学态度、道德修养、社交能力、心能承受能力[5]。据表2可知:(1)据SPSS软件统计,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治学态度(P=0.316>0.05)、道德修养(P=0.139>0.05)及心能承受能力(P=0.097>0.05)上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比较,尚不能认为有明显的差别,而社交能力(P=0.025<0.05)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影响度的构成比比较:相同点,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认为治学态度、道德修养、社交能力对个人的影响较大所占的比例较影响很大多;不同点,对于心能承受能力对个人的影响,科学学位硕士生认为对个人的影响比较大(41.4%),而专业学位硕士生认为对个人的影响很大(43.9%)。

2.4 能力体现的比较

2.4.1 不同培养类型对独立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比较 调查表明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对能否独立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0.05),在医学类硕士生中能独立承担重大课题能力的占22.5%,其中在科学学位硕士生中能独立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占22.6%,在专业学位硕士生中能独立承担重大课题的能力占20%。见表3。

表2 不同培养类型硕士生素质三级评价指标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比较[n(%)]

表3 不同培养类型对独立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比较

2.4.2 不同培养类型是否具备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比较 对于不同培养类型是否具备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5),即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是否具备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比较上是有差异的,其中科学学位硕士生的可从事率为54.8%,科学学位硕士生可从事率为65%,从整体来看,只有58%的硕士生具备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能力,见表4。

表4 不同培养类型是否具备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比较

2.5 硕士生培养教学内容缺乏的比较

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认为教学内容缺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48,P=0.026<0.05)。相同点: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的硕士生认为在硕士生培养体系中最缺乏的是对相关学科的了解和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不同点:对于科学学位硕士生次缺乏的是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26.4%),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生次缺乏的是对学科严格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29.3%),见图2。

图2 不同培养类型的硕士生认为培养最缺乏的比较

3 讨论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基本内涵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6]。硕士生的质量是学校综合能力的体现,质量相当于硕士生教育的生命线[2,7-8],是硕士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硕士生教学模式要能满足社会人才所需,为了培养出实用型人才,医学类硕士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要具有社会适应性[1]。基本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R)的核心理念,强调全过程的质量管理[9]。本研究表明:(1)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在选择攻读硕士学位最直接的一项动因比较有:据SPSS软件统计,尚可以认为两培养类型读硕士最直接的一项动因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318>0.05),见图1;不同培养类型硕士生读硕动因比较,相同点:最直接的一项动因构成比侧重点相同,进一步提高学识水平为主要(56.4%),其次是本科毕业不易找到理想的工作(28.3%)。不同点:专业学位硕士生与科学学位硕士生比较,改变社会的地位(4.5%>2.0%)和评职称或晋升(0<2.0%),说明专业学位的硕士生较科学学位硕士生更注重改变社会地位,而评职称或晋升不是本调查对象的读硕动因。(2)科学学位硕士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生在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即科研能力的学习上对个人的影响尚不能认为有明显差别(P>0.05),相同点: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对个人的影响度大,对创新能力的学习,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影响相差不大,不同点:其中专业水平对个人的影响度很大所占比例较多(42.8%),创新能力(40.0%)与科研能力(41.6%)对个人的影响度比较大所占比例多,对专业水平的学习,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影响度很大的比科学学位的硕士生较多(48.4%>40.3%),对科研能力的学习,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影响度比较大的比科学学位硕士生较多(45.2%>40.0%),见表1。(3)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治学态度、道德修养、社交能力、心能承受能力上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比较,相同点:据SPSS软件统计,不同培养类型硕士生在治学态度、道德修养、心能承受能力上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比较尚不能认为有明显的差别(P>0.05),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认为治学态度、道德修养、社交能力对个人的影响较大所占的比例较影响很大多;不同点:社交能力(P=0.025<0.05)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比较有显著地差别,对于心能承受能力对个人的影响,科学学位硕士生认为对个人的影响比较大(41.4%),而专业学位硕士生认为对个人的影响很大(43.9%)。(4)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生认为最缺乏的是对相关学科的了解和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其次是不同培养类型教学缺乏项目的侧重点不同,见图2。以上充分说明不同培养类型的硕士生不仅要重视共性,而且要因型施教,与李玉兰等[10]的观点相一致。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中有77.5%的硕士生不能独立承担重大课题研究,对能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人员的构成比仅58%,这就要求硕士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机构能提供科研锻炼实践的机会。总的来说,打好不同培养类型硕士生的共性基础是关键,同时发展个性化,共同提高硕士生的质量[11]。

2002年来高校研究生数量以每年20% ~ 30%的速度增长, 招收规模扩大和高层次人才不断提高[12],但是我国硕士生的质量下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据北京大学课题组2004年对全国97所普通高校的问卷调查表明:认为目前硕士生质量下降的硕士生导师占57.8%;而认为近5年硕士生质量下降的研究生院负责人占52.7%。本调查的意义在于:产生硕士生质量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从不同培养类型医学类硕士生的角度去谈论硕士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为医学类硕士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奠定基础。结合调查结果与相关文献,初步建议学校应重视大部分医学类硕士生的读硕动因——提高学识水平以及完善教学内容项目的缺乏——加强相关学科学习和培养能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并以提高医学类硕士生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硕士生素质为目的,辅以不同培养类型异同点实施因型施教,完善硕士生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强调共性的基础上追求个性化,这与杨伟军等[13-14],的观点相同。

[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R].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8.

[2] 胡晓凤,沈致和.构建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保障体系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18-22.

[3] 陈玉棍,代蕊华,杨晓江,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4.

[4] 马维军,周影,高丽琳.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5):88-90.

[5] 董乐文,张彤,李玉华,等.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5):647-649,655.

[6] 张艳华.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3):76-78.

[7] 李坪.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2(4):97.

[8] 郑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24-127.

[9] 李怀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现状、问题与新趋势[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5):44-47.

[10] 李玉兰,吕俊杰.研究生优质课程立项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37-40.

[11] 王茹,鲍臻,董晓建.医学院校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生课程设置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5):107-111.

[12] 吕娟妃,严海军,李保明.试论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2008,3:70-72.

[13] 杨伟军,欧阳文,刘绍勤.构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追求与实践——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8):66-68.

[14] 王战军.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3-6.

Study of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n cultural types of medical master

YU Jie1,2XU Jie2TUO Fangxu2HUANG Houjin1,2
1.Zunyi Medical College of Graduate School,Zunyi 563003,China;2.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of Public Health College,Zunyi 563003,China

Objective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types of medical master,to study the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f scientific degree and professional degree. Methods Medical master in 5 different ordinary colleges who were randomly extract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Results (1)The most direct motivation of reading postgraduate for medical master between scientific degree and professional degre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most proportion motivation was to further improve academic levels,while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professional title assessment and promotion was 0%.(2)The differences of the learning on professional level(42.8%),the creative ability(40.0%),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41.6%)for individual effect of medical master between scientific degree and professional degree was not obviously(P>0.05).The learning on professional level for individual influence degree of medical master of professional degree was higher than which of scientific degree(48.4%>40.3%),the learning on creative ability between medical master of professional degree and scientific degree has little difference,the learning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for individual influence degree of medical master of professional degree was higher than which of scientific degree(45.2%>40.0%).(3)The differences of the studying attitude,the moral cultivation,the cardiac affordability for individual effect of medical master between scientific degree and professional degree was not obviously(P>0.05),with the cardiac affordability for individual effect of medical master of scientific degree was(41.4%),and which was(43.9%)of professional degree.Thedifferences of sociability for individual effect of medical master between scientific degree and professional degre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4)Medical master between scientific degree and professional degree had considered that,the understanding of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the abi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were most lacking, secondly,the different emphasis of project on different cultural types teaching was lacking.(5)77.5% of medical master of scientific degree and professional degree couldn't independent bear great subject research.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staff with the ability of engaged in correlation specialty was only 58%. Conclusio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otivation of most medical master,to improve the academic levels and to perfect the project of teaching content,to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of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to culture the abi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fesional level,the creative abilit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and the diathesis of medical master.Through the actualization of teaching owing to type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diffferent cultural types,to perfect the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n cultural types of medical master.

Medical master;Cultural types;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Teaching owing to type

G643

B

2095-0616(2015)08-29-05

2015-01-19)

贵州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2)。▲

猜你喜欢

硕士生医学类专业学位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黑河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生签约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赵燕磊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综合性大学医学类学生与非医学类学生对心肺复苏知信行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