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20峰会:中国的多重角色

2015-12-02蒋涛欧阳开宇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3期
关键词:金砖峰会货币

蒋涛+欧阳开宇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当地时间11月15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引用古代先贤名言“把脉”世界经济发展。

14日至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安塔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习近平在峰会上表示,当前形势下,亟需我们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怎么看,要精准把脉世界经济形势。二是‘怎么办,要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就业开出良方。”

“这就像一个人生了病,看起来是感冒发烧,但根子在身体机理出了问题”。习近平强调,找准了病灶,就要对症下药。

中国的多重角色

此次峰会主题是“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金融危机已历七年,但复苏高度脆弱,增长之困凸显,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更趋分化。

在题为《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的讲话中,习近平对世界经济首先给出“一个基本判断”: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

习近平还强调指出,现在看来,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复杂程度远超以往,解决起来需要综合施策,绝非一日之功。这就是为什么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已经7年,世界经济恢复仍然缓慢、增长仍然脆弱的原因。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经济学家和政府的预期。这既反映出此次金融危机的特殊性,又说明各国尤其是大国,在应对危机方面还有不足和可以改进的方面,特别是传统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改革方面还不到位。从习近平讲话可以看出,中国对此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习近平在会上开出中国的“药方”。“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习近平引用清代魏源的《默觚·治篇八》中的古语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提出四点建议:形成合力——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增强潜力——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激发活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注入动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认为,要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就需要汇聚全球共同行动、共赢发展的信心和力量。G20正是“多边搭台,双边唱戏”的外交大舞台,是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有利于增加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制度性话语权”,这一不久前首次出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的词汇在这次G20峰会上得到充分体现。全会提出,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近些年,G20峰会之外,金砖五国领导人以非正式会晤方式在G20峰会开始前先行协调立场,已成惯例。

“我们要相互支持和呼应,进一步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变,既注重周期性政策,也同步推动结构性改革。”当地时间11月15日上午,习近平在此次金砖五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上提出这一主张,得到金砖国家的一致响应。

分析人士指出,G20峰会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大国经济协调的重要平台,包含了三种力量:一是七国集团,即美英等老牌工业化国家;二是金砖国家,协调机制在深化基础上有所升级;三是既不在七国集团,也不属于金砖国家的中等强国,如韩国、土耳其、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

“中国在这三类里都具有话语权,本身是金砖成员国,而且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可以和七国集团对话,其他中等强国则希望可以被吸纳到金砖国家,这是中国在外交上的多重身份和资源。”王义桅说。

“明年9月,我将在西湖之畔欢迎各位。”习近平11月16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工作午宴上,向二十国集团伙伴们发出盛情邀请。届时,G20峰会将首次在中国举办。官方消息称,中国作为2016年G20峰会主席国的工作将从2015年12月1日开始。在“中国主场”,中国的多重角色都将发挥更进一步的作用

王义桅进一步指出,G20峰会之外,中国倡导的在APEC范围内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也是体现国家制度性的安排。在全球性的新一轮规则贸易和全球谈判中,增强中国的声音,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影响中国制度性的走向。

11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土耳其G20会议期间举行非正式会晤。图/新华

人民币“入篮”

此次G20安塔利亚峰会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完成特别提款权审查报告,明确指出人民币满足可自由使用标准,建议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中方对此表示欢迎,也期待金砖国家继续支持人民币‘入篮。这有利于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将是一个共赢的结果。”习近平在峰会期间表示。

此前,IMF总裁拉加德在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发布声明称,其本人支持IMF工作人员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建议。IMF工作人员分析认为人民币已满足“可自由使用”货币的要求,因而建议其应该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的第五种货币。IMF执行董事会将于11月30日开会审议最终结果。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IMF工作人员认可人民币符合加入SDR的标准,标志着这一进程从工作层面来讲已经通过。尽管本月底执董会上各国执董代表也会有自己的考虑,但如无意外人民币届时将可以加入SDR。”

1969年,IMF创立了特别提款权(SDR),即IMF成员国对可自由使用货币配额的潜在债权,其实它是一种补充性的国际储备资产,是IMF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的记账单位,被形象称为“纸黄金”。

自SDR创立以来,IMF已对其成员国进行了4次SDR分配,累计创造了2040亿SDR,相当于2815亿美元。

“这也将标志着 IMF首次将一个新兴经济体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大大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舞台的地位,新兴市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象征性意义巨大。”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赵锡军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世界以及整个国际货币体系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体、第二大经济体,其在大量资金和贸易往来中使用其他货币计算将使该货币承担巨大压力。人民币加入SDR后地位得到提高,将使全球经济进一步减少对少数几种货币的依赖,并在货币储备、跨境贸易、投资等领域中获得更多选择。

不过,储殷提醒,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加入SDR就完成了,而是一个长远目标。中国金融改革基本方向在于提高整体市场化程度,逐步与国际市场对接,从而为广泛使用人民币带来更大便利,让它能在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金砖峰会货币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2017年金砖五国电影展”举行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创新合作为金砖国家增色
G20匹兹堡峰会总结与展望
第二期《漏洞在哪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