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图的那些事儿之巴比伦泥板地图
2015-12-03撰文沈婷婷
撰文/沈婷婷
古地图的那些事儿之巴比伦泥板地图
撰文/沈婷婷
底格里斯河流域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统称两河流域,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现今所知存世最早、真正可以考据的第一幅世界地图就是在这里发现的。它现藏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一块未经焙烧的楔形文字泥板文书,成图时间约为公元前7世纪左右。高约12.2厘米,宽约8.2厘米。这块泥板文书不但是现存的最古老的世界地图,也是第一幅描绘海水环绕世界边界的海洋地图。它的正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文字说明,下部是一幅世界地图。考古学家称之为“巴比伦泥板地图”。泥板的另外一面,则是与这幅世界地图相关的文字。公元前7世纪的两河流域是新亚述王朝萨尔贡二世的天下,他统治的时期是新亚述王朝的鼎盛时期。萨尔贡二世前722年开始与萨尔玛那萨尔五世共同摄政,直到前709年萨尔玛那萨尔五世去世后才单独统治亚述。目前并不清楚他是否是提格拉·帕拉萨三世的儿子或是一位“篡位者”,不过他忠实地继承了自提格拉·帕拉萨三世以来的统治风格。
萨尔贡二世本名沙鲁金,意为真正的王。他本来应该延续帕拉萨三世的名号改名为帕拉萨四世。但他想效仿公元前2371年统一两河流域的阿卡德国王“宇宙四方之王”萨尔贡一世。于是自命为萨尔贡二世,开始吞并两河流域。
公元前721年萨尔贡二世征服以色列,迁其民于两河流域。公元前720~717年占领叙利亚全境。公元前714年大败乌拉尔图王国,毁其主神哈尔基神庙,占其南部大片领土,后又占领伊朗高原西北部米底地区。公元前710年,依靠巴比伦祭司和商人的帮助,击败马都克·阿帕尔·伊迪纳,成为巴比伦总督。势力远达小亚细亚和塞浦路斯岛。公元前705年死于攻掠伊朗的战争中。
在“巴比伦泥板地图”上就刻着萨尔贡二世的名字,考古学家也是根据这一重要线索推断出这幅地图的制作年代。“巴比伦泥板地图”由两个同心圆形构成。里面那个圆,代表的是世界的中心区域,它的四周环绕着“苦水”,在古代巴比伦语言中此词是指比无边无际的“海洋”要狭小一点的海域。
从“巴比伦泥板地图”之中可以看出古巴比伦城位于世界的中间,反映出萨尔贡二世的版图疆域,和新亚述王朝的世界观。地图最中央有个圆点,没有文字说明。有人认为它很可能是指尼普尔城,因为这个城市曾被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视为世界的中心。地图内层的世界中心区域不仅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不同的地方,而且还用楔形文字标明了地名。其中有的是国家的名称,例如“亚述”“乌拉尔图”。有的是城市的名称,例如“巴比伦、”“德尔、”“苏萨”等。还有些文字则说明了当地的地理特征,例如“沼泽、”“河渠”、“山地”等。
地图上的幼发拉底河从世界的中央穿过,与幼发拉底河交叉的长方形则是巴比伦城。根据史料记载,古代幼发拉底河确实曾经穿过巴比伦城,但是现今早已改道。幼发拉底河向南流淌,最后被两条平行线阻断。在这两条平行线中间,右侧有文字标明是“沼泽”,左侧标明是“河渠”。“沼泽”与幼发拉底河之间还有一个弯月形的连接带。可惜图上的文字已经破损,无法辨别,考古学家认为它极大可能是指波斯湾。地图中的这些特点,反映了古代幼发拉底河入海口的地理状况。幼发拉底河曾出土的一块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地图残片上,清晰地标明了“第6块泥板”的字样,说明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泥板地图就曾以“地图集”的形式出现。
迄今为止,考古学家发现了多幅古代巴比伦人绘制的城市地图和区域地图,但绘制成世界地图样式的仅此一幅。所以“巴比伦泥板地图”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稀世珍宝。国际著名地图学史刊物Imago Mundi就是以此设计刊标的。这幅地图自1889年公布后吸引了许多学者。令人惊叹的是,1995年大英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又找到了地图上的一个小缺块,从而使“巴比伦泥板地图”更加完整。
但是“巴比伦泥板地图”中的一些内容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例如亚述虽然被正确地标绘在幼发拉底河的东侧,但被错误地标绘在与巴比伦城平行的位置上。这样位于巴比伦北部的亚述在地图上出现在巴比伦的东部。而本来应当位于巴比伦东面的苏萨城,却被画在地图的最下方。此外底格里斯河以东的哈巴在地图上被标在幼发拉底河的西侧。幼发拉底河东侧的比特亚金也被误置于西侧。最奇怪的是地图上没有出现底格里斯河。
考古学家根据泥板地图上残存的3个三角推断,原图应该是七角星的样子,代表“岛屿”的含义。通过解读地图上的标识可知海岛是顺时针依次排列的。第一、二个海岛的标注已经损毁无法准确描述。第三个海岛“飞鸟难渡”,即不可到达。第四个海岛“黑夜如昼”,即夜晚明亮。第五个海岛“不见天日”,即完全黑暗。考古学家认为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可能从高纬度的国家那里获得了极昼极夜的知识。第六个海岛“公牛之角”,即会攻击来客。第七个海岛“日出破晓”,即日出之地。这些岛屿被认为是天界与人间的桥梁,均匀地分布于黄道之中,显示在夜空星宿之间。
(责编: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