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汽车产业体系的重构与重塑之道

2015-12-02编辑赵欢

时代汽车 2015年6期
关键词:智能化汽车

编辑︱赵欢

产业面临历史性转折

在经历了多年的迅猛发展后,受经济新常态影响,占全球40%市场份额的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高速增长,产业进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转折点,这是2015全球汽车论坛发出的明确信息。

作为转折点的表现,东风集团副总经理刘卫东描述到,行业增速下滑,产能利用率不足80%,一些自主品牌企业甚至低于50%;各企业产品官方降价此起彼伏,同时库存高企,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8个月;市场增速将维持在3%以内,甚至是零增长;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限购措施,预计未来3~5年,限购城市将多达30个,这将加剧车企面临的市场调整。

北汽集团总裁徐和谊指出,与历年来人们对市场描述的拐点不同,此次提出的转折点是更具历史意义的时空时点。这个转折点的产生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在于,汽车技术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例如汽车排放的环保指标、发动机的升功率、NVH技术等都已接近了极限值,更多的投入已经无法带来更多的利润。外因则在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降、汽车消费结构升级、汽车发展与能源、交通、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凸显,汽车市场需求出现了增速下降的状况。

市场环境日趋严峻,或将加速汽车业洗牌步伐。徐和谊预计,到2020年,中国至少有20%以上的汽车企业将出局,激进点来说这个比例可能能够达到1/3。他认为,行业已经进入残酷的淘汰期,一些企业面临着被淘汰出局。

这是否意味着汽车业正在走向没落?其实不然,现实甚至可能将恰恰相反。在环境、能源等一系列问题的夹击下,智能化、电动化正在为汽车这个传统制造业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分会会长王侠指出,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带来功能的延伸和使用生态的变化,汽车的科技产品和时尚产品的双重属性越来越明显,这为汽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窗户,而新能源、智能互联汽车堪称划时代的“抓手”。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正在经历着汽车产业从夕阳工业变成朝阳产业的历史性转折。抓住这一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实现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是每个汽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判断得到与会者广泛赞同与认可。

徐和谊表示,新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以及它们与汽车产业的融合,使得汽车这个传统产业变成了朝阳产业。北汽已经从传统的制造者转变为制造+出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刘卫东介绍,东风正在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制造模式,打造汽车制造的升级版,以互联网+汽车形成创新驱动,以新能源+智能化实现技术变革,抓住“一带一路”,非洲三网一化等重大机遇,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实现走出去战略。

中国长安集团总裁、长安汽车副董事长张宝林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汽车产生了四大变化。一是消费向体验化方向转化;二是产品形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三是产业格局向圈层化方向发展;四是商业模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他指出,在自主创新方面,必须实施质量领先战略,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积极拥抱智能互联。

新技术运用成为强力推手

在有关电气化、智能化更为深入的分论坛讨论中,与会者对汽车产业体系的未来重构之道进行了积极探讨。

大陆集团动力总成事业部中国区及韩国区副总裁Perter Rankl指出,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是2020年要达到百公里5升的综合油耗标准。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优化车辆设计,改进动力与传统系统,并借助动力总成的电气化。大陆集团10年前开始电气化之旅,最新一代电动汽车电机即将于不久的将来在德国推出。

本田技术研究所常务执行董事并兼任高级研究部首席运营官长谷川祐介指出,混合动力车型已经在全球取得了重要的推广进展,相比之下,纯电动汽车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限制,尤其是续航里程方面。为了应对长距离出行需求,本田已经计划推出量产版氢燃料电池汽车(FCV)。目前,该公司已结束技术攻关,完成100多辆FCV的试制,接下来将主攻成本控制问题。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中国科技部NEV专家组成员李高鹏指出,中国节能与新能源车型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厂家的相关技术水平也日益提升。到2020年,中国要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并进行市场运行,到2025年要实现区域内的小规模运行。

今年“两会”以来,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日益深入人心,汽车业对产品互联与智能化、工业制造4.0的探讨也日趋深刻。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认为,工业4.0应该被视作第四次工业革命。它的主要特征是综合利用以往工业革命创造的物理系统(硬件的生产线装备)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日益完备的数字信息系统,通过虚拟网络系统和物理系统的两者融合,也集使传统生产体系智能化,实现高度智能化生产。它意味着人机之间的互动、人和生产线之间的互动,生产线的主动性和反馈信息、自我调节能力空前强大。

赵英指出,工业4.0将成为全球产业链条中占据制高点、体现国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具体到汽车业,它将使工业生产更加智能、柔性、高效、绿色,对汽车的生产、研发和职工素质产生广泛而全面的影响。

西门子IBS中国区总经理Sebastian Bersch指出,工业4.0的主要体现是更多的IT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设备的智能化,可以进行最大规模的自动化,减少人为因素,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控制。

在产品和服务层面,麦格纳国际工程研发副总裁David Mark Pascoe指出,互联性能够对汽车的实用性、设计、经济性以及安全性产生影响,给车辆带来很好的附加值。到2020年,可能有90%的新车都会将嵌入式互联驾驶平台作为卖点。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谭本宏介绍,长安将汽车智能化分为四个级别,预计在今年年底,长安能够实现一级智能驾驶。他同时还指出,汽车智能化将来得非常快,比大家想像的要快得多。

观致汽车首席执行官墨菲指出,大数据、电商、车联网、后市场等与“互联网+”都有很好的结合点,可以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电商网络来提供给消费者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对于汽车销售来说,渠道会更加拓宽,对于消费者所接受汽车保养服务的渠道来说,也会比原来传统的渠道更加拓宽,此举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更高的个性化、定制化的意愿。如果能整合得好,就会在市场上赢得竞争。

国际化战略还需更进一步

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在经济“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国际战略的实施,为中国汽车“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

印度亚太区经理&标致雪铁龙集团印度区主管Shashikant Vaidyanathan认为,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讲,“一带一路”有诸多好处:路网的连接性,推动边远国家的开放从而给中国车企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两国贸易,提升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林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条件更加有力,时机更加成熟,对外投资合作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为了推动中国汽车企业的出口,商务部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于去年10月发布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实行以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境外投资的便利化。

作为中国汽车业走出去的典范企业,吉利集团在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后,融合顺利。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指出,在国际并购中,有70%的并购未达到预期商业目的,其中70%的原因是文化因素。因此,在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吉利尤为重视管理方式的差异以及不同企业的文化融合,这一经验值得业界借鉴。

李书福介绍,自从并购成功以来,吉利在多领域与沃尔沃展开技术合作,为吉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双方约定共同打造紧凑型模块化基础架构,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吉利新车型将在明年3月正式对外亮相,并于明年年底上市,标志着吉利与沃尔沃在产品开发方面的融合真正开花结果。他希望,吉利汽车公司由此踏上一条更加健康快速的转型升级发展道路。

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指出,30多年以来,依靠引入外资建立合资企业,中国汽车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然而,真正的合作方向不应以政策为纽带,而是以市场为导向,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补,实现共赢。他指出,未来中国汽车合资的50:50股比政策必然会发生变化,汽车企业必须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新型合资、合作,掌握核心技术,面向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努力塑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

长安汽车副总裁袁明学认为,中国汽车要融入世界,必须提升产品的研发能力,提高品牌竞争力,并注重文化因素的影响。他还指出,中国汽车企业联合方能出海,整合更具力量。

猜你喜欢

智能化汽车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长丝织造装备迈向高速智能化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2019年8月汽车产销环比增长 同比仍呈下降
汽车营销如何智能化?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