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2015-12-02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
潘云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
数据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
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了“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行动计划 (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投资2亿美元来推进从大数据中获取知识和洞见的能力。2013年1月24日,英国政府宣布计划向大数据技术投资1.89亿英镑,欧洲市场迅速跟进。
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在2013年11月的报告中指出,“如果说石油是20世纪经济发展的‘助推剂’,那么数据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大数据为什么不迟不早,就在现在变得如此重要?我们如果想要把这个问题看清楚,就应该看清与此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当前正在进行一场革命,有人称之为产业革命,我们听得最多的是美国Jeremy提出的名称——第三次工业革命。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2013年推出的《2030年展望》认为,世界正处在下一场重大技术变革的风口浪尖,以新制造技术、新能源和智能城市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在塑造未来政经和社会发展趋势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他们认为这三项技术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
美国经济学家Auther提出一个概念,叫第二经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加在一起称为第一经济,第二经济是运行在计算机网络中间的经济活动。他认为,这个经济活动的本质是为第一经济复制了一个“神经层”,像市场经济那样,无数企业的微小行动聚集在一起,可以掌控这个大的行动。到2030年,第二经济的模式将逼近第一经济。我们已经看到,电子商务迅速把传统商业逼到一个角落,但是电子商务现在还不是完善的形态,还有相当多的空间可以供我们进行创造,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对整个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巨大影响。
大数据和经济战略、技术战略、产业战略一样,都是发生在我们面前的一些现象。其本质是什么?中国工程院的研究认为,其本质是世界的空间正在进行一次巨大变化,这个变化的本质是世界从原来的二元空间变成三元空间。近年来信息力量迅速壮大,已经成长为物理世界、人类社会两极之外的新一极——信息世界。
大家也许会提出一个问题:信息早就存在,为什么现在才开始变成新的一极,引起了世界如此大的变化?那是因为现在出现了互联网、移动通信、搜索技术。在互联网之间进行各种各样的知识搜集、数据搜集行动,形成了很多像谷歌那样的公司。我们就这样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
从互联网时代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看一下大数据的具体应用。
第一,大数据将影响知识的重大变化。比如说我们将重新编排我们的知识系统。浙江大学要建一个医学分馆,最后建成的图书馆不仅按照书籍进行了分类,而且按照人体结构进行分类。我们利用大数据把知识进行了重新的组织,就形成了新的知识模型和知识结构,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第二个应用体现在事件预测上。我们过去经常用数学的方法进行事件预测,如果过去在这样的时限中间发生这样的事件,未来在这个曲线周围可能发生变化,如果是周期性的,可以用周期变化预测这个事件的发生。
大家可以看到,巨量的数据聚集在一起,会产生非常重要的新的知识。为此,我们需要汇集各种数据源,要把互联网、数字图书馆、专业数据汇集在一起,不同数据之间要互通。这是一个巨大工程,如果做好了会有很大的贡献。
所以在大数据战略下的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连接三种数据。
第一,城市大数据应用为民、企、政服务,包括城市建设、环境、经济、企业产业、教育、医疗卫生、食品、文化、媒体等一系列数据。谁有能力聚集和联接这些数据?这需要政府、公共机构、企业与权威、技术和市场合作,共同发挥这个大数据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巨型数据中心正在涌现,需要权威和市场的合作去连通。
第二,政府应该抓行业和企业的大数据,这对于经济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曾经和我谈起,他已经把全国200万辆汽车组织在公路平台上,用计算机匹配,送货完成后,回城的卡车也可以找到货源。这可以使工业企业货运成本降低40%,这是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结合起来产生巨大效益的典范。
第三,我认为政府应该抓科技知识大数据。科学研究过去曾经有三种方式:实验方式、理论方式、计算机模拟方式。2008年,有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做了一次报告,说中国研究正在进行第四种方式,基于大数据的研究。所以中国工程院开始建立中国科技知识中心,把多个图书馆、专业数据库、有关网站连接起来,为全国的院士、工程科技人员、高科技的产业提供科学技术的支持服务。
大数据在研究宏观、中观、微观经济和社会问题上都很重要。城市大数据、科技大数据、经济与企业大数据是最重要的大数据。我国可以利用体制的优越性,政、产、学结合,果断地占领大数据战略的制高点,使中国的运行迅速智能化。
大数据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大挑战,也是一个大机遇,浙商们需要用好这个机遇。