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守仁塞班岛制衣产业之王

2015-12-02张柏芳

福建人 2015年6期
关键词:塞班关岛陈氏

本刊记者 张柏芳

陈守仁塞班岛制衣产业之王

本刊记者 张柏芳

陈守仁,1930年出生于泉州市郊浮桥镇王宫村,著名企业家、慈善家;现任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会长、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美属塞班中华总会创会会长、关岛中华总会会长、香港泉州慈善促进会主席等职。

一提起塞班岛,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玻璃般晶莹透明的大海,妩媚动人的沙滩女郎,以及浪漫而令人兴奋的疯狂海上运动。

这个坐落在西太平洋上的小岛,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人民热衷和向往的度假胜地。旅游业是塞班岛的支柱产业之一,到此的人们无不感叹,“身在塞班就如置身天堂”。

但你一定不知道,2001年以前,支撑塞班岛经济发展的另一支柱是服装加工业。当时它可算是塞班岛的经济命门,而这个命门曾经掌握在一位美籍华侨的手里,这个人就是人称“塞班王”的陈守仁。

一岛之王

1973年,陈守仁举家从香港及菲律宾侨居地迁往美国关岛,成立联泰(关岛)有限公司,开拓船务、贸易等业务,并进军斐济、马塞尔等岛国。在关岛,陈守仁增加了地产、物流、酒店、泛太平洋货运飞机公司等方面的投资,发展得非常好。

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进,陈守仁于1984年回到家乡泉州成立泉州联泰制衣厂。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带领众多的家族成员向塞班进军。

1985年,陈守仁发现当时的塞班政府有免配额政策,他利用这一优势,办起了当地第一家制衣工厂。他从香港等地采购所需布料、配件,又从中国和菲律宾招募大量劳工,采用国外全套现代化设备,按照客户指定式样裁制,整个流程作业都由陈氏集团包办。

他还诚聘各方专业人士共同参与,组成一支强劲的队伍,相互协调、沟通,各展所长,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他们的经营范围也逐渐扩大,从机场开始的运输服务到住宿,还有建筑、建材行、保险、财务公司、餐饮、娱乐等等。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就业,陈氏集团雇用了4000多名员工,为这个仅数万人口的小岛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居民生活状况。

后来,陈守仁的产业遍布塞班的各行各业,陈氏集团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塞班的经济形式。陈守仁也因此成为该地区举足轻重的大企业家,被誉为“塞班王”。

“中国功夫”开启电影业大门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名声享誉海内外的陈守仁在“封王”之前,还曾在电影行业崭露头角。他从船务开启事业的按钮,却在电影业找到发展的新契机。

那时,陈守仁刚刚举家移居关岛。有一位从事影片制作及发行代理的朋友告诉他,中国功夫片在美国很受欢迎。那位朋友自己拍了一部名为《威震四方》的功夫片,希望请陈守仁开在关岛的公司代理发行。

那是一部没有配音,甚至连英文字幕都没有的中国功夫片,但是,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当地的观众。影片一上映就引起了轰动,几家影院常常爆满,有时候连跑片都来不及。电影上映一个星期,陈守仁只花了500美金的本钱,就得到了3000多美金的分账。

小小的关岛上,几乎人人都成了中国功夫迷。看到中国功夫片的前景如此广阔,陈守仁当机立断,马上投资成立了电影公司,其娱乐电影业务很快拓展到北美、南美、大洋洲多个国家,掀起一阵“中国功夫”热潮。

当时,在西南太平洋岛国发行影片的多数是美国及印度商人,他们只用现金交易。而骨子里流淌着闽南人血液的陈守仁,遗传了闽南人灵活的生意头脑,他对资金不足的电影院采取挂账、分期付款或拆账分成等方式,协助他们创造商机,达到双赢的局面。同时,陈守仁还会照顾一些小型电影院,遇到设备短缺的情况,就借放映机给他们。

陈守仁优良的服务赢得了信赖与友谊,陈氏的中国功夫片从此打开了市场。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只要有船或飞机航运到达的地方,就有陈氏的片子在放映。丰厚的收益,使他发展事业更是一帆风顺,得心应手。他的公司在美国纽约、佛罗里达及南美洲的波多黎各等地先后设立分公司和代理处,协助发行电影,并加强了多元化经营的开拓。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创业,陈守仁一手打造的联泰集团一跃成为多元化的跨国企业王国,当时已拥有几十亿港元的资产,年营业额超过50亿港元,除经营制衣业作为支柱外,还涉及建筑、五金、货运、渔业、保险、金融、橡胶、飞机维修、机场客货运服务、房地产、珠宝、礼品、旅游、酒店、娱乐等行业。他的80多家企业分布于世界各地,职工总数近两万人,输入中国大陆劳工达3.6万多人次,为国家创汇数亿元。

苦难中铸就的“诚信勤奋”

虽然家财万贯,但陈守仁夫妇俩平常却勤俭节约,生活朴素,孙子在海外求学还要自己打工。

陈守仁,1930年出生于泉州市郊浮桥镇王宫村,著名企业家、慈善家;现任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会长、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美属塞班中华总会创会会长、关岛中华总会会长、香港泉州慈善促进会主席等职。

谈起多年在商界打拼的经验,陈守仁多次强调“诚信勤奋”的重要

性。同时,结合儿时所受的教育,他把“诚信勤奋、忠诚处世”作为家训,希望能代代传承下去。

陈守仁巡视厂房,改良生产技术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小贴士:

从2005年起,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制度改变,令塞班竞争力逐渐降低,制衣厂纷纷迁往他国或倒闭,至2007年中只剩全盛时期一半。到了2009年2月,塞班原有的30多家制衣厂已全面结业。

陈守仁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由于生活所迫,父亲远渡重洋到菲律宾谋生。家中老小的日常生活、农活和家务,全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懂事的陈守仁边读书边干农活,协助母亲早早挑起养家的重担。

10岁出头时,陈守仁每天走一个多钟头,往返10多里路上学,学余就帮母亲种地。耙田犁地、薅草拾粪,脏活累活他样样都干,从不抱怨。家里没钱给他买鞋,不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他都光着脚穿梭田埂之间,时间长了,练就了一双磨不破的厚脚板。

在这样的条件下,陈守仁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从来没有缺过一堂课。就读于泉州陶英小学时,即使刮风下雨他也每天准时到校,后来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了晋江县中,即今天的泉州一中。

少年时期的磨砺和母亲吃苦耐劳的性格,在年幼的陈守仁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让他从小就锻炼出了坚毅的性格。在后来远渡南洋的创业历程中,他正是凭借着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挺过千种艰难万般险阻,才成就其今天数十

亿资产的商业王国。

20世纪40年代末,陈守仁沿着父辈走过的路远渡菲律宾,到吕宋集市里父亲的小布庄当帮手。酷爱学习的他,即使在南洋艰苦打拼,依然不忘求学。他半工半读,白天在父亲的小布庄里当学徒,晚上则到附近一家工读夜校学英文。父亲每月只给他20比索工资,其他一律自理。为了省钱,陈守仁一年中鲜有点心吃,平日肚子饿了便买个面包啃,喝点凉水配着吃,这一餐就算这么过了。

20世纪50年代,菲律宾政府实行外汇管制,比索贬值,时年20岁的陈守仁凭着敏锐的眼光,用自己辛辛苦苦节省下来的数百比索作资本,开始尝试经营小规模侨汇、侨批。

由于他不厌琐碎,而且手脚勤快、广结人缘,第一项生意即大获成功。每天晚上,他都会对白天的业务进行回忆,并记录在一本小册子上。慢慢地,陈守仁手中的客户由数个发展到数十个、数百个。

从侨汇生意中,陈守仁赚取了自食其力的“第一桶金”。这不仅成为他事业发展的起点,更令他建立起经商的信心。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火把布匹市场整整几条街烧了个干干净净,陈氏父子辛苦经营的布庄也全部付之一炬。祸不单行,突来的灾祸让原本就有病在身的父亲病情加剧,最后溘然长逝。

然而,这一连串的厄运与打击并没有将陈守仁击垮,反而令他变得愈加成熟和坚忍。他强忍悲痛,偕同妻儿肩负起全家乃至整个家族的生计。此后,他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及香港三地奔波,艰苦经营。这段时间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65年后,陈守仁将重心移至香港,与朋友合作创立联泰船务贸易公司和联顺轮船有限公司,经营船务代理及进出口贸易。

两年后,由于“联顺”经营亏损,陈守仁辞去了“联顺”董事总经理一职。船务贸易面临异常困难的形势,众多“联泰”股东纷纷要求退股,于是他接管了只剩下一条船的“联顺”,并将“联顺”与“联泰”合并,开始独自经营。

出生于泉州的陈守仁身上具备了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品质。1968年至1969年是陈守仁最艰苦、最难熬的时期,但他不甘心自己的心血白费,坚忍不屈,毅然坚持经营。事后他感慨道:“如果没有当初咬着牙根,坚持支撑下去,也就没有今天的‘联泰’了。”

在业务稳定下来后,陈守仁的贸易与船务经营范围逐渐遍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文莱,并在台北、高雄设有办事处,从此事业蒸蒸日上。

带领家族做慈善

经商之余,陈守仁热心公益,带领全家族造福社会。1988年,他创立了“陈守仁家族福利基金会”,用于兴学、助残、办医、扶孤等慈善活动,如今所捐赠善款已有上亿元。

“家族成员中的年青一代居住在各地,对家乡缺乏了解。我创办家族福利基金会,就是考虑到有了基金会,孩子经常要回家乡捐资,薪火相传。我们陈氏家族不会忘了祖国、忘了家乡、忘了根基之所在。”谈到家乡时他如此说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陈守仁一直坚持的理念。在各项公益事业中,他尤为重视华文教育。他认为:“有中华子弟的地方,就应有华校华教,才能弘扬中华文化,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在遍布世界每一角落的龙的传人中薪火相传。”

陈守仁带领家族共同捐资筹建的陈氏华侨历史博物馆,位于他的故乡王宫村。

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下,陈氏家族保持着良好的中国传统思想。陈守仁要求家庭成员必须互相尊重、爱护,

对社会贡献爱心。他的9个孩子均铭记父亲的教诲,每位都学业有成,精明能干,也同样悉心教导后代,如今儿孙个个就读于著名学府。

陈守仁的长子陈亨利现在是联泰集团总裁。他不仅将公司业务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遵从父亲的教导,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担任了香港保良局主席、香港纺织商会会长、香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会长等职,同时还是众多民间团体的负责人。

陈守仁捐资教育不分海内外。由他出资创建或捐资支持的团体或机构数不胜数,他出任要职的海内外社团就达50多个。

在塞班,他捐献创办中华学校、中华总会、兴建学校会所;在关岛,他发起出资兴建中华学校和中华总会会所并在关岛大学成立陈守仁奖学基金。

在境内,陈守仁为帮助祖国和家乡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更是不遗余力。单看其北京大学、华侨大学、黎明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高等学府的校董、理事头衔,就足以窥见他在国内高校捐资的规模。

在家乡泉州,陈守仁投资捐建数目众多的小学、中学、科技楼及教育基金,创办泉州中山陶英小学,在泉州一中设立基金会用于奖学奖教,兴建“陈守仁博士艺术大楼”,还与泉州师范学院合作创办“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捐赠泉州师院中山纪念堂、陈伟利体育馆等。

“取之社会,用之社会,”陈守仁说,“我的家族企业发展到哪里,公益事业就做到哪里,社会给我发展的机会,我必须报效社会。”

陈守仁出资创办的泉州市中山陶英小学。

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他投资十几亿元人民币,在祖国各地大举创业,投资兴办公益事业超过千万元。用陈守仁的话说,在自己的事业中,他最钟情的就是报效祖国、报效家乡。

2001年他带领整个家族共同捐资,在故乡王宫村筹建了陈氏华侨历史博物馆。这是全国首个由宗亲家族成员共同筹建、捐献华侨遗物作为永久陈列的展馆,系统介绍了华侨谋生历史,被誉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备受关注。

2006年初,陈守仁再次踏上回乡之旅,向泉州市慈善总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累计超过千万元,被泉州市政府授予“泉州市慈善家”荣誉称号。而此行陈守仁带来的不仅是慈善捐款,还包括联泰集团在国内的一系列投资,其中促成晋江五里工业区占地1500亩的新丝路服装城重新“扬帆”,引人注目。

谈到未来将如何分配做企业和做慈善的时间,陈守仁说:“我计划慢慢把做企业的时间减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做慈善与社会服务上。以我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我企业的发展,希望以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精神,在企业情形好的情况下,多为社会作贡献。实际上,做慈善和社会服务,都需要精力、人力和财力。”

猜你喜欢

塞班关岛陈氏
陈氏太极拳:拳小,艺精
塞班的迷人,在于塞班本身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安然 引爆塞班热情
特朗普“慰问”关岛引当地居民不满
世纪旅游塞班无忧,美属海岛说走就走
陈氏验方回乳灵回乳体会
2015年关岛购物节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