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孩子们爱上数学

2015-12-02蒋绍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11期

蒋绍平

【摘 要】兴趣是孩子爱上学习的先决条件,学生对数学课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数学学习的效果。只要能培养好孩子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成就感,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学。教师应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爱上数学课,让他们能在数学课中享受知识带来的充实与愉悦。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从事数学教学30余年,几乎每年带的班级期末全县统考数学三率(特优率、优生率、及格率)都排全县前茅。数学是一门既枯燥又十分有趣的学科,很多人都认为数学学得好天赋很重要。其实不然,只要能培养好孩子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成就感,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学。小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笔者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采用不同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心理学中把人的性格分成九种。它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理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活跃程度强的学生,采用鼓励和指正兼顾的方式,一方面允许活跃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活跃性格的学生往往不够踏实和细心,对不好的地方要及时指正。而活跃程度差的学生,则更多的采用鼓励和提问的方式,在提问相对简单问题的时候增强其自信心。规律性好的学生,不需要管理太严格,根据其进度和实际情况,更多的在学习方法上探讨改进。而规律差的学生,则需要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清学习和其他事情相比的重要性。主动性强的学生,发挥其良好的性格特征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知识点得到更好的巩固和提升。主动性弱的学生,多以鼓励和督促为主,同时注重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告知家长一起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适应性好的学生,可允许其适当增加学习内容和相关数学知识。适应性差的学生,采取多沟通交流的方式,并帮助其跟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范围不同,采用在生活中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方式也要多样化。不同学生的反应力是不一样的,反应力多来自先天遗传,但后天的训练也能改善学生在学习中的反应力。比如在课堂中做一些数字小游戏,既增加趣味性又训练学生的反应力。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一样,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和考试时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水平。针对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在考试的时候不断地自我暗示,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分心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最头疼的事情,如何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也是所有老师一直希望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上半节把数学教学中最核心和重要的方法和知识点先讲解和标注出来,下半节课则采用习题练习和案例操作为主。建议每个家长都看看这本书《小学生全方位提高学习能力的300个经典游戏》,跟自己的孩子一起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能力。

二、让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更加喜欢数学

要想学生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数学,老师就必须有亲和力,跟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增强情感上的交流,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用老师的亲和力感染学生。教师拥有较高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往往会使自己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家里无人看管监护,他们中有孤儿,有单亲家庭的孩子。许多孩子都因为溺爱、娇惯、或者缺爱导致性格上任性、以我为中心,或者性格孤僻,不爱合群。这对老师与学生的亲近增加了阻碍,对老师的亲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采取一系列措施成为他们良师益友,用我们的亲和力感染学生。跟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好动,与他们一同打乒乓球、打篮球、打羽毛球、拔河等。旁观的学生们则参与啦啦队和裁判计数中来。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格。见了学生问声好、主动和学生打招呼。在教学中,做到平易近人,表扬、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发言,做到表扬、鼓励的话不离口,常常抚摸学生的头不离手。增强情感上的交流。学生需要关怀、帮助的地方,教师要做到有求必应:有的学生家庭困难我就提请学校解决寄宿生生活补助;有的学生思念家里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和在处打工的父母我就用我的手机给他打。

三、以成就感建立学生自信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成就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石。成就感能更好的激发人们奋斗的潜力,成就感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最高一个层次,在孩童时期,成就感就是建立完整自我的灵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就是来源于其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们要用成就感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或享受到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得到的成就感,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天赋更加自信,对数学这门学科也更加有兴趣。

1.把抽象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在教学中利用图形、线段、实物、假设法等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加强理解和情景记忆。如在教几何图形的认识,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时,我利用实物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动手画、用心记,很快掌握了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有几条边,正方体、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它们有几个面,侧面积与表面积之间有什么不同,周长和面积的区别,为什么周长、面积和体积的单位不同等。

2.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体验成功。有一些分数除法应用题,表示单位“1”的数量是未知的,这就使解决问题有了难度。如果利用比的意义,则会有效降低思维的难度,从而巧妙的解答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获得成功感。如:“某校六年级二班原来男同学占班级总人数的,后来分班又进来12名男同学,这时男同学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一半。问该班级原来有同学多少人?”思考:这道题目中两个分数的单位“1”是不统一的,而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把这两个分数的单位“1”统一成题目中唯一不变的女生人数的量。很明显,按一般方法解比较麻烦,列式为12÷(1-)÷(1-);或设该班级原来有学生x人,列方程:(x+12)×(1-)=x×(1-),x=36。然而利用比的意义可找出所求数量与已知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其方法是:把唯一不变的女生人数的量看作“单位1”,那么原来的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1:2,现在又有12名加入后的男生人数恰好与女生人数相等,也就与单位的量相等。这样,很容易列出如下算式:12÷(2-1)×3=36(人)。

3.用鼓励去呵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个人都有表现欲,都有自我认同感,都有好胜心,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信心,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多鼓励不指责,多表扬不批评,在课堂上,要常用表扬用语,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在喜悦和快乐中再次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