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12-02刘友春
刘友春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的被动学习有效地转变成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分享知识的快乐中学到新知识、新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日常的口语交流的技巧,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对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和评价。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运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获得初步的语文素养以及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促进学生在内容表达、语篇理解、知识运用等能力的提高。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笔者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基础。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情况下,前后桌4人组成一个小组,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比较容易实现。组织学生民主选举1名组长,1名记录员,负责组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民主推荐1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或老师汇报合作学习情况,本组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这样组内每人都有角色,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轮流担任角色,人人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把握合作时机,教给合作学习方法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学习呢?我们可以针对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在老师启发引导之后,学习小组的成员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一般说来,开展合作学习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时机:一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的时候;二是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三是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四是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五是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六是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的时候。独立思考。这是小组合作的必要前提,也是学生之间互动互助的基础。小组讨论。这一步是合作阅读的核心环节。根据讨论的内容不同,讨论可以是辩论式的,可以是诊断式的,也可以是互补式的。例如,《纸船寄母亲》的第一课时,在课前老师就事先布置给学生查阅有关冰心生平创作的有关资料,在课上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品味诗歌时,教师先提出问题: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作者为什么要借纸船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然后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全,划出诗歌中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画重点字词去体会。最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言。这一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学生对理解与解决问题有了一定认识,这时老师总结学法:画重点字词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以生为本,激发学生主动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阶段学习的情况,提出几个有针对性且环环相扣的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根据问题互相讨论,充分发挥发散思维,提出个人见解,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思维上产生共识,扬长避短,共同进步。如,我在上《狼》一文,我问同学们,从屠夫对付狼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屠夫?有的说机智,有的说并不机智。屠夫很笨,他先“投以骨”让“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何不同时投两骨,让两狼同时得骨止,然后借机逃走,这样就会避免后面的麻烦和危险;文中“乃悟前狼假寐”意思是说,才明白前一只狼是假装睡觉,一个‘才字,说明屠夫反应迟钝,事后才明白过来,这就不能说明他聪明机智;至于他能够知道“奔倚其下”,跑着躲靠在麦秸垛下,这是一般人的本能。这一点上根本看不出他有什么机智!学生合作讨论非常热烈。此时,教师不能只做旁观者还要做好教学组织活动,我们老师还要深入各小组,有些难度大的问题可以与学生共同解决,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入研究,不过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将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影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拓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联系各组,传递各组讯息,优劣互补,起到桥梁的作用。由于所有问题的设计难易适度,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不难回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高,参与的兴趣就浓厚。在分组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学生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的学习,常常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比如,学了《杨修之死》一文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了一些别开生面的辨论会,围绕“杨修的死因”展开讨论。辩论前各组先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研究了辩论的策略和应对措施。在辩论的过程中,各组据理力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表现了强烈的参与和竞争意识。这场辩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参与和竞争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小组参与的富有竞争性的学习活动,如分组朗读、背诵,戏剧、课本剧表演比赛等。各组学生的参与积极,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们的思维状况,参与的积极状况及兴趣程度。可见,分组教学活动能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丰富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加深对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