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产业优势 搞好精准扶贫

2015-12-02徐兵

中国扶贫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南康贫困户对象

徐兵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产业支撑,贫困群众很难脱贫致富,扶贫开发也难以持续。素有“江西温州”之称的南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扶贫攻坚战中,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五年决战同步小康”战略部署为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工业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全力实施产业扶贫,带领贫困群众“拔掉穷根”,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探索出精准有效的“南康模式”。

在对象上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只有把扶贫对象精确找出来,把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精准定位,才能确保真扶贫、扶真贫。为此,南康在精准识别中做到三个“结合”:将统一标准与自定条款结合起来,让群众认可;将评定贫困对象与村民代表小组民主评议结合起来,让群众知道;将政府核实公示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让群众答应。

通过按照国家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南康收入倒排,对照自定的“九不准一必须”前置条件,按照“一评二审三公示四签字”的程序(即村民代表小组评议,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乡镇审核、区扶贫办复审,村级公示、乡镇公示、区级公告,帮扶干部签字、村主任签字、乡镇负责人签字、贫困户签字),精准建档贫困户29226户,贫困人口93495人。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南康认真做好致贫原因调查分析,进行区分类型、科学分类,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从致贫原因上,将贫困人口分为七类,一是无就业技能的;二是找不到适合工作岗位的;三是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致贫的;四是无发展启动资金、技术的;五是因环境恶劣致贫的;六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的;七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从帮扶角度上,将贫困人口分为三类:第一类,有劳动力,但缺少发展门路、缺技术、缺资金的,通过产业扶贫、技能培训、金融扶持或进城就业等,帮助发展脱贫;第二类,没有劳动力或因病致贫的,在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租入股获得收益的同时,通过完善低保、医保、大病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等措施实施救助兜底;第三类,有部分劳动能力的,通过采取发展产业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办法,帮助提高收入。

在帮扶上有的放矢

精准施策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措施,才能使“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精准施策的过程中,南康注重做好两个“关键”:

一是制定帮扶措施关键要结合区域实际,既要突出扶贫优势,拓展扶贫面,又要注重扶贫难点,啃下“硬骨头”。

二是实施贫困户帮扶措施关键要因户施策、综合施策、叠加施策。围绕产业帮扶全覆盖,南康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基础较好、市场较旺、重大项目多、工业园区、生产聚集区承载能力强等优势大力实施工业产业扶贫,充分依托农业基础较好,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扶贫,做到不同区域间各有侧重,更加精准。

工业产业扶贫的强力带动。家具和服装是南康吸纳就业的两大主要传统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仅家具、服装等传统产业新增农村贫困人口就业超过4000人,解决约1.1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目前,南康共有7200多家家具企业、1600多家服装企业,并按照建设全产业链配套公共配套服务平台思路,打造家具千亿产业集群目标;以打造“全省著名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为契机,积极实施国际服装贸易中心、服装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服装百亿产业集群。围绕这一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南康把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优质就业、稳定就业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建立“多位一体”的综合就业帮扶机制,创新地搭建起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政府与企业联合开发灵活就业岗位、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帮扶就业、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大力推动职业介绍就业五大就业扶贫平台。今年以来,南康共实施就业扶贫专项资金2827.66万元,其中实施聘用贫困户就业工资补贴1075.02万元。为贫困户创造6500个工作岗位,已实现10000人以上贫困人口通过就业脱贫致富。

农业产业扶贫的长效持续。农业产业是扶贫攻坚重要的着力点和长效脱贫的支撑点。南康区立足于贫困地区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以发展油茶、甜柚、优质稻、蔬菜、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为抓手,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扶贫规划,依托23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246家农民合作社、103家家庭农场、306户专业种养大户的带领驱动作用,大力实施五大优势农业产业扶贫,并通过创新帮扶机制,搭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农户)”“扶持、奖补龙头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等模式,实现贫困户捆绑脱贫和在家门口就业脱贫。近一年来,已实施产业扶贫专项资金3174.12万元,其中发放龙头企业(基地)聘用贫困户用工工资补贴962.3万元,新成立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带动3000户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吸纳8000余人就业。

民政救助扶贫的保障兜底。对于因无劳动能力和因病致贫的贫困对象和贫困家庭,他们是处于所帮扶的贫困对象的底层人群,是整个帮扶工作中帮扶难度最大、帮扶成效显现最小、脱贫进程最慢的特困人群,但更需要政府投入更多工作精力和实施更大帮扶力度。

为此,南康通过实施“三个一”保障扶贫措施来确保这些特困人群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一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五保”、低保补助标准和覆盖面,并将其社会养老保险纳入政府代缴范围;同时全面实施农村敬老院提档升级工程,加快推进乡镇农村敬老院建设,让需要供养的特殊贫困群体能在区福利院、乡镇敬老院和社会养老机构实现全部集中供养,实现特困人群基本生活有所依。

二是采取“提标准(提高区级医院实际补偿比、提高部分区外非定点医院报销比例、根据新农合基金结余情况进行二次补偿)、降门槛(精准扶贫对象大病保险起付线下降50%、实施先住院后付费)、扩范围(政府为每位扶贫对象每年出资35元购买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让贫困对象拥有新农合、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四道医疗保障、增加5种常见慢性病纳入新农合门诊大病补偿范围、增加10家省外医院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区外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等措施,让贫困对象有病能就医,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现象的发生。

三是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同时,加大临时救助配套资金投入,开展对因病、因灾、因残、因学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救急难”工作,积极帮助其渡过难关,解决暂时困难。

同时,让具有劳动力的贫困对象通过培训掌握一至两门职业技能或农业技术,是帮助贫困对象发展产业或上岗就业的重要一环,也是南康区实现精准扶贫“4321”基本脱贫工作目标(即2015年脱贫40%、2016年脱贫30%、2017年脱贫20%、2018年脱贫10%)的重要保障。南康依托自身优质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和产业优势,成立了精准扶贫就业培训领导小组,设立了精准扶贫就业培训定点机构,通过建设“1+N”扶贫培训网络体系(即精准扶贫培训学院+家具研发院+光明电商孵化基地+行业部门培训机构+乡镇、街道、园区培训机构+企业、基地、合作社等培训机构),采取培训学院集中培训、企业基地现场培训、技术人员上门培训等方式,对贫困户劳动力开展“四免一补”式(免除培训费、教材费、实习费、住宿费;补助培训期间的伙食费或补贴基本生活费)专项技能培训。目前,已累计投入精准扶贫培训专项资金338.12万元,并用3年时间,逐年帮助48634名贫困户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拥有脱贫致富技能“法宝”。

在项目上注重实效,让责任负责到底

加强扶贫项目科学管理,确保扶贫项目跟着贫困户走,使项目更加惠及贫困户,发挥更多扶贫成效。南康区通过有效整合各类涉农惠农项目869个,集中安排于精准扶贫,使3.42万名贫困人口从中获益,发挥了项目汇聚效应。例如,开展产业投资扶贫,按照“分红不分本、分利不分股、人变本不动”的原则,整合纯低保户、五保户的帮扶资金,由区工投公司全资子公司(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政府持股,统一经营,在园区兴建家具标准厂房,实行入股分红,产生稳定收益。收益用于补助在册五保户和低保户距离脱贫的差额部分和因病、因灾、因学致贫的享受专项补助政策后仍特别困难的贫困户。再如,通过“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对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或吸呐就业的,加大对其基础设施扶持力度。

打好扶贫攻坚战,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为扎实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南康区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帮扶责任机制,通过每位区领导挂点联系一个乡镇(街道)结对帮扶一个村;每个精准扶贫帮扶单位挂点帮扶一个或一个以上行政村,做到帮扶到村全覆盖;通过“1086”结对帮扶贫困户方式(即区级领导干部每人结对帮扶10户,科级干部每人结对帮扶8户,普通干部每人结对帮扶6户)及剩余的贫困户由乡镇(街道)干部包干托底,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并实行联系帮扶五年不变,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同时,建立了严格考核追责机制,将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评和干部选拔任用评价体系,制定扶贫开发考评办法,制定干部帮扶考核细则,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考核、进行排名并通报,对连续两次倒数后两名的予以黄牌警告,对工作突出、减贫效果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符合任用条件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不达标且位于后三名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

猜你喜欢

南康贫困户对象
神秘来电
南康区:“三融合” 振兴美丽乡村
南康水厂超滤膜池自控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南康漳州龙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老年大学校歌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