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航空管的安全风险信息管理

2015-12-03杜振刚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15期
关键词:空管国民信息管理

文|杜振刚

我国民航空管的安全风险信息管理

文|杜振刚

风险管理是民航业实现安全运营的重中之重,空管的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则是民航风险管理的“灵魂”因素,该文分析了我国民航空管的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的现状与不足,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航空客运与货运正日益成为人们交通出行的首要选择方式之一,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航空器的安全飞行也被民航部门列为空管工作的头等大事,加强空管的安全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是保障飞行器安全运行和促进民航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空管的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则是这一举措的最有效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民航空管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现状

我国自建立民航空管系统起就对其安全风险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很早就建立了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监察、汇报制度,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在风险信息管理方面世界上民航业发达的国家仍旧存在不小的差距,现阶段我国民航空管的安全风险信息管理还处于理论研究和初期筹备阶段,信息收集渠道和方式方法相对简单,仅限于对已发生事故的原因查找和分析。

目前我国民航空管的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简称ASIS系统)对于航空事故的记录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事故基础信息记录:包括当事人员基本信息、涉事航空器(设施)的基本信息、事故发生时的环境信息等。

问题和缺陷

收集信息的“通道”不顺畅

随着民用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民航空管下辖的各个业务部门相继建立起各自的信息系统,可是这些系统之间并没有有效联接,没有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交流、共享,导致民航空管整体系统对于很多重要信息无法及时收集、规范收集,仍然存在风险事故的瞒报、不报等现象。中国民航空管在2002年完成体制改革后形成了三级管理机构——最高级的民航总部空管局,中间级的地市空管局(共七个),基础级的空管中心(40余个)。最高级和中间级已经实现了ASIS的全覆盖,而基础级的各空管中心仍未被纳入ASIS之中,这些空管中心收集到的风险信息仍然采用传真、电话等相对原始的传统信息报告手段,而中间级管理机构收到基础级的空管中心上报的信息后也仍由人工录入ASIS数据库中,如此落后的风险信息采集和上报方法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航空管对于安全风险的有效决策成功控制的概率。

系统性收集的缺失

静态信息为主,无动态信息——通过现有渠道收集的都是相对静止的人员、设施、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等)的风险信息,而对动态的、正在发生的风险信息则严重缺乏甚至于彻底忽略。

事后分析为主,无事前预防——只对已经出现的事故或错误等信息进行了收集、分析,却未形成日常风险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而日常风险信息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预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内部信息为主,无外部信息——只从航空管制过程当中收集风险信息,对保障或涉及空管的其他外部因素如雷达系统、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民航局系统或航空公司等的风险信息收集则严重缺失。

规范性收集缺失。由于目前国际上暂时没有统一的“分解”航空事故、分析事故原因的做法,各国航空业专家对于历史上航空事故(事件)的分析不尽相同,我国民航系统除管制部门外的行业也暂未形成对于安全风险信息的定期收集、规范收集、统一收集的行业标准。

长期性收集缺失。由于过于强调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事件)的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相对忽略了中长期的信息收集和管理,导致数量众多的历史信息的缺失或丢失,因而对于安全风险的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或预判的能力不足。

解决办法和建议

变“个体”为“整体”。打通目前相对独立的安全风险信息“节点”之间的“关节”,由“点”到“线”再到“面”,变分散的风险信息管理为集中管理,变“个体”管理为“整体”管理,可在空管总局设立一个管控中心,统一管理下辖各个业务点的风险信息,实现安全风险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可建立安全风险信息“共享”与“协商”制度,定期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完善。

变“手动”为“自动”。对现有的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制度和手段进行“升级”,改变传统人工记录的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化设备,改造现有风险信息管理设施,开发自动监控、自动识别、自动采集、自动提取等功能,最终实现风险管理的“自动化”。

强化培训、提升理论水平。设备的升级换代最终还是需要在高素质的人员使用下才能发挥作用,加快空管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的理论研究、加强专业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加深业务理论和工作实践的检验与互动,尽快培养出一批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空管安全风险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实现民航风险管理深入、可持续发展。

将安全作为一种“文化”。世界上航空业发达国家已经将“安全”作为一种企业文化进行了全面推广,以美国为例,其在安全风险信息上报制度上开创性的“无惩罚”政策让航空业的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养成了自觉收集和上报风险信息的职业习惯,让美国航空业在风险信息收集方面成为一个成功的典范。中国应当充分汲取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在行业内推行“安全”文化的教育。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安全”无国界,中国已经是ICAO(国际民航组织)的理事国,应当加强与其他民航强国的交流,尽早实现我国民航风险管理的“国际化”,提高我国民航安全风险管理和预警能力。

安全风险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加强我国民航业安全运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民航业从业人员应当摒弃旧的观念和制度,向国际先进管理制度靠拢,尽早实现我国民航空管安全风险信息的有效管理和成功预警。

(北京民航华北空管局)

事故发生过程记录:根据事故发生的时间记录涉事航空器在各个时间点的动态与涉事人员的行动。

事故原因分析:依据Reason模型分析引发事故的可能因素与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即为空管系统的风险。

事故深层原因分析:分析并排查引发事故的系统性缺陷(包括可能的与确定的)。

意见和建议:对引发事故的各环节因素提出预防性意见和建议。

猜你喜欢

空管国民信息管理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高地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民航空管2018年运行统计公报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
如何做好空管质量安全管理体系(QSMS)内部审核的几点思考
空管自动化系统GPS时钟同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