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增能人生更加精彩
2015-12-02虞朝霞责任编辑老秋
文_本刊记者 虞朝霞 责任编辑_老秋
(本文作者为深圳恒生医院社工,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义工联理事长)
我于2009年加入深圳市宝安义工组织,从此与善结下深厚的缘份,在这个舞台上,从一名普通的义工,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我成长为义工骨干,因为热爱公益事业,转身选择社工,在专业的领域汲取营养,人生在挑战中更加精彩。
把每一次活动当成课堂 参与中累积经验
做义工要抱着“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心态,怀惴做小事的态度,这样更容易静下心来,把每一次活动都当成课堂。我自找到义工组织以来,就特别兴奋,格外珍惜这份善缘。
每一次服务,哪怕是在办公室帮忙打打电话也能让我有收获的成就感。
刚开始实行网络电子化管理的时候,我记得2009年在西乡街道办协助专职人员打电话通知登记过的义工到宝安义工网注册,就是这样一份不起眼的小工作,我也做得津津有味。每次回到家,都要过滤一遍今天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并认真记录下来。
一次探访,也会收获不少。比如,如何与服务对象沟通也是有很多学问:面对老人,不能坐得比对方高;面对小孩,要蹲下来和他对话;面对残友,不要紧锁眉头,应该放松表情,与他同高交流;不论面对谁,真诚的微笑是最好的武器。我刚开始的时候负责助老组,走进社区关爱独居老人,每一次,我都是半蹲在老人椅子边陪伴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听他们倾诉,虽然我不会听客家话,但是每次老人需要什么,我都能够领会,老人也能听懂我的普通话,真诚的态度和微笑成了促进我和老人沟通的有效工具。
而在助残项目中则收获了精神上的强大。2009年8月18日,我第一次走进残疾人的生活,我慌乱的眼神中触碰到的是残友们的坦然和坚定、乐观、真诚,他们如春风般的微笑给了我无尽的力量。为了服务好残友,自学了解帮助残友的注意事项,虽然那时没有系统的助残业务培训,但是我很庆幸自己做到了“尊重、平等和接纳”陪伴他们,让我的内心不断强大。
不管是在义工路上还是在社工途中,我都特别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2009年8月29日,参加区义工联新义工培训,那一次课印象特深,回翻当时的日记,我这样写到当天的收获: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参加义工要积极、主动、肯干、实干,这样遇到困难才能迎刃而上,解决问题。还记得那一天,我和宝安区资深义工陈秀梅聊了很久,谈到新义工培训要注意简单明了。也正是这次,我开始在义工培训及主持方面不断加强学习。在2010年到2011两年间,我和其他骨干一起组织了多场新义工培训,填补了当时西乡的新义工培训的空白,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主持及演讲能力。服务中收获成长,更加坚定了坚持做义工的信念。
我就是这样,把每一次活动都当成课堂,用心去体会个中的收获,点滴间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收获着成长的快乐。不断的进步也提升了服务效率,更容易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他们的信任促进使我不敢懈怠,更加努力学习以求进步。
专业学习让我更加热爱公益事业
正是骨子里的这种义工情结,让我重新认真定位自己的人生。2003年来到宝安做销售,2011年开始做会计,但是这都是为了生存的选择,好象只有在做义工时,才能找到发自内心的快乐。2012年10月毅然决定转身做社工,正是这次转身,我对公益服务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质的转变。
从义工到社工,这条路有很多不同,最重要的是社工对专业的要求特别高,在这里培训成了考核社工的第一基本要求,对我来讲,这种培训要求不是考核,而是享受。如果说义工领域的感悟和培训让我在点滴间收获成长快乐,那么社工领域的培训则让我获得系统知识的积累及服务技巧的应用。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由北京大学陈希同教授主讲的临终关怀培训,他引经据典,让我了解到社工是一份很严谨的职业,是一份值得为之终身学习、奋斗的事业。从2013年开始,每个月的工作计划里都少不了学习这一栏,从个案管理、焦点治疗到职业规划,都为我的工作带来了指导性的收获,每次培训后我都能做到学以致用,在一次次的挑战中,人生越来越精彩。
通过社工培训,个人价值观、性格对服务的影响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更容易自我觉察在服务中应有的角色。在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容易把自己的价值观加到服务对象身上,而不会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分析他面临的问题。比如一个很讨厌“小三”的社工,当他面对一个因为丈夫有了外遇导致婚姻不幸的女士前来求助时,就有可能单方面帮助这位女士指责丈夫的不是,加大求助者的痛苦。
我在深圳恒生医院从事社工工作,作为一名医务社工,专业学习让我不断增能,通过将学来的专业知识和方法用到促进医患和谐、提升市民健康理念的工作中,病友和医护的认同让我感受到了社工服务的成就感,让我更加热爱公益事业。
与义工分享专业知识,推动团队共同成长
自己在社工工作中感受到专业服务的魅力后,身为社工,同时也是义工组织的管理者,更觉义工服务专业化对促进服务效率的重要性。因此常常利用周末的时间策划组织各类义工成长小组课堂,和义工分享专业知识,“社工+义工”推动团队共同成长。
在社工路上,香港督导的授课方式给了我很多启发,我结合团队实际情况,以前平时积累的一些方法,强调现场互动,尽量让义工参与其中,引导他们将内心架构融入情景中去领悟,这样的效果得到了不少义工朋友的认同。
在如何写通讯稿的一堂课,我直接把一些自己写的不好和一些比较好有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拿出来给学员们对比参考,让他们自己先去感受、评价,再结合一些专业的资料进行分享,一堂课下来后,大部分的义工同伴都写出了不错的文章。
除了自己定期为义工开展义工成长课堂,从引导关爱技巧、如何策划活动、如何运用策划工具等以外,更多的则是链接专业资源,为义工提供各类专业课堂。如请资深义工做沙龙分享,请专业心理医生讲如何管理好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请康复专业治疗师为他们做偏瘫、肢残病人的康复技巧,这样的培训不仅仅是义工在服务中能用,对生活和工作都很有帮助。
最后我想说,做义工是一种生活方式,链接起生活和工作,我们并不是独立在做义工,深层的义工是一种状态,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有没有穿红马甲都是义工,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更懂感恩,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服务中增能,这样的人生会更精彩。
虞朝霞(右一)向专业治疗师学习如何对偏瘫病人进行转移技巧
参加由香港督导老师的培训现场,虞朝霞(左一)正在作为一名活动组织者体验如何与团队进行有效沟通,提升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