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DR“篮子”货币明争暗斗数十年

2015-12-03

环球时报 2015-12-03
关键词:提款权篮子黄金

环球时报/2015-12-03/ 第13版面/史海回眸 /作者:陶短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11月30日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历史性地跻身SDR“货币篮子”。实际上,SDR并不是和“货币篮子”一同诞生的,西方各国为了削弱美元金融霸权,逼着美国同意将SDR和“货币篮子”挂钩,当时篮子里面最多竟装了16种货币。而美元、英镑、日元、欧元4种货币最终如何在多种货币博弈中保留至今,其过程也非常耐人寻味。

SDR比“一篮子货币”大5岁

如今说起SDR,人们总是将它和“货币篮子”一并提及,给人一种SDR和“篮子”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感觉,其实SDR比“一篮子货币”大了足足5岁。

原来,作为一种IMF成员国之间进行国际收支平衡、结算的工具,SDR于1969年建立,最初是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修订时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补充而设立的,而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体制是美元和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又和美元挂钩,因此SDR同样和这两样当时最流行的计价工具脱不开干系。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至1971年12月18日前,美元和黄金的比价一直是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而SDR所确认的比价,同样是1盎司黄金兑换35单位特别提款权,也就是说,最初特别提款权与美元等值。尽管许多人将SDR戏称为“纸黄金”,但从最初设立的初衷和实际作用看,说它是“无纸美元”更贴切。

然而随着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石油危机爆发,美国尼克松政府单方面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导致美元兑黄金汇率不断下滑。其他西方国家见势不妙,1973年左右纷纷宣布本国货币与美元“脱钩”,恢复浮动汇率。而此时“无纸美元”——特别提款权却依旧“傻乎乎”地挂钩在黄金身上,保持着1:35的旧比价,这样一来原本用来充当国与国间大额资金往来“保险”的SDR,却变成美国金融机器用来对其他经济体“抽血的针筒”,很多国家都自感吃亏,更认为此举无形中放大美元的金融霸权。

英国、法国、西德、日本等几个主要工业化国家提出,既然美元和黄金已然脱钩,各国货币又与美元脱钩,SDR继续以黄金或美元为定值标准显然不合适,他们提出设立一个“货币篮子”,纳入尽可能多的国际主要流通货币。

1973年,美国正步入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中,迫于各国强大压力,他们不得不认同“货币篮子”的构想。1974年7月,IMF正式宣布,SDR和黄金脱钩,转而以“货币篮子”为定值标准,SDR和“一篮子货币”这对“顶尖拍档”,到这时才初具规模。

“货币篮子”曾装着16种货币

按照最初的设计构想,“一篮子货币”应尽可能包含种类较多的国际货币,因为在设计者看来包含的货币种类越多,“货币篮子”的加权定价就越稳定,越不易受单一货币市场走势,或其发行国金融政策变化的影响。

正因如此,诞生之初的“货币篮子”包含多达16种各国货币:美元、西德马克、日元、英镑、法国法郎、加拿大元、意大利里拉、荷兰盾、比利时法郎、瑞典克朗、澳大利亚元、挪威克郎、丹麦克朗、西班牙比塞塔、南非兰特、奥地利先令。按照IMF公布的规则,这16种货币是按照截至1972年的前5年中,在世界商品及劳务出口总额中使用率占比1%以上的货币。

这种大而全的“货币篮子”从一开始就麻烦不断:一方面IMF给出“1%门槛”,另一方面又锁定“16强”的入场券上限,这就不免让那些本国货币处于“1%门槛”上下的国家心浮气躁、明争暗斗。德、法、英等几个欧洲主要国家间的相互掣肘,反倒让占比不到一半的美元抢到远比权重大得多的发言权,让SDR“削弱美元霸权”初衷再次落空。

由于美国继续占据强大发言权,在入篮权争斗中也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16强时代”SDR“货币篮子”仅调整过一次,即以沙特里亚尔和伊朗里亚尔取代丹麦克朗和南非兰特,沙特和当时的伊朗王国都是美国亲密盟友和伙伴,也是美国主要海外石油来源地,两种里亚尔的“入篮”体现了美国的意志。

如此多的入场券导致SDR出现始料未及的后果:美元的霸权地位并未被削弱,SDR本身却成为一个计算繁琐、使用很不方便的工具。1980年9月18日IMF执行理事会通过决议,规定自1986年1月1日起,“篮子”将“缩编”为只有5个成员的小篮,入选资格则是前5年出口和服务贸易输出排名世界前五位国家货币,这样一来SDR的计算变得简便,也少了许多争议。

“四缺一”状态长达16年

尽管如此,“小篮子时代”的TOP5——美元、西德马克、日元、法国法郎和英镑依然引发不少争议,当时苏联卢布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使用量都相当可观,苏联理论上的经济规模也大于法国和英国,“TOP5”有法国法郎、英镑而无卢布,被一些当时的分析家认为“不够公平”。

此外,即便进入TOP5的国家也不是都那么心平气和:西德马克在上世纪80年代如日中天,日本也已发展到敢于“买下半个好莱坞”的规模,它们在此后多次审计“篮子”权数调整时都提出给自己加权的要求,而法国和英国这对“老冤家”的要求则简单得多:对方的权重不能超过我。

其余“TOP4”的内耗再次让美国尝到“四两拨千斤”的甜头:1986、1991、1996这3次SDR权数调整,美元仅仅微调。马克和日元则起起伏伏、此消彼长,所增加的权数也几乎都来自英、法两国。至于后者则更有趣,尽管英镑和法郎权重从各13%降至12%,又降至11%,但始终一模一样,两国也就此心平气和地默认自己在“篮子”中的发言权一点点丧失。

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欧元横空出世,原本SDR“篮子”中的马克、法郎就此不复存在,欧元取而代之后“TOP5”变成“TOP4”。此时法国和德国已俨然“欧盟两支柱”,正处于历史上双边关系最密切的时期,自然好商好量,IMF也顺水推舟地规定1999—2000的两年过渡期内,欧元在“篮子”中的权数为原马克和法郎权数之和(即21%+11%=32%)。

至于“替补”,执行董事会在2000年专门补充一条“可自由使用”货币方能入篮的新规,并顺理成章地再次缩编,让本应由5种货币构成的篮子保持“四缺一”状态达16年之久。随着中国经济的异军突起,TOP5中那个醒目的空席位变得越来越刺眼,而“可自由使用”这条模糊性很强的新门槛则成为阻止人民币入篮的最大障碍。

不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提速,SDR的“篮子”终于在时隔16年后再次满额,重返阔别已久的“TOP5”时代。▲

猜你喜欢

提款权篮子黄金
黄金咖啡杯
盛逝
黄金雨
篮子
木桶和篮子
纳入人民币的新特别提款权汇率波动性研究
黄金瓜
两个篮子
我把秋天装进篮子
中国获90亿美元IMF特别提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