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甲步兵骨关节源性下腰痛调查与分析*

2015-12-02王宪卫黄昌林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步兵腰背乘员

王宪卫,黄昌林

训练性下腰痛是常见病、多发病。据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部队下腰痛患病率10%~20%。下腰痛是指腰骶部疼痛或不适感,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等特点,是造成人们工作能力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骨关节源性下腰痛越来越引起重视,主要包括小关节源性和骶髂关节源性。由于装甲车谐振对装甲步兵下腰部骨关节损伤严重,为此,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于2012年底对驻豫某装甲部队装甲步兵进行了骨关节源性下腰痛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筛选调查的402名参训装甲步兵,年龄(25.51±6.15)岁,体重(70±5.11)kg,身高(174±5.12)cm,均为男性。所有接受调查者均排除脊柱骨折及手术病史、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1.2 方法 采用由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制定的 《军人职业性骨关节源性下腰痛登记表》,依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1]中所规定军事训练下腰痛的诊断标准,由专业卫生人员监督,采取发放表格采集伤史、专科体格检查与必要时辅助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装甲步兵骨关节源性下腰痛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具体诊断标准如下:①伤史采集。腰部活动时伴有疼痛,疼痛部位发生在脊柱下腰椎中轴部位,严重时活动受限,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3个月,不伴有明显外伤史,不伴有特异性结缔组织病,无下肢麻木。②专科体检。过伸试验出现明显疼痛,中立位可缓解,过屈亦可诱发。“4”字试验阳性,坐位旋转疼痛加剧。③辅助检查。X线片表现有关节间隙不对称或伴旋转,可伴有退行性病变、骨赘,关节吻合面有台阶感。CT作为X线片的补充,主要显示关节面是否有破损。

1.3 疼痛分级诊断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诊断标准将其划分5个层次:0度,无痛;Ⅰ度,轻度痛,间歇性发作,可不用药;Ⅱ度,中度痛,持续性发作,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Ⅲ度,重度疼痛,持续性发作,必须用止痛药;Ⅳ度,严重疼痛,持续剧痛伴血压等变化。

1.4 锻炼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某部装甲部队402名步兵进行骨关节源性下腰痛调查,筛选试验样本并随机分组:骨关节源性下腰痛伤员随机等分为骨关节源性下腰痛C组(病例0干预组)和D组(病例干预组);随机抽取60名健康人群随机等分为A组(对照0干预组)和B组(对照干预组)。流行病学调查后给予腰背肌相对肌力素质锻炼,具体方法为:俯卧位,全身放松,双手置于背后,双下肢不加阻力,然后尽力背伸抬高上体,维持此种体位2 s后再度放松,恢复俯卧位为完成一次动作。每天锻炼2个回合,第1个回合为晚上休息时,第2个回合为中午休息时,每个回合动作次数按循环训练法要求循序渐进增加。第1周每回合20次动作,在2 min内完成。第2周每回合30次,在3 min内完成。第3周每回合40次,在4 min内完成。第4周每回合50次,在5 min内完成,以后即维持此强度。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不同军龄装甲步兵组骨关节源性下腰痛发生率情况比较 随机整群抽取某部装甲步兵402人,骨关节源性下腰痛24例,发生率5.97%。≥2年军龄组骨关节源型下腰痛发病率明显高于≤1年、1~2年军龄组兵 (P<0.05),≤1 军龄组和 1~2 年军龄组比较发生率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军龄装甲步兵组骨关节源性下腰痛发生率情况比较

2.2 不同工作岗位装甲步兵组骨关节源性下腰痛发生率情况比较 402名装甲步兵中,不同工作岗位装甲步兵组骨关节源性下腰痛发病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骨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中不同工作岗位分布情况

2.3 骨关节源性下腰痛疼痛分级情况比较 24例骨关节源性下腰痛伤员中,不同疼痛级别的发病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骨关节源性下腰痛疼痛分级情况比较

2.4 骨关节源性伤员相对肌力锻炼前后伤员再分布情况 见表4。

表4 腰背肌相对肌力锻炼对骨关节源性下腰痛试验人群的影响

3 讨 论

人体腰椎骨组织相比腰部软组织结构牢固,一般不宜发生损伤,但是这次调查结果显示,402名参训装甲步兵中患下腰痛者113例,其中骨关节源性下腰痛24例,发生率5.97%,明显高于以往调查结果[2],说明长期的振动对下腰部骨组织有损伤,恰好也符合笔者前期的动物实验结论,谐振对下腰部骨组织损伤严重,进而发生骨关节源性下腰痛。调查还发现≥2年军龄组骨关节源型下腰痛发病率为10.94%,明显高于≤1 年军龄组的 5.19%、1~2 年军龄组的4.76%,而且在24名骨关节源性下腰痛战士中,乘员17名,所占比例高达70.83%,载员7名,占29.17%,乘员比例明显高于载员(P<0.05),说明乘员和≥2年军龄装甲步兵是骨关节源性下腰痛高发人群,说明随着接触谐振的时间越长,骨关节组织损伤越严重。装甲车在运行时产生振动,特别是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发动机的振动经座椅传导后为低频振动,接近腰椎的固有频率,极易产生共振,而且装甲步兵长期处于坐位,腰部承受力最大,致使腰椎关节失稳,极易损伤骨组织。振动的能量由臀部传至脊柱,引起腰骶部痛。振动亦可使全身发生摇摆和撞击,使躯体重心位移,脊柱作用应力增大,肌紧张度增高,致脊柱和关节退行性病变,腰背痛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中,通过现场检查和诊断,发现大部分官兵腰背肌较为紧张,可触及肌腹中痛性条索,并可见两侧腰背肌张力不对称,常伴腰局部酸痛,这些症状和体征均显示患者缺乏腰背肌锻炼,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腰椎结构和功能缺损,从而影响战士们生活、训练及工作质量。在装甲步兵中,运用腰背肌相对肌力素质锻炼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结果显示未干预的A组有2例发生骨关节源性下腰痛;干预B组没有骨关节源性下腰痛发生;未干预的C组没有伤员症状缓解;干预治疗的D组有7例症状缓解,干预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这说明腰背肌相对肌力素质锻炼对骨关节源性下腰痛的预防和治疗均具有明显的效果。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①谐振是导致装甲步兵骨关节源性下腰痛最主要的原因,而且随着接触谐振的时间越长,骨关节组织损伤越严重;②腰背肌相对素质锻炼对预防和治疗骨关节源性下腰痛具有明确效果。所以,对部队装甲步兵骨关节源性下腰痛必须足够重视,发现后及时治疗。此外做好前期预防非常重要,建议:①训练前要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大纲》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让乘员到舱外休息,设法缩短乘员在舱内的待命时间;②经常进行必要的健康防护知识教育,使战士了解下腰痛发生的原因,克服麻痹意思,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预防下腰痛的发生;③装备维修部门要及时对装甲车减震装置和发动机进行维护保养,使履带保持合适的松紧度,及时更换损坏的装甲乘员座椅靠垫,尽可能增加座垫和靠垫的厚度及弹性,以减轻振动对乘员腰骶部肌肉的影响;④加强腰背肌相对肌力素质锻炼,预防下腰痛的发生;还可以让士兵两人一组,在休息或睡前相互进行腰背部放松按摩,促进软组织的恢复,使肌肉恢复平衡状态[4]。总之,装甲步兵骨关节源性下腰痛患病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腰背肌训练等知识教育,提高官兵自我防护意识。另外,对于如何应用现代医学及康复技术改善下腰痛官兵生活和工作质量,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黄昌林,张 莉,薛 刚.《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的编制应用研究及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4):291.

[2]王前进,黄昌林.2009-2010年度全军军事训练骨关节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人民军医:军事训练医学专刊,2011,54(8):

[3]马 强,王洪飞.710名坦克乘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1,19(3):198-199.

[4]张德辉,黄昌林,昊健强,等.训练性下腰痛患者躯干肌生物力学及相关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11):1023-1025.

猜你喜欢

步兵腰背乘员
观光车乘员乘坐的安全隐患分析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
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
基于MADYMO的轻型客车前排乘员约束系统优化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两厢车后排乘员保护机制研究
装甲乘员核心力量训练初探
九二式步兵炮传奇
“步兵”一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