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2015-12-02栗俊艳
栗俊艳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高岭乡侯陀小学,河北 保定 072450)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栗俊艳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高岭乡侯陀小学,河北 保定 072450)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也是核心课程,直接影响了其他学科的理解和研究。在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厚的历史积淀蕴含着民族的智慧和感情,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下本文结合语文阅读中传统文化的优势进行研究。
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有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而语文教育蕴含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以及祖先的精神和智慧,传承着民族文化、历史传统。中国语文教育作为对整个中华民族子孙后代进行的语文文化教育,涉及中华民族的情感状态、语言风格、生活风俗、文化习惯、审美情趣、人生信仰、民族追求以及经由漫长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心理特征及内容。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人们能够背诵的诗文也是初、中、小学甚至学前阶段熟读成诵的,大学生对高中阶段背诵内容的记忆和运用远远低于初、中、小学阶段。小学儿童采用记忆策略的能力迅速提高,他们能运用多种记忆策略,其中主要的记忆策略是复述和组织。复述(背诵)是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记忆材料的过程,也是为了识记目的而主动做出的意识活动。
小学阶段熟读背诵优秀诗文社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无疑对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重要途径。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经典积淀丰厚而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学习这些为他们学习语言文字树立了标的,同时也为他们了解和认识灿烂的中华文化打下了烙印。
(二)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汉语文教育是汉民族的母语教育,而母语教育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教化”。因而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汉语言是一种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的语言。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汉民族的思想和精神、民族的生活和历史,就是让炎黄子孙的心灵烙上民族的印记。尤其在小学阶段,正是儿童的思想启蒙期,语文教育用民族文化和精神哺育学生,为学生的精神打上鲜明的汉文化底色。
语文陶冶性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汉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把学母语的情感陶冶渗入教育教学,把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变成体味中华文化、认识世界、陶冶情操的过程。“语文教学中,那些蕴含在字里行间、隐藏在文字背后、具有陶冶价值的语言与文化的同构因素便是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媒介,教师必须精心选择和深入挖掘,使学生从中受到语言、文化、情感、人格的多重陶冶。
(三)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必要途径。语文陶冶性教学立足于传统,超越传统,正是让儿童在愉快的学习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很多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自私自利,没有为他的思想;不知道感恩,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其他同学,不会宽容和忍让;缺少责任感和正义感等等,而这些优良的道德情操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都可以找到。
在小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更能为学生打下热爱传统文化,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的底子,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其健康而向上的心理。
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一)确定总体教学目标。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语文教育如何面对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这必然与原有语文教育观念发生激烈地碰撞。基础教育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发挥着关键作用,从全局着眼,系统地思考传统文化教学的战略意义。
(二)借鉴传统诵读方法。我国古代“书须成诵”的教学法是与精思融为一体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经验中的一大遗产。几千年的阅读教学,植根于我们自己语言文字之中,这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仍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传统的“诵读”经验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吸取,进而完善今天的传统文化教学。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以自己抑扬顿挫的“吟诵”引领学生感受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它能积累语感,内化汉语规律,因为此法有死记硬背的嫌疑而曾经被忽视、摒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讲解概念的掌握,削减忽视学生的语文实践,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干瘪的,缺乏生命力的,加强诵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而且保证了质量,并且会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以及作者对社会人生等方面深刻的认识与体验。
(三)激发兴趣、形成阅读期待。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要求:“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扩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通俗地说,就是面对文本让学生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当读者遇到作品时,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参与到阅读中,使阅读在自身一定的情感状态中进行,即阅读期待。阅读时,任何读者都有自己的认知图式,阅读目标。这种阅读期待成为阅读的心理动力,支配着阅读活动的全过程
三、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些也为我们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确立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任务,语文老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策略,努力在学生灵魂深处夯实起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语文教育应该既为学生学习古代文学提供范本,又为他们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树立标的,同时也为他们了解和认识灿烂的中华文化打下烙印。
[1]李晶. 论小学语文“文化陶冶”阅读教学模式[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06:75-77.
[2]张海霞. 将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J]. 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00.
[3]房殊.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77-278.
[4]刘玉斌.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J]. 亚太教育,2015,21:32.
G623.2
:A
:1671-864X(2015)10-0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