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沙角
2015-12-02王锐丽
王锐丽
沙角海事处综合办公室科员张芬玲,是沙角海事处建站以来,并坚守至今的为数不多的“元老”之一。
笔者企图从她个体的角度还原沙角海事的历史,尽管可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但至少这是她真实的记忆。女性与生俱来的细腻、柔韧,或许会给这段历史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任何历史本就由人来书写,而书写者的智慧正体现在以恰到好处的方式和中正温情的笔墨,带读者走进那段或知或不知的往事里。
建站
沙角监督站因服务沙角电厂而设,与电厂自然有着微妙的姻亲。
上世纪80年代,广东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腾飞,用电需求也同步猛增。为改变用电紧张的局面,广东谋划建立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沙角电厂。
沙角发电厂运营所需的煤炭全部从中国山西和内蒙古购买获得。该电厂地处经济发达、人烟稠密之所,但建造时轻视环保,没有安装脱硫等设施,导致废气和煤灰直接排入空气和水中,造成严重的酸雨危害和珠江水质污染,成为整个珠江三角洲最大的污染源。这是后话。但在当时,沙角电厂却是实实在在解决了用电问题。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煤运的安全进港,服务煤运船舶,沙角电厂向黄埔港监提出申请,设立沙角监督站。沙角监督站所用办公场所由沙角电厂提供,监督站前期工作人员面向沙角电厂子弟招工。1986年,20岁的张芬玲被招工进入沙角监督站。第一批招工的18人,到目前为止,只剩下了2人。张芬玲即是其中之一。
张芬玲介绍,第一批的18人中,有四名女同志,其余皆为男性。女同志负责当时的信号台(VHF无线信号台,甚高频),男同志则需要出海查船。由于当时的办公楼并未建成使用,他们的办公地点就设在宿舍。守卫着两台高频,就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生涯。
为了外出方便,沙角电厂还向沙角监督站免费提供了一台皮卡车,遇上到黄埔开会,女同志坐在前面车厢,男同志就坐在后面货箱,一路到达目的地,风尘仆仆。“即便如此,淳朴的我们也同样感觉到无比的欢乐。”张芬玲说。
的确如此,建站时的条件是极艰苦的。办公用品是从黄埔港监搬来的淘汰品;没有电脑,起文皆用手写;设备、条件艰苦,尤其是环境,煤厂灰大,一到秋风起,满屋子都是煤灰。
最开始的十多年里,沙角监督站皆实行的倒班制,工作两天,休息两天,没有周末日,没有节假期。信号台主要负责中转信号,船经过某个水域,无法联系到黄埔港监,就呼叫沙角站,由沙角站代为中转。信号台的另外一个职责是“瞭望”,按照每天的进出港计划,定时瞭望,同时报风球、挂风球,不同的风球表示不同的风力级别,并以打灯配合。这种近乎原始的工作内容,一直持续到“交管中心”成立。
涤荡
中国水监体制的风雷激荡,对偏安一隅的沙角除了名称的变更,似乎没有更大的影响。
80年代末,黄埔港监与广州港监、广州航测处合并组建成广州海上安全监督局。1998年,中国海事局挂牌成立,中国第一次有了“海事”的说法;2000年,广州海上安全监督局与广东省港务监督局合并,成立了广东海事局,下辖广州海事局。沙角监督站2001年更名为沙角海事处,归属广州海事局,人员也增加到了40多人。
1986年成立沙角监督站时,仅有信号班和现场执法班。后来又分设了综合科和监督科。到目前为止,则分设了通航科、船舶科、危防科、综合办、政务科、执法大队等6个部门,人数则上升到100多人。
29年里,张芬玲见证了沙角海事处的变迁和壮大。
从10几人的队伍到100多人的队伍;业务从虎门大桥延伸到桂山等地。人员构成也从东莞到广州。但是无论怎样的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海事事业的忠诚。
由于沙角海事处目前的工作人员大多数家住广州,每周上班就成了“出差在外”,一周回家一次,几乎是所有人的常态。当然,家住东莞的人员也并不轻松,以张芬玲为例,每天上班往返东莞和单位,路上花费两个小时,几十年如一日,从20岁的小姑娘做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其中的坚持鲜有人知。
张芬玲仍然记得第一个月的工资:97.7元。29年中,有人辞职,有人调离,有人退休。张芬玲在2000年左右时也曾萌生过退意,最终经历思想的争斗,留守了下来。用她的话说就是:“我在这里遇到了爱情;组建了家庭;生育了子女;完成了我人生的诸多第一次,我对沙角的感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这里几乎见证了我的一生。”
当下与未来
29年里,沙角海事处经历了7位负责人。而每一任负责人都是沙角的亲历者和历史的书写者。
由于受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大量货物需经海上运输进行流通,导致珠江口码头港区建设方兴未艾,再加上船舶日益大型化、多样化,使得珠江口航路成为珠三角的交通枢纽。
作为位居虎门、主管珠江口船舶通航的沙角海事处,在维护海上南大门动脉畅通方面自然无法清闲。近三十年来,无论名称如何变迁,沙角海事处“使航行更安全、使海洋更清洁”的宗旨从未改变。
沙角海事处是广州海事局下属唯一一个辖区跨越内河航区和沿海航区的海事处,也是管辖水域最大的正处级基层海事处。目前的沙角海事处主要承担虎门大桥以南珠江口主干线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防止水域污染、航海保障等工作。
沙角海事处辖区广范围大:虎门大桥南边线以南的广州海事局辖区内的水域,基本覆盖珠江口水域,面积曾达4000多平方公里,现为1995平方公里;地理位置特殊:跨内河航区和沿海航区,覆盖珠江口水域,与港澳、深圳、珠海、东莞等水域接壤,是珠三角水路运输咽喉要道;通航环境复杂:航道复杂——辖区内有担杆水道、榕树头航道、伶仃水道、川鼻水道等主要航道,总长超过100海里,且多横越区、交通密集区;船舶流量大——船舶种类多、流量大、日平均4000多艘次;气候海况恶劣:辖区多雷雨大风、台风、寒潮与东北季风等恶劣天气;潮流急、浪涌大,海况恶劣;工作条件艰苦: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后勤保障困难;风高浪急,工作艰苦;险情多,任务重。
尽管沙角海事处面临了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但在执法保障上仍然显示出了比同行更为谨慎的效率和业绩。对待现场执法,他们的力量一直是倾斜再倾斜。
作为基层,对资源的把控显然有限,但是作为基层,对事件的解决却有着最直接的把控能力。沙角海事处现任处长尹强对记者表示,“作为基层海事处,我们能做的很有限,但是作为海事的最末端,我们能做的又很多。沙角的历史是沙角海事人共同谱写的,亦需要现在和未来的沙角人共同续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