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保乳手术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02孙荣能赵迎春陈剑平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5年6期
关键词:保乳手术复发影响因素

孙荣能 赵迎春 陈剑平

[摘 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手术复发率及其影响因素,总结改善患者预后的干预措施。方法:2010年5月~2012年5月两院收治行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随访时间≥3年的3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3年局部复发率为5.5%。年龄≥60岁、肿瘤分期Ⅱ~Ⅲ期、存在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局部复发率仍较高,针对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行早期干预有望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 乳腺癌;保乳手术;复发;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6-065-03

DOI:10.11876/mimt201506026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对女性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50万患者死于乳腺癌,其发病率仍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1]。乳腺癌根治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3]。随着乳腺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及患者对美观度要求提高,乳腺癌保乳手术增多。文献报道,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长期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3]。然而,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率较高,如何有效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问题。本研究以两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329例行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意在探讨影响乳腺癌乳腺癌保乳手术复发影响因素,探讨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两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行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随访时间≥3年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共329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4岁,平均(43.9±14.2)岁,肿瘤直径1.3~5.1 cm,平均(1.8±0.6)cm。肿瘤部位:左侧158例(48.0%),右侧171例(52.0%);肿瘤所在象限:外上象限162例(49.2%),外下象限31例(9.4%),内上象限76例(23.1%),内下象限60例(18.3%);肿瘤TNM分期(国际抗癌联盟分期标准)[4]:Ⅰ期106例(32.2%),ⅡA期115例(35.0%),ⅡB期58例(17.6%),Ⅲ期50例(15.2%)。

1.2 研究方法

使用术后紧密跟踪、预约定期复查、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术后局部复发情况,按照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能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将存在统计学差异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对影响乳腺癌保乳手术预后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29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2±0.9)年,其3年局部复发率为5.5%(18/329)。

2.1 影响乳腺癌保乳手术预后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术后化疗情况、术后放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影响乳腺癌保乳手术预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以年龄、营养状态、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情绪状态、对乳腺癌了解情况、术后化疗、术后放疗及乳腺癌家族史为自变量,以患者乳腺癌保乳术后是否出现局部复发为因变量,结果表明,年龄≥60岁、肿瘤分期Ⅱ~Ⅲ期、存在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危险因素,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保护因素(P<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多数学者认为,乳腺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从局部到区域淋巴结最后至血液纯解剖转移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故手术效果多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远处微小转移灶,与局部切除范围无明显关联[5]。该理论为乳腺癌保乳手术实施及推广奠定了基础。乳腺癌保乳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风险低、恢复快等优势,且能够有效保证乳房外观美学,有助于患者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改善,但具有较高局部复发率[6-7]。

在本研究中,329例患者3年局部复发率为5.5%,因此,明确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影响因素,是指导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关键环节。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60岁、肿瘤分期Ⅱ~Ⅲ期、存在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年龄逐渐提前,年轻患者占比日渐上升,我国乳腺癌发病高峰处于40~50岁年龄段,较欧美女性提前约10~15年,主要与中青年女性卵巢功能旺盛、内源性雌激素含量较高有关[8-10]。较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使激素受体处于低表达状态,导致多数肿瘤细胞处于细胞分裂S期,复制能力极强。相较而言,年龄≥60岁老年乳腺癌患者S期细胞比例较低,分化程度较高,肿瘤周围新生血管形成速度较慢,理论而言,肿瘤细胞营养不足应使细胞生长速度受到限制、淋巴及血道转移风险下降[11]。然而,Litière等[12]研究发现,老年乳腺癌患者局部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与本研究结论一致,考虑与年轻患者对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等辅助治疗方案较为敏感、耐受性较高有关。此外,多数年轻患者确诊时往往处于病程早期,手术对肿瘤细胞清除更为彻底,对患者预后改善亦具有积极作用。

肿瘤分期较高、存在淋巴结转移是公认影响乳腺癌保乳手术预后重要因素[13-14]。因此,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将肿瘤直径≤5 cm定为保乳手术适应证。随着近年来新辅助化疗广泛应用,该适应证有所拓宽。同时,本研究发现,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保护因素,术后实施充分化疗、放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Medrek等[15] Fan等 [16]指出,保乳手术后行规范化放疗,可使患者5年局部复发率降低20%以上。因此,针对存在年龄较大、肿瘤分级较高、存在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患者,应重视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目前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年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放化疗对患者复发情况均有着明显影响,针对存在术后局部复发危险因素患者,应加强个体化护理与指导并实施科学术后综合治疗手段,有望改善其预后,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ffect of radiotherapy afte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on 10-year recurrence and 15-year breast cancer death: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or 10 801 women in 17 randomised trials[J]. The Lancet, 2011, 378(9804): 1707-1716.

[2] 周力恒,陆劲松.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C].//第十三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0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315-317.

[3] 宣立学.我国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现状[C].//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内分泌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38-41.

[4] Goldhirsch A, Winer E P, Coates A S, et al. Personalizing the treatment of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highlights of the St Gallen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Primary Therapy of Early Breast Cancer 2013[J]. Annals of Oncology, 2013, 24(9): 2206-2223.

[5] 王敏, 王先明. HER-2 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多因素研究[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3, 17(3): 161-165.

[6] Houssami N, Macaskill P, Marinovich M L,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surgical margins and local recurrence in women with early-stage invasive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breast-conserving therapy: a meta-analysis[J].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2014, 21(3): 717-730.

[7] Lowery A J, Kell M R, Glynn R W, et al.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by receptor phenotype[J].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2012, 133(3): 831-841.

[8] 耿文文, 张斌, 梁新瑞, 等. 年龄对保乳术后局部复发风险影响[J]. 肿瘤, 2012, 32(12): 1009-1014.

[9] Giuliano A E, Hunt K K, Ballman K V, et al. Axillary dissection vs no axillary dissection in women with invasive breast cancer and sentinel node metastasi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2011, 305(6): 569-575.

[10] 郭峰, 侯信明, 任立军, 等.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育龄期乳腺癌患者复发及生存情况影响[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2(11): 1398-1402.

[11] 郝雅婷.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预后分析[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

[12] Litière S, Werutsky G, Fentiman I S, et al. 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 versus mastectomy for stage I–II breast cancer: 20 year follow-up of the EORTC 10801 phase 3 randomised trial[J]. The lancet oncology, 2012, 13(4): 412-419.

[13] 高妍. 32例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D].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 2011.

[14] Groheux D, Giacchetti S, Moretti J L, et al. Correlation of high 18F-FDG uptake to clinical, pat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prognostic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J]. 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 Molecular Imaging, 2011, 38(3): 426-435.

[15] Medrek C, Pontén F, Jirstr02m K, et al. The presence of 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 in tumor stroma 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Bmc Cancer, 2012, 12(3): 306.

[16] Fan C, Prat A, Parker J S, et al. Building prognostic models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sing clinical variables and hundreds of gene expression signatures.[J]. Bmc Medical Genomics, 2011, 4(1): 3.

猜你喜欢

保乳手术复发影响因素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肥胖患者结肠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观察
69例再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中青年乳腺癌肿瘤乳房比例对保乳术后乳房美观度的影响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效果观察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