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州野生薇菜人工培育技术

2015-12-02杨志武杨柳璐李德荣罗成荣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凉山州栽培生长

杨志武,刘 娟,杨柳璐,李德荣,罗成荣

(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2.金堂县农村发展局,四川金堂 6104002;3.四川省冕宁县林业局,四川冕宁 615600)

薇菜 (Osmunda cinnamomea L.)学名紫箕,又名分株紫箕,俗称“大果菜”、“猫儿蕨”、“牛毛广”、“野鸡头”、“野豌豆”、“冷蕨”、“紫蕨”等,属于蕨类植物门真蕨纲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植。“中国红薇干”是对日本、韩国出口的土特产大宗畅销商品,在国际市场被誉为“山菜之王”、“美味山珍”[1~2]。

1 野生薇菜特性及价值

1.1 野生薇菜分布

野生薇菜在凉山地区主要生长在海拔1 700 m~2 800 m之间,土质以湿润肥沃的林下酸性腐殖土为主,州内各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以冕宁县境内拖乌片区和城厢镇区域最多,全县平均年产野生薇菜(鲜样)约500 t,年产值约400万元。近年来由于掠夺性采集,野生薇菜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正日益枯竭(参见表1)。

表1 冕宁县境内薇菜分布及常年产量调查表

1.2 薇菜生物学特性

薇菜株高50 cm~80 cm,最高达1m以上,根状茎短而粗,直立或斜生,叶片为羽毛状分裂,幼叶从地下根茎上长出,二叉分枝,一般为2型,分为营养叶(不育叶)和孢子叶(能育叶),叶片纸质 ,长成后光滑无毛,干后为棕绿色[3]。薇菜孢子体在凉山州一般5月成熟,生存期非常短,只有2 d~3 d,孢子采集后应立即播种,同时薇菜自然更新率极低,现有资源为若干年积累而成,很容易产生资源短缺现象,这也是笔者从事野生薇菜转人工栽培的主要原因。

1.3 适生环境

野生薇菜喜湿、怕干旱、不耐强光、喜酸忌碱性土壤,适于生长在土壤腐殖层较厚的砂壤土,光照和水分是主要的限制因子,湿润山谷、林缘草丛、疏林草甸、潮湿荒坡及沟边分布较多。在凉山州,每年3月~4月,当地温升到8℃时即开始萌发,气温升高到15℃,嫩叶生长速度最快,气温高于20℃,生长开始减慢,30℃以上生长趋于停止[4]。孢子一般5月下旬成熟,从配子体的发生到幼孢子体的形成,大约需要3个月,而且配子体的生活环境必须有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参见表2)。

1.4 薇菜利用价值

薇菜作为凉山州森林食品蔬菜已历史悠久,过去是救荒草,现已步入高档餐桌,其经济效益为一般蔬菜的4倍~5倍。其鲜嫩味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具有安神、降压、抗癌、清热等功效[5]。薇菜既可鲜食,又可腌渍、干制,在国际上享有“无污染菜”之誉[6]。

表2 凉山薇菜主产区生气候因子调查表

2 野生薇菜转人工栽培

2.1 选地

薇菜是质地以黄壤、红黄壤为宜,根据凉山州荒山多耕地少的实际情况,选用林缘荒坡地,农民易于接受。

试验于2010年3月到2013年6月,在凉山州冕宁县冶勒乡大坝村开展实施。根据薇菜生长习性选择阴凉,pH5.0~6.5之间,海拔2 500 m~2 700 m,土壤潮湿半阴半阳坡地。区域气候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温为11.7℃,年降雨量1 532.5 mm,≥0℃ 的日积温为3 858.6℃~4 564.0℃,≥10℃的日积温为2 472.6 d,无霜期206 d~223 d。

2.2 整地施肥

栽植前1个月~2个月深翻土地除去草木杂根,开沟起厢,沟宽30 cm、厢宽120 cm左右,移栽前按30 cm×40 cm规格挖坎,并将穴内泥土打碎、打散。每公顷穴施腐熟有机肥15 t~22.5 t作基肥,将肥料与泥土充分拌匀后待栽植。定植当年,视具体情况逐步对种植厢进行全面浅耕10 cm~15 cm,最好园内间作玉米或套种豆类作物遮阳[7~8]。

2.3 种蔸准备

在凉山州野生薇菜多生于高寒地区,选择冬季采集,极易遭受低温冻害,成活率不高;春季气候干热少雨,采集移栽后不利薇菜生长;夏季虽雨水充足,气候条件适宜,但采集移栽后,新芽在第2年春季抽发,管理时间较长,成本大大增加;种蔸移栽一般选择在秋季11月左右,管理时间短,成活率高。

为了不影响薇菜持续产能,种蔸采集宜选择3 a生以上的薇菜种株,此时其已具备分蔸繁殖能力。种蔸采集应选择“采半留半、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根系更新复壮,同时可以减少种群内对养份的竞争,保持旺盛的生长力,达到稳产效果[9](参见表 3)。

表3 不同时期野生薇菜种兜采集对比表

图1 秋季薇菜种蔸移栽

2.4 栽植

图2 薇菜中度遮荫林下栽培

野生薇菜在凉山州一年四季均可移栽成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多选择11月阴天或雨后移栽。薇菜根系较发达,无主根,均为须根,根系分布浅而广,且喜与其他作物的根系相连结竞争性生长,栽培上不宜深栽。薇菜种蔸一般在3 a~4 a即可发育到20 cm以上,初植密度不宜过大,株行距小于30 cm×30 cm,单株生长量逐年变小,不利于薇菜后期根蔸的生长发育,种植规格应选择30 cm×40 cm,5 555株·0.067 hm2[10],进行合理栽植,中度遮荫。移栽时将薇菜根系平铺于定植穴内,使其自然舒展,填平压紧,种植深度为10 cm~15 cm,栽后浇足定根水,然后用稻草或杂草覆盖保墒。薇菜成活后及时查苗补缺,确保生长整齐为丰产园奠定基本苗数(参见表4)。

表4 不同栽植密度采集生长对比表(表内数据为30样本平均数)

3 田间管理

3.1 除草清园

薇菜种蔸移栽后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与薇菜竞争水、肥。定植后第1 a~2 a冬季用野火炼山清园一次,火烧清园可烧掉枯死茎叶和部分老根,既可清园、积肥,又利于薇菜保温越冬。第3年后,冬季在离地约2 cm左右割除枯死茎叶清园,并集中处理,可制成草皮灰撒施薇菜蔸上保温越冬。定植后,每年薇菜萌芽前15 d左右进行一次中耕除草,中耕深度5cm左右。

3.2 肥水管理

每年结合早春除草进行一次综合施肥,每公顷施人畜粪尿2 250 kg~3 000 kg,3月~5月份采收期内,每周追施一次人畜粪尿1 500 kg~2 250 kg,配合使用0.5%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11]。薇菜对化肥的施用较敏感,可按每公顷施纯氮112.5 kg,氮∶磷∶钾 =3∶4∶3,一次性均匀施用。施肥宜于阴天或雨天过后进行,化肥应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质量要达到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不得施用未腐熟的粪尿肥,利用翻压、堆沤等方式合理利用绿肥[12]。

3.3 采收

薇菜定植后,第2年采收1次,第3年采收2次,第4年进入丰产期,采收2次~3次。采收方式“适时采收、采6留4”,既能最大限度提高产量,又能保证薇菜可持续旺盛的生长势。采收时,以嫩叶出土7 d~10 d,长度20 cm左右,小叶未展开并呈拳头状时最佳,尽可能贴近地面采收,6月以后结束采收以保证来年生长量。

图3 薇菜人工采摘

4 薇菜加工

4.1 粗加工

(1)预煮 将刚采收新鲜的薇菜放入开水中,大火煮开5 min后,薇菜可以一撕两半,立即将薇菜捞出。

(2)漂洗 煮好的薇菜在清水中浸漂7h~8 h,期间换水1次~2次,即可除去苦味。

(3)晾晒 选择晴天上午9点钟~11点钟,晾晒2 h~3 h,薇菜就会全部发红,将发红的薇菜进行轻揉,切勿过度用力而导致薇菜损伤。一般晒20 min~30 min,揉1次,经过反复晒,反复揉,薇菜渐渐发软。薇菜发软后要逐渐加大揉的力度,延长揉的时间,以手掌感觉到湿气外出为标准,再晒再揉。薇菜干到70%~80%,停止揉薇菜,充分晒干,储藏备用(参见表5)。

表5 薇菜初加工试验表

4.2 成品加工

把经粗加工的薇菜干进行清水浸泡12 h~15 h(期间换水3次~5次),然后分级、除去老杆进行预煮,再进行抽真空热罐装、瞬间灭菌,包装检验后成品。

[1]王谋强,张朝君.我国南方薇菜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4):135~136.

[2]刘厚诚.我国野菜人工栽培现状[J].长江蔬菜,2001,(7):5~6.

[3]罗世家.影响薇菜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4):8~10.

[4]徐连杰,王明焱,王少江,等.分株紫萁种群生态适应性特征调查[J].北方园艺,2011,(9):5~7.

[5]何义发,张泽宏,周吉源,等.紫萁(薇菜)可食用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初步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2):183~185.

[6]李吉勇,李典友.薇菜的功用与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3,(5):22~24.

[7]高德峰,杨万森,周立刚,等.野生薇菜的人工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1,(5):68~69.

[8]杨世敏,粟周群,刘光美,等.野生薇菜人工驯化栽培及加工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4,(5):51~52.

[9]何义发.薇菜种蔸生产及模式栽培经济效益浅析[J].特产研究,2002,24(1):50~52.

[10]高美玲,袁成志,杨俊玲,等.无公害富硒薇菜套种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8,(12):94~94.

[11]马继峰,王玉华,姚占春,等.薇菜的规范化栽培与加工[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8(12):25~26.

[12]万辉,何义发,付正欢,等.施肥种类对薇菜生长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473~474.

猜你喜欢

凉山州栽培生长
油麦菜栽培要点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自然栽培的味道
《生长在春天》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