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要做“三种人”
2015-12-02陈庆客
陈庆客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如期脱贫,已进入攻坚拔寨阶段。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村干部”)深入最贫困村庄,既是凝心聚力、解决贫困群众突出问题的有效抓手,也是一线练兵、为干部成长提供广阔舞台的重大举措。做好驻村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驻村干部必须尽快适应从城市到农村的角色转变,准确把握从传统到创新的思维转换,扎实推进从“漫灌”到“滴灌”的方式转换,做群众的贴心人、发展的领路人、班子的带头人。
做群众贴心人
驻村干部处于服务群众最前沿,树立党政干部良好形象第一线,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的排头兵。驻村干部要深刻认识肩负的重要职责,以良好的品德、形象、作风和工作水平,积极承担起推动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使命。
去掉官气“接地气”。习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真扶贫、扶真贫”。驻村干部远离家人、远离都市,把全部精力放在为帮扶村谋发展上,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贫困群众对他们也翘首以盼,期望很高。但是,对那些不了解农村情况,不会做农村工作,甚至嫌农村脏累,搞走读、挂名等形式主义的干部,群众是不会欢迎的。各级驻村干部只有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严格按照“三严三实”要求,真正沉下心来,深入联系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说农家话、做农家人,才能广泛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向全社会传递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的“正能量”,从而为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工作到位“不越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各级驻村干部都是政治素质高、理论素养好的优秀干部,驻村后急于一展身手,想尽快打开局面。但农村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可谓千头万绪,但工作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级党组织开展工作,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又有效调动基层组织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工作中不缺位,也不要越位,不能让扶贫对象躺在家中悠然睡大觉,而驻村干部却在为其劳动。
找准路子“定调子”。习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一方面,驻村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会发现许多上级不了解的问题,能够详实掌握群众贫困状况和发展诉求,找准发展路子,进行精准扶持。另一方面,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和贫困村、贫困户研究脱贫任务,定好帮扶目标,既要确保如期完成帮扶任务,又要坚持“底线思维”,瞄准最贫困群体,解决最迫切的问题,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能开“空头支票”。同时,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有效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驻村期间有什么设想、做什么事情,每年计划做哪些工作,什么时间完成村和户的脱贫任务,都要向群众讲清楚,树立群众信心,带领群众共同努力,一同脱贫致富。
做发展领路人
2015年是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一年。如果把精准扶贫比作“滴灌”,扶贫项目资金比作“水”,那么驻村干部就是滴灌的“管道”。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驻村干部既能甘于奉献、善打硬仗,又要顺应信息化大潮,创新思维、超前谋划,推动贫困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以信息化促进精准化,绘好路线图。随着全国扶贫建档立卡系统的联网运行,扶贫开发有了自己的“大数据”。数据精准的关键在于村级调查登记数据。驻村干部作为项目实施者、调查组织者,要遵循“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思路,将数据建设贯穿工作全程,定期入户调查,随机采集登记,掌握第一手资料。要将规划实施情况及时体现于系统,分阶段提出目标,分类别制定措施,分层次落实责任,绘制帮扶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让信息坐上“直通车”,形成“全国一本账、上下一盘棋”。同时,要让群众全程参与管理和监督工作,完善帮扶纸质台账,确保经得起群众评判和时间检验。
用大数据推动大扶贫,形成大合唱。大扶贫需要大数据引领推动。用好大数据,驻村干部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规划衔接。以行业部门规划为基础,开出贫困村、贫困户“需求清单”,协调各类帮扶力量“对号入座”“照单抓药”,实现扶贫政策、资金、项目与贫困村贫困户需求精准对接。二是做好政策衔接。对贫困老年人、生活困难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等群体,与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做好政策衔接,完善医疗救助、低保救助等兜底性扶持。三是做好管理衔接。通过第三方监督等方式,提交行业部门帮扶成绩单,争取有关部门单位的重视和支持,加快推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建设。
把创新点转为增收点,催生内动力。精准扶贫需要新思维来创新推动。驻村干部要抓住“电商下乡”契机,把信息服务引进来,让邮政、电信、金融等进村入户,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要让农产品走出去,让“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向广阔市场,实现供需对接,使群众“坐地生财”。要利用金融扶贫“四两拨千斤”作用,推进风电、光伏、地热等开发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适合规模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产业链,逐步提高抗风险能力。
做班子带头人
驻村干部的任务,主要是加强基层组织、推进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归根结底,就是要通过宣传引导,帮助村党支部找准工作切入点,谋划好长远发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如期稳定脱贫,促进帮扶村持续协调发展。
带个好班子,激发自我发展动力。贫困村的发展,需要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引领带动,要有个好支部。驻村干部都是机关优秀干部,受党培养多年,作为“第一书记”,要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将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带给党员干部,使他们成为管理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为贫困村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要建立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让党员带群众,群众看干部,使村党支部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要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来凝聚人心,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搭个好平台,夯实稳定脱贫基础。精准扶贫,是为了稳定脱贫。驻村干部要正确处理一时成绩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抓住新机遇,探索新模式,为贫困村贫困户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基础。要大力推行商业性保险,开展扶贫小额意外伤害保险、农户农房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等,提高群众防御意外灾害能力。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农村资源禀赋和广阔市场做足文章,让信息化服务进村入户,让智力扶持引领创新发展,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即使驻村结束也要长期关心关注帮扶村发展,持续开展结对服务活动,真正结对认亲交朋友。
留个好底子,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精准脱贫既要看群众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又要看群众的认同感、满意度,是否“安居乐业”“农村人过上城里日子”。
一是要注重差别化服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增多等问题,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把他们集中供养起来。
二是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成立文化站、活动室等便民场所,引导群众开展文体健身活动。
三是积极培育新风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摒弃攀比思想、小富即安意识等不良倾向。
四是全面推行村务公开管理,村里的事情让群众清楚、让群众参与,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村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