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尖上的校园

2015-12-02李志华王慧锋

关键词:终端校园用户

沈 斌, 李志华, 王慧锋

(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上海 200237)

1 开展移动校园项目的意义

1.1 移动校园的定义

伴随着无线网络的高密度覆盖、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3G资费的大幅下降,移动互联网正成为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新的里程碑.移动终端作为新的互联接入工具正在改变这个社会.移动校园就是指以移动终端为基础,将学校现存的信息进行转化,将学校原有的Web应用适配并整合到移动客户端,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1].

1.2 i华理情况

我校现已完成了移动校园——i华理的第一期建设.i华理为所有华理师生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了解校园动态及个人信息的窗口,广大师生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就能实时了解到相关资讯.i华理的上线标志着智慧校园建设已从传统的桌面电脑扩展到移动终端领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丰富了师生获取资讯的途径.用户可通过i华理了解学校的最新资讯,教职工可以查询工资、在校学生可以查询成绩、课表及考试表等与个人密切相关的信息.

1.3 建设移动校园的意义

我校在建设移动校园时,力求给用户最好的体验效果与实用性,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围绕移动校园搭建的移动服务平台,我们把目前学校的绝大多数成熟的应用都搬到了移动校园上,将面向学生、教师、管理者的各种服务进行汇聚,以师生为中心,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可以不断完善的、师生真正关心的、有实用价值的、便捷的、随时随地的移动信息化服务;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支撑服务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监控和优化服务的质量.通过便捷的移动服务,改善现有的教育和工作模式,使校园信息服务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延伸,克服传统数字化校园的使用障碍,这也必然会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2,3].

2 移动校园的功能需求

2.1 需求分析

移动校园服务于校内不同人群,故为了适应并区分不同角色的需求,需对用户进行角色定义.用户角色集成学校的LDAP+CAS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平台中可自由定义角色权限并进行分配.

i华理第一期上线的应用有:华理资讯、通知公告、媒体看华理、讲座报告、校园地图、微博动态、团委活动、教务通知发布、失物招领、校园卡、新生报到、选课信息、学生课程表、考试报名、考试安排、本科生成绩查询、研究生成绩查询、离校手续、工资查询、班车查询、监考安排、教师课表查询等.根据现有应用,表1列出了不同角色的需求定义:

表1 移动校园——i华理的角色需求定义Tab.1 The requirements definition of the mobile campus–iEcust

2.2 应用概述

登录后首页有6个基础应用:班车查询、华理资讯、通知公告、媒体看华理、讲座报告、校园地图,其余应用可在应用市场中下载.

新闻资讯及通知类内容均以实时抓取的方式,集成学校新闻网、教务处等相关网站,数据保持同步更新,是展示学校工作建设情况的移动窗口.

班车查询、校园地图类数据信息需在管理平台将数据输入,后台有批量导入模板,方便管理员后期维护.

移动财务模块中设有教职工使用的工资查询,和全体在校人员使用的校园卡查询.集成了华东理工大学财务系统和校园卡系统,能够让用户在第一时间掌握自己的财务信息.

另外,移动校园也为我校最新上线的迎新和离校系统开发了专属应用,同时为新生和毕业生服务.移动校园的建设,完善了学校的每一个环节,给予每一个用户全新的校园生活.

3 移动校园的部署与实现

3.1 系统架构

i华理的核心技术是移动平台技术,其它应用则采取独立设计的方式,是一种开放式的平台型产品,下层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安全、稳定、高性能的运行环境.该平台支持开发者通过HTML5敏捷开发,并可同时发布至iOS、Android等主流系统,同时可以集成第三方已经做好的应用服务,并根据学校业务需求的急迫性,分期分步灵活上线.

图1 移动校园总体架构图

移动校园服务端的数据来源于数字化校园数据或移动校园自身抓取.对于复杂的流程类管理系统的数据集成,采用接口集成的方式完成;对于简单的数据查询类集成,如成绩、课表查询,采用ODI/视图方式完成;而来自第三方数据的集成,可采用共享库的形式,将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统一抽取到共享库进行处理,直接与共享库进行ODI/视图集成,以提高效率,缩短时间.同时,通过对公开网页信息的抓取功能,将数据自动推送到数据库中并定期进行更新,避免了人工维护和处理工作.

从总体架构如图1来看,移动校园主要分为3个层面.最底层是数据持久/支撑层,为平台核心组件、业务应用、增值应用提供了一个统一、安全和并发的数据持久机制,完成了对各种数据进行持久化的编程工作,为上层提供服务.该层提供了数据访问方法,并定义好了数据接口,方便了平台在部署中的应用集成工作.

位于中间的是平台服务层,包括平台应用组件、平台资源组件、平台服务组件,涵盖了身份认证、权限管理、通知推送、教学应用、迎新应用、学校新闻等丰富的功能,使不同用户在这些领域内享受丰富的信息化服务.

最上层是系统层,支持包括iOS和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以web浏览的方式来获取平台的服务.

3.2 核心技术

移动平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运行支撑平台和管理支撑平台.

图2 移动校园平台结构图

3.2.1 运行支撑平台

运行支撑平台主要提供用来保障客户端运行的组件集合,平台将客户端常用的功能或者技术壁垒较高的功能进行整合处理,并提供出相应的接口,终端应用调用这些接口进行数据的处理等.

其包含的服务有:

(1)应用访问服务.作为终端应用程序访问服务端的统一服务接口,接受符合规范的客户端请求,实现应用访问的服务指派、权限控制、日志记录等功能,并返回需要的数据.

(2)数据交换服务.独立的数据交换服务器,通过配置的方式,提供移动应用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实现与第三方应用系统的集成.

(3)消息推送服务.独立的消息推送服务器,实现服务端向各种智能终端消息主动推送功能.

(4)即时通讯服务.独立的即时通讯服务器,实现各种移动终端之间的消息实时传递以及人员状态变化通知等即时通讯功能.

(5)地图导航服务.利用GPS、手机基站的定位功能,结合网络地图提供导航服务.

(6)文件传输服务.作为文件上传下载的统一服务接口,提供移动终端和平台之间传输文件功能,并提供配置化管理为移动应用提供个性化的文件传输服务.

(7)多媒体服务.结合终端平台提供音视频的在线处理功能,实现智能终端平台的多媒体播放.

(8)终端升级服务.接受移动终端的版本检查请求,根据移动终端类型,检测最新版本,实现客户端软件自动升级.

图3 即时通讯服务组件程序截图

3.2.2 管理支撑平台

管理支撑平台是系统进行应用统一维护管理的窗口,用户可以通过此平台进行用户组管理、权限管理、授权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等.

其内容如下:

(1)应用管理.对移动校园终端上的应用进行管理,包括发布、授权等功能.可以设置该应用在某个时段可用,或永久有效,以及选择授权该应用给哪些用户组使用,或授权给所有用户,并可以新建自定义用户组.

(2)用户管理.对移动校园终端用户进行管理.系统默认有校园用户组,其中包括游客、研究生、教职工、本专科生、博士生等,只可以进行查看操作,不可编辑;另外可新增、编辑或删除自定义用户组.

(3)通知推送.为管理员提供工具,向安装移动校园客户端的用户发送通知或公告.

(4)日志查看.提供对系统记录的日志进行查看的功能,为系统的运行监控提供支持.包括系统访问日志、登录日志、应用访问日志.

(5)运行统计.从多种角度对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为系统的管理和运维提供支撑.

(6)管理授权.对移动校园系统的管理员授权.

图4 移动校园管理支撑平台应用授权界面

图5 移动校园管理支撑平台用户组管理界面

3.2.3 应用模块设计效果

经过与学校宣传部的讨论,i华理的欢迎界面如图6左所示,右为应用市场的界面,从中可下载目前开放的移动校园应用.

图6 i华理欢迎界面及应用市场界面

图7 校园卡消费详单查询界面

校园卡消费详单查询功能是移动校园设计时的一大亮点,该功能截图如图8所示,能向银行账单一样,列出用户需要的消费信息.

图8所示为我校新上线的两个业务系统,即新生报到和离校手续的移动校园界面.新生报到为本科新生入学提供导航、资讯等服务,报到日程、送学住宿等信息,多维度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入学所需信息服务;离校手续为毕业生在移动端实现离校手续办理流程查看及各注意事项.

图8 新生报到和离校手续界面

3.3 部署情况

服务器支持的用户并发数要满足我校未来5年的发展需要,同时支持集群部署,如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存放系统中涉及到的附件,并且加密)、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

平台、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需求如下表2、3所示:

表2 移动校园平台、应用服务器配置需求表Tab.2 The configuration requirements list of the mobile campus platform and the application server

表3 服务器软件配置表Tab.3 The configuration list of the server software

同时,移动校园还需具备以下处理能力:

(1)支持最大30万级的用户(含游客)容量;

(2)单机部署时支持最大100人的并发用户数;

(3)双机负载均衡部署时支持最大300人的并发用户数;

(4)访问效率达到10次/s(具体视网速而定)系统最大10000用户访问连接;

(5)系统最大100人动态页面并发访问.

图9 移动校园性能测试模拟图

3.4 性能测试

测试工具为LoadRunner 11,测试的主要思想是使用虚拟用户来模拟实际用户对系统施加压力.模拟图如图11所示.

测试脚本为虚拟用户登录移动校园,并请求加载基本信息页面.设置并发用户数分别为100人和200人,所有虚拟用户同时登陆,向服务器施压.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移动校园登录测试结果Tab.4 The results of the mobile campus login test

测试截图如图10和11所示.

图10 移动校园并发数100登录测试

图11 移动校园并发数200登录测试

图12 移动校园近一个月的访问统计

以上测试结果表明对于登录和访问华理资讯的功能,在模拟的100和200并发数时,系统响应优秀,用户反映良好,基本满足了移动校园的性能需求.

4 移动校园的运行成效

4.1 运行成效

华东理工大学自从2014年5月26日发布移动校园——i华理以来,受到了在校师生广泛的好评.根据后台数据统计,移动校园总访问量达到了96000多次,尤其是在处于学校考试周中的7月1日当天,学生通过移动校园查询考场信息等内容,日访问量达到了10000次.另一方面,学校开始放暑假之后,人均访问次数达到了约4次/周,呈现出活跃度高的状态,经统计这些用户大多为本科生,且最多使用的应用是成绩查询,有了移动校园,学生能随时随地查到自己最新的成绩,取代了以往隔三差五在电脑上输入网址登陆查询的繁琐操作.

在应用访问统计中,排列前三位的应用就包括了失物招领这一模块.学校传统的失物招领都是由学校保卫处张贴告示,或者在校园中设立专门的失物招领角,现如今移动校园的失物招领应用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应用中发布认领信息,或者寻物信息,可以实物拍照,并留下联系人电话,相关人员可以直接在应用中按键拨打联系人电话.可以说,移动校园让失物招领真正体现了其价值,提高了其效率.

5 总 结

移动校园在我校发布以来,得到了许多师生们的赞许,用过的师生普遍认为移动校园改变了他们以往的校园生活,让他们更加融入到大学校园中,有学生就说到“仿佛能一手掌握一般”,这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但是也有些许问题,比如界面不够个性化,普及度不够等.

经统计,用户对于移动校园的使用,更多的是注重于对其个人信息查询查看.因此,在未来移动校园的完善上,需要开发更多为用户带来便捷的应用,诸如图书馆选座、校园卡充值等,而将新闻类、感性分享类内容整合到微信公众号中.

随着以互联网为主的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校园新媒体已成为必然趋势[4].移动校园作为校园新媒体的一种,在通知发布、资讯分享、信息查询等方面都改变了师生们原来的校园生活,真正为师生们提供了便捷的移动式服务.未来,在继续建设移动校园的过程中,应更多的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完善其运行,做出权威、便捷、易用、更贴近大学生活的移动校园.

[1] 孙耀庭,陈信.开放大学“移动校园”构建的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0):7-9.

[2] 曹敏.移动校园的可行性分析[J].企业导报,2011(7):266.

[3] 尚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校园正当时[J].中国教育网络,2014(2):77-78.

[4] 林佳,康琪.校园新媒体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时代经贸,2014(1):232-233.

猜你喜欢

终端校园用户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开心校园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