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2015-12-02蒋伟峰

中国扶贫 2015年22期
关键词:欠发达低收入小康

蒋伟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扶贫开发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布局中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而建成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小康,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扶贫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第一次国内考察到广东讲改革,第二次到河北阜平革命老区看扶贫。习总书记国内考察多次看扶贫、重要会议多次谋扶贫、重大活动多次讲扶贫,深刻阐明一系列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扶贫开发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发展道路、总体布局的大事,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形成了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这些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对我们深刻理解扶贫开发在“四个全面”布局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不能掉队”的思想。2003年1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难点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欠发达乡镇。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又在不同场合分别强调:“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2015年5月27日,习总书记进一步提出,“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这些思想充分说明了我们要建成的小康是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不使一人一地掉队、如期实现的小康。

(二)“新增长点”的思想。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强调:“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2005年,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充分说明了广大欠发达地区通过发挥自我优势,特别是发挥生态优势,实现全面小康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仅不会成为发展的负担,反而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三)“内生发展”的思想。“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2003年1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两会”期间指出,在欠发达地区,要倡导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观念,强化自我发展能力。他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强调,扶贫要先扶志。这个“志”是内生发展的动力之源。2012年12月29~30日,习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时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这一思想充分说明了,欠发达地区不能光靠外力,只有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潜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精准扶贫”的思想。2003年1月20日,在浙江“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参加省人大温州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贫困地区也有100万元的富裕户,我们的扶贫要扶真贫,要把握贫困动态的变化,讲求针对性,使投入的钱真正让贫困户受益。” 2013年11月3日,习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2015年6月18日,习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进一步强调:“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这一思想充分说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人都能享有小康,是人人都能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小康,必须扶贫到点到家到根,找准穴位,精准施策,让每个困难群众得到帮助、感受温暖。正如习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致辞中所说的“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亲自部署亲自抓,充分体现了他的战略思维、为民情怀、责任担当,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家统计局2013年重新修订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监测指标体系,确定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个方面23项指标,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值为15000元(2010年不变价)。2015年5月,习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又对浙江工作提出了“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总要求。对照这些要求,浙江省要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可以量化的最核心指标——农民收入上,应该让全省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达到全面小康的标准、进而达到全国农民收入水平。

事实上,尽管浙江省农民收入长期位居全国第一,低收入农户收入总体处于前列,但对照更高标准情况并不容乐观。根据统计监测结果,2014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7251元,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73.3%、全省的40.7%。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入翻一番”的目标,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到2020年要达到11838元。按目前每年15%的增速,到2020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4000元左右,可以超过全面小康翻番的目标值、也可以达到15000元可支配收入的目标值。同时,201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9892元,按照目前每年增长11%以上的增速,到2020年可达18502元,如果浙江省的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要达到这个标准,年均增速必须保持16.9%。而要保持15%或者16.9%的增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是需要通过超常举措、过硬办法才有可能实现。还要看到,我们计算的达到的这些目标值都还只是现价,并没有计算物价指数;如果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要求的2010年不变价,则全省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还不能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

这还只是收入这一个指标,生活质量、公共服务等指标建设也还存在较大的压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0.5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浙江全省也只有8.57年,全省低收入农户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62%;恩格尔系数要降到40以下,2014年全省低收入农户的恩格尔系数为42.7……因此,扶贫开发任务之艰、时间之紧可想而知。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2020年只有四年多时间了,时不我待,要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刻理解习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的要求,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准发力,补齐短板,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层次和水平。

深刻理解和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统一摘帽”和“消除4600元”两个重大决策,增加26县和低收入农户的认同感、获得感

5月27日,习总书记在华东七省市座谈会上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6月18日,习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2015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对淳安等原26个欠发达县“统一摘帽”和“消除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4600元贫困现象”两大决策。在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省委又进一步提出紧扣“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推进城乡相向而行;紧扣“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省委的这些决策部署,完全吻合习总书记提出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战略要求。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总书记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26县统一摘帽的决策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新行动,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走向新阶段的具体实践。深入实施这一重大决策,加快推进淳安等26县全面走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路子。一是坚持功能导向。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有利于区域间发挥优势、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建设好美丽浙江,真正实现从原来的经济追赶型向功能互补型发展转变。二是发展生态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更加注重发展动力转换,不断增强生态经济“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增强特色产业竞争力、小县大城集聚力、创业创新驱动力、生态环境支撑力、公共服务保障力。三是完善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机制,优化专项转移支付支出结构,健全分类分档及财政奖补机制。今后对26县不再考核GDP及相关指标,大幅提高生态经济、生态保护、民生保障、居民增收的考核权重,通过实绩考核,形成“干得好的奖、增、加,干不好的罚、减、换”格局。总之,要通过26县的摘帽快跑,让26县生态经济成为全省经济的增长点,让26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提高低收入农户生活质量。什么是超常举措,什么是过硬办法,什么是政策组合拳?习总书记已经为我们出好了题目,我们要想真招、谋实招。

一是谋划“十三五”规划。要围绕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提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加快缩小公共服务和民生差距,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等问题,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等方面,增强低收入农户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坚持“相对贫困”理念,认真研究新一轮扶贫标准,始终把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那部分人群作为扶持对象,缩小人群差距。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是打好政策组合拳。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扎实做好消除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工作,抓紧谋划消除55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的工作。以低收入农户是“哭了”还是“笑了”为标准,完善扶持政策。原来扶持政策要深化,新的扶持政策要开拓。要更多地采用财政贴息、折股、组建专业基金等办法,撬动更多的银行资金、社会资金进入扶贫领域。以丰收爱心卡为载体的扶贫小额信贷,力争2015年放贷15亿元。大力推广天台县等地在“消除4600元”工作中,把财政扶贫资金折成股份,配置给低收入农户,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做法。整合财政扶持资金,在省农业发展投资基金内设立扶贫开发子基金,支持26县生态保护建设、重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带动性强的农民增收重大项目。在加强扶贫开发的同时,要强化政府的兜底帮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低保制度,落实补差标准,加快标准衔接,探索把救助的内容从原来的只解决温饱转向基本保障小康。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确保扶持对象有策可施、有人专管。

三是广泛动员参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开发,也不仅仅是扶贫办一家的事,是全社会共同的事。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能部门的职责。完善扶贫结对帮扶机制,落实好与扶贫重点村的年度帮扶计划,加快改善帮扶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特别是发挥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以10月17日“扶贫日”为载体,开展各类帮扶活动,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猜你喜欢

欠发达低收入小康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我家的小康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娶低收入老婆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